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滨城区秦皇台乡人居环境整治带动乡村“大变脸”

  • 发布时间:2019-12-13 09:34:13  星期五
  • 280
  • 记者 邵一娟 通讯员 张志刚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两年不见,村里垃圾没了,池塘里的水清了,真是旧貌换新颜!”日前,在北京打工的孙长福回到家乡滨城区秦皇台乡东孙村后高兴地说。

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带动乡村面貌“大变脸”。按照“抓环境就是抓民生、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秦皇台乡通过建立“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社会协同、长效管理”的机制,政府当导演、群众唱主角、全社会参与,打响了一场全民参与环境整治的攻坚战。

乡村主导引方向 干群合力“大整治”

“环境卫生状况是衡量群众生活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指标,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既是乡村振兴的需要,更是广大村民的迫切愿望。”提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杀虎刘村党支部书记刘立东深有感触。

日常生活垃圾的清理是农村清洁工程的重中之重。然而,垃圾清扫处理是一场长期的保卫战,上级部门来检查时清扫干净了,检查的一走,马上又是垃圾满地。即使每天有固定的保洁员打扫干净了,但村民随手扔垃圾的习惯没有改变,依然不能起根本性的作用。

“只有通过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形成人人动手、大家爱护的好风尚,才能彻底解决顽疾。”秦皇台乡组织委员韩先勇说。

秦皇台乡专门成立了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牵头财政、民政、环卫办、学校、医院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协同参与,并制定了奖惩措施,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村为单位,各村成立村民理事会,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具体工作交给村民理事会来实施。

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该乡坚持提升群众文明意识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相结合。各村分别制定完善的村规民约,将环卫一体化纳入其中;实施城管执法中队轮流执勤巡查,对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乱贴乱画等进行及时清理,实现规范经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使环境卫生整治的目的、意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加强群众文明养成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居民的卫生意识。

“督促评比”促提升 村规民约剔陋习

环境整治,三分靠整治,七分靠管理。秦皇台乡决定在长效管理上下功夫。该乡成立了由乡、社区组成的督查组,对村里的环境卫生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与村里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督促是一种手段,而评比是一种激励,更能激发村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该乡依托美丽庭院创建,积极开展评比活动,全乡共创建美丽庭院360户,其中,市级40户、区级100户,并全部挂牌。通过创建示范引领,全乡形成了你追我赶、互相“攀比”的清洁卫生之风,农村清洁由刚开始的一种政府主导工程,变成了农民自愿自发的行为,并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融入文化元素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在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同时,秦皇台乡积极融入“文化元素”,着重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该乡广泛开展“四德工程”建设活动,积极推行“四德”文化进社区、进村居、进家庭,制作设计宣传标语、宣传栏、“好媳妇、好婆婆”公示榜,建设“四德工程”一条街,张贴宣传墙画,引领村民树立尊老敬老、乡邻和睦的和谐之风,有力推动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开展。如今,全乡48个村成立了秧歌、戏曲等文体队伍;健全了 “十星级”文明户、“好儿媳”等评选机制,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的现代小康生活环境遍布秦皇台乡的每一个村庄。

“文艺队”活跃农民“精气神”。走进段李村,文化休闲娱乐广场、幸福亭、人造美景随处可见。每到农闲时期,村里的媳妇婆婆们都爱聚集到广场,唱起来扭起来。村民家里有了喜庆事儿,也喜欢请文艺队伍秀上一场,让全村老少爷们聚在一起乐乐,既节俭,又排场。目前,该乡涌现出民间艺术队伍12支,老百姓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文化大餐”。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文艺队伍还把计生知识、惠民政策、身边能人趣事等编成节目搬上舞台。

“庄户剧团”唱响农村“和谐曲”。在南孙村,村民孙效启着装上阵,有滋有味地演绎着刚编排的段子。精彩的演出,让农民过足了“戏瘾”。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孙建国介绍,该村剧团现有农民演员20多人,都经过一定培训,他们把身边的人和事编成地方戏,好节目、新节目层出不穷。

“农家书屋”搭起农民“致富桥”。在秦皇台乡各个农家书屋内,经常会看到男女老少一大堆人聚在一起读书看报。“白天忙挣钱,夜晚钻书屋”已成为该乡村民的习惯。据悉,秦皇台乡在48个村建立了农家书屋,藏书涉及种植、养殖、医疗、卫生、保健、文学、少儿读物等。同时,该乡还以农家书屋为依托,定期联系农技、兽医等部门开展种植、养殖等科技知识讲座,给村民们传授致富经。

责任编辑:宋静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