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TOP ARTICLES
发布时间:2018-10-30 17:49:13   29584 作者:通讯员 王天龙 报道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人人都耳熟能详的《诗经-蒹葭》经典写出了深秋时节芦苇成熟的意境美。目前沾化区海防办事处造纸原料场境内拥有滨州市最大的芦苇湿地资源2万多亩,每年的立冬前后,大片大片的芦苇成熟,地上的苇花一派金黄随风摇曳与天上南飞的大雁相辉相映、野趣天成。每当此时,附近的芦苇收割工人也会准备好收割器具奔赴芦苇湿地开镰动工,开始丰收的劳作。

“造纸原料场芦苇种植始于上世纪60年代,种植面积曾达到8万亩,是工业造纸和房屋建筑的重要原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近年来芦苇行业市场低迷,造纸原料场顺应时代发展,展开了成效显著的农业开发,截至目前保留了原生态的芦苇湿地2万余亩。”造纸原料场副厂长吴宝良介绍。

眼下芦苇已经成熟,芦花未飘之时是最好的收割时机。如果任其干枯腐烂,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下一年芦苇的生长,甚至会对造纸原料场的观光带来影响。而且当前正值秋末冬初,天气多风、干旱,在防火形势异常严峻的形式下,稍有不慎也会极易引起芦苇火灾。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防止芦苇废弃、提高职工收入,造纸原料场芦苇收割采取了分片承包、农户自行收割、指定地点存放交售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规定农户在指定期限内收割完成,既提高了收割的效率,又避免了发生火灾的安全隐患。

海防办事处多年来对芦苇收割工作高度重视,每年组织安监站、环保所及海防边防派出所等单位,通过组织防火演练、广播、宣传条幅、散发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号召职工群众自觉提高防火意识,杜绝野外用火的不良陋习,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防火安全监管体系,确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消灭隐患。

据了解,今年的芦苇产量能够到达300余万斤,按每斤1毛的收购价,利润可达30余万元。2万亩芦苇收割还能带动本场职工50余人劳作,按收获期3个月计算,每人可增加2万元的收入。“对一个拥有近200个职工的场子来说,30万元的收入有些微不足道。但我们更愿意留着这片珍贵的湿地,留住这份让人无限留恋的美景。”造纸原料场场长李建国意味深长地说道。

责任编辑:宋静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