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沾化区富源街道老枣农连年种出优质冬枣 看看“冬枣大王”王福田“念的啥经”

  • 发布时间:2020-09-15 10:03:21  星期二
  • 通讯员 田钊硕 陈芳晓 报道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当前正值冬枣上市时期,走进富源街道车王村王福田精品冬枣园,红了大半边脸的冬枣沉甸甸地挂满枝头,王福田一家正高高兴兴地在冬枣大棚里摘枣。这是富源街道的一处精品冬枣示范园。近年来,富源街道积极培育冬枣品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冬枣产业提质增效,让冬枣产业走上了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精心培育念好“管理经”

谈起科学管理冬枣的经验,不得不提王福田通过交流学习、总结种植经验积累的数本《冬枣日记》,这也是他向前来取经的枣农传授经验的“秘密武器”。这里的冬枣树在栽种之初,就严格按照栽植标准控制了行距与株距,每亩控制在了80棵左右,有效地保证了枣园的透风透光,为花期授粉和坐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枣树底下,种着一些类似杂草的作物,大多数人可能会误认为这是疏于管理“抛了荒”,但从王福田口中得知,这是一种用于改良土壤的专用草坪,学名为“高羊茅”,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长成后可有效含蓄水源,起到防旱的作用,修剪后直接作为有机肥还田,而且雨后也更为方便进园采摘,可谓一举多得。在王福田的枣园里转一转,类似这样的管理“法宝”可真不少,要想冬枣长得好,“管理经”可一定得念好。

设施栽培撑起“保护伞”

王福田凭借21年摸索沾化冬枣的管理经验,在18亩的冬枣园里,种植“沾冬2号”大棚已达到13亩,单价最低10元,最高达40元。这可让王大爷笑开了花儿。“为了提高冬枣品质,我们在冬枣的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大棚内配置各种诱虫罐、粘虫板,按标准疏密间伐,施少量农家肥,实行物理杀虫,”车王村的冬枣“达人”王福田介绍,“我们种的冬枣个大、肉厚、核小、味甜、汁多,果皮纤维细,营养价值高,很受客户喜爱,最不愁的就是销售。”

这些冬枣大棚塑料膜均为纳米转光膜,将穿过大棚的太阳光变直射为散射,使得棚内有效吸收了阳光,棚内温度比棚外提高了10℃左右,棚内冬枣的上市时间也能提前约半个月时间,且口感和颜色都比普通大棚的要好。大棚除了能减少恶劣天气等物理灾害影响外,更是冬枣提升质量的前提,有了大棚,病虫害会减少很多,农药量也减少了一半,大棚内各种诱虫罐、粘虫板取代了用药,为冬枣“健康茁壮成长”撑起了“保护伞”。

拓宽门路提升“附加值”

要想让冬枣有个好收成,除了在种植管理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积极拓宽销售渠道,让冬枣销售门路更宽,让枣农收获更多的红利。在与王福田交谈过程中,滨州市一商家给老王打来了电话,和王大爷提前预约购枣事宜。挂上电话,王大爷更为今年的冬枣销售而信心满满,除了入园采摘销售,今年还通过电话预约、微商等网络销售,很快又能让他的冬枣畅销一空了。去年王大爷凭借街道建立的冬枣采摘园,再加上自己冬枣的好品质,吸引了大批入园采摘的游客,游客们纷纷表示,吃着冬枣就像吃蜜糖一样,甘甜可口,给人一种飘飘欲仙地感觉!

今年以来,富源街道大力推广现代化种植技术,通过建立中国农科院博士后工作站、打造大王冬枣示范园、冬枣广场以及冬枣实训基地,举办7期枣农培训班,积极宣传冬枣科学种植办法,为冬枣“平稳成长”搭建了“快车道”。实行科学管控,推广新技术集成应用、新模式栽培管理,加强绿盲蝽蟓诱捕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等绿色防控措施,有效保护了枣树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的健康成长,为农民致富增收提供了保障。截至目前,全街道实施冬枣水肥一体化360亩、沃土工程721.8亩、设施栽培705亩,改良“沾冬2号”710亩。

街道还大力实施“互联网+”和“旅游+”行动,积极拓宽冬枣、苗木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将类似王福田这样的“种枣大王”的“管理经”推广到越来越多的枣农身上,走出一条冬枣产业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富源街道有电商、微商2000余户,建成冬枣大棚118个、采摘园30余处,预计今年能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冬枣1亿斤。

责任编辑:孙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