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TOP ARTICLES
发布时间:2019-10-29 20:17:02   35031 作者:于晓波 李剑桥 来源:新锐大众

“一年零二十天,我们真正成为下洼人。”

10月17日上午,省派沾化下洼镇乡村振兴服务队(下称省派服务队)队长郭桂永深有感触对记者说。

一颗甜美的冬枣,牵起下洼镇乡村振兴的大局。擦亮沾化下洼冬枣小镇的品牌,成为服务队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庆节假期,服务队的队员全员上阵,进村帮助枣农收枣和联系客户。

“服务队来到镇上,为争创全国枣业管理的新模式,擦亮下洼冬枣小镇的品牌竭尽心力。”下洼镇党委书记郭良询说。“他们的到来,自觉地融入镇村工作,与镇村密切配合,同频共振。不仅让党的乡村振兴富民政策接地气,还带来了优质资源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深入调研,摸透“枣”情

沾化冬枣,是全国独有品种,是鲜食枣中极品。

每年十月,茫茫枣园连天碧,串串琼珠接地红。这成为下洼镇特有的景观。

全国冬枣看沾化,沾化冬枣数下洼。树龄三百多年的冬枣母树,就在下洼镇冬枣研究所的院内。

沾化冬枣一年一季,大多靠天吃饭。陕西的大荔和山西的运城枣农在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推开了大棚冬枣,上市的时间从十月提前到六月。

后来者居上。大荔和运城的枣苗是纯正的沾化种苗,品质在一代冬枣中也是根红苗正。冬枣市场的天平已经发生了倾斜,压价减价的恶性竞争成为常态。如今枣园收购的冬枣价格,每公斤均价从百元以上直降到最低的6元左右。

雪上加霜是,下洼大多冬枣树已经进入“老化期”,有七成的冬枣需要改良。

沾化冬枣研究所绝地反击,应运而生的“二代冬枣”果脆肉甜。美中不足的是,管理难度大,改良期间有三年不挣钱,令人望而生畏,十万枣园,种植二代冬枣的不足一成。

去年冬枣销售季的尾声,省派服务队一入住下洼镇,就敏锐地察觉到冬枣面临的危机。

整整三个月,省派服务队进村穿巷,深入田间地头;到全省的乡村振兴样板乡镇,到全国的大枣产区深入调研,尤其是大荔和运城,对冬枣进行全产业链的调研。分析研判,挂图作战,明确服务方向。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省派服务队撰写了调研报告,对服务镇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优势和短板弱项、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向市区镇提出了意见建议。

——制定了服务队2019年工作计划,明确30项重点任务并细化落实方案,列表上墙,责任到人,增强了全体成员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联系专业设计单位为五个服务村编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策,凸显冬枣产业特色,擘画乡村振兴蓝图。

重启冬枣合作社,打造产供销的样板

提升品牌,关键是提升品质。

围绕提升冬枣品质,实现下洼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省派服务队做足了文章。

针对枣农各自为战的情况,省派服务队以大下洼村为切入点,重启生源冬枣专业合作社,动员30户枣农加入合作社并签订协议。

服务队成员、来自省农广校的王忠坤介绍说,服务队整合资源,改造废旧的冬枣市场边角地,建起合作社大院。整修周边道路3公里,建设了冬枣实训基地,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施。

推行合作社模式,建设高标准冬枣示范园,引导枣农抱团发展。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营销分成、统一品牌宣传,引导冬枣种植逐步向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迈进。

重启的合作社,不仅成为沾化冬枣种植、管理的样板,今年还成为沾化区最大的冬枣集散地。合作社大院引来了滨州顺丰速运,两个月除了收获3.5万元的租金,每天有大约80辆的重卡从这里发出,高峰日均16万单,每单冬枣2.5公斤。

在村两委支持下,王忠坤带领村里的新党员耿新凯操刀这个合作社的运营。记者采访的时候,有近百名聊城农广校的学员前来学习观摩,来往排队的重卡颠覆了他们对合作社的认知。

扶持龙头企业,做强冬枣产业

沾化区唯一的冬枣龙头企业山东齐鲁浩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就在下洼镇。

记者采访时,齐鲁浩华的总经理梁胜国正在接待水发集团的客人。对齐鲁浩华打造鹅枣的高端品牌,水发集团市场部陈开新总经理认为,这是沾化冬枣市场细分的开始,前景看好。

梁胜国告诉记者,我们在下洼建厂几乎和省派服务队同步入驻。我们每一步的成长都有服务队的付出。

对此,郭桂永说,齐鲁浩华是沾化冬枣产业的龙头,是冬枣产业链中关键的关键。壮大齐鲁浩华,就是牵住了发展冬枣产业的牛鼻子。下洼镇要聚势赋能,就必须加速发展和提升龙头企业。

冬枣立镇。省派服务队多措并举推动冬枣产业振兴。

——围绕冬枣特色产业,协助下洼镇成功申请国家农业强镇乡村振兴示范镇项目和冬枣深加工科研等项目,共获得中央及省市项目资金2600多万元。

——改变冬枣产业靠天吃饭的现状,服务队与镇村加强对枣农的技术培训,发展冬枣新品种,推动发展冬枣大棚等农业设施。争取项目资金为东平村建设30余亩高标准冬枣示范大棚,改造提升生态旅游园。在北陈、曹庙两村推行建设冬枣大棚补贴项目,引导枣农建大棚、嫁接二代冬枣50多亩。

——省派服务队与镇村一起,探索让每棵枣树从根到叶实现其最大效益。促成滨州市工艺美术创作培训基地落户下洼镇,帮助枣木雕刻成功申请非遗保护;协调外地茶商来收购枣芽加工枣芽茶,19天收购枣芽茶净料8万余斤,为枣农增收40余万元。

——协调中央农广校会同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组以《乡村振兴“枣”行一步》为主题,联合拍摄专题电视纪录片。同时,通过枣花节、农民丰收节、冬枣节等活动,宣传推介沾化冬枣,并举办上市前的预购洽谈会直播活动和淘宝网店预销售。

提升镇村社区功能,打造美丽枣乡样本

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村庄享有社区化服务,村民变社区居民。

省派服务队首先落子东平村。

东平村是全国文明村,基础条件较好。省派服务队副队长、省纪委驻工信厅纪检组副组长孙宽亮担起这个重任。他和组员们一头扎在村里,和村两委一道精心组织,逐步将蓝图化为现实。

——帮助村里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将卫生室、活动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文体广场等统筹整合到一起,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拓宽维修村内道路,铺设排水管道,架设路灯,将错杂凌乱的电线和通信线缆入地铺设,道路两边进行绿化美化。

村党支部书记王荣凯告诉记者:“我们想在服务队的帮助下,将东平村打造成高标准美丽乡村。”

根据五个服务村的实际,省派服务队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

大下洼和东下洼村位于镇区内,但因为合村并居一直未能施行,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村容村貌较差。为此,服务队想法为两个村拓宽道路5公里,对淤积了十几年生活垃圾、臭气熏天的坑塘进行清淤整治,并依托原有地形建设一处2000多平方米的文体广场,为下一步的合村并居、拆旧建新做好准备。还为北陈、曹庙、东下洼村维修了村内外道路,架设了路灯。

普及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 提升冬枣产业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省派服务队充分发挥派出单位的职能优势和自身专业优势,积极为镇村发展招才引智,搭建对接交流平台。

郭桂永告诉记者,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更新镇村的思想观念,下洼要高质量发展,必须用新理念和新技术,培育冬枣产业的全产业链,实现价值链相加,销售链相融,这样才能让冬枣小镇完成他的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提升和完美的转型。

为此,省派服务队与下洼镇共同举办了乡村振兴讲堂。他们先后邀请省委党校、山东中医药大学专家教授进行乡村振兴的专题讲座,还组织全镇100名职业农民参加为期10天的全省农民创业培训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十几次,培训枣农1000多人次。

引进外脑,搭建对接平台。省派服务队分别促成滨州学院、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市委党校、滨州建行、滨州农商行等单位与下洼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从而将高校人才优势与下洼镇冬枣产业独特优势结合起来。

省派服务队先后协调联系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省果茶站、省果树研究所等20多位专家学者到下洼考察,为冬枣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同时,还邀请到英国皇家技术制造与商业学会院士、皇家生物学会院士布伦敦·诺贝尔先生来下洼镇考察交流,并成为齐鲁浩华公司的特聘专家。

当好群众贴心人,解决群众关心事

将党的温暖送到群众中去,省派服务队始终把群众需要放在首位。服务队成员定期走访贫困户、低保户,认真梳理调研中了解到的群众期盼和愿望。

2019年春节前,协调省红十字会为五个服务村144户贫困户、低保户送去价值5万多元的米面油等慰问品。向下洼镇捐赠了价值40多万元的药品,并对下洼镇村医进行全面培训,实现了村医培训全覆盖。争取国家红十字会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项目,投资15万元在北陈家村新建卫生室。

协调山东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在下洼镇组织开展大型义诊活动,近20名专家为群众义诊400多人次。协调相关单位向镇村捐赠物资30类330余件,资产原值44万元。向曹家庙小学北陈家幼儿园捐赠学习用品和体育器材。将下洼一中和曹家庙小学作为服务队“乡村振兴教育帮扶点”。

 

责任编辑:王宗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