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TOP ARTICLES
发布时间:2021-04-20 11:13:43   26196 作者:记者 康曌 通讯员 蔡占柱 李佳 报道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近年来,阳信县在法治宣传教育中,注重突出五大地域法治文化特色,成效显著。

固定法治阵地网格化 构建学法用法新常态

阳信县不断完善基础实施建设,形成了全县固定法治文化教育阵地,构建了网格化的学法用法新格局。投资400多万元的县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每年接待10万余人次前来体验学习。在县城驻地建设了图文并茂的法治文化公园和法治文化长廊;在乡镇建成法治文化广场10处、法治文化大院26个,群众学法用法“打卡点”40余个,300余村居形成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书屋370个。目前,在阳信县,干部群众“抬头见法、低头学法、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法治文化建设成为新常态。

网络媒体普法便捷化 构建喜闻乐见新平台

新媒体平台累计推送各类普法信息2万余条,群众在线咨询6.7万人次。这是阳信县新媒体法治宣传交出的一组数据。

阳信县利用网络、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兴媒体,实时更新“微普法”“微提醒”“以案释法”“热点普法”“律师在线”等专栏,将法律知识“转译”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字或影像,寓教于乐,让学法成为一种乐趣。

在阳信县,网络在线为学生们上法治课,实现了“轻轻一按,法律进课堂”。97名村法律顾问依托“法律顾问在您身边”微信群,向近10万余名群众在线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

法治文化载体多样化 构建丰富多彩新格局

广泛运用多种普法宣传平台和载体,已经成为阳信县法治宣传教育的一大特色。

自2011年起,县普法办创办融法律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梨乡普法》报。内容涵盖工作动态、以案释法、律师提示、法制谚语、法治漫画和法治小幽默等,每半月出版一期,每期印制10万份,免费发放到农户中。目前已印制162期,成为深受梨乡群众喜爱的普法读物。

阳信县先后制作了大量的扇子、纸杯、手提袋、气球、抽纸、雨伞等普法宣传品发放到群众手中,深受群众喜爱。充分利用户外LED显示屏、电子屏幕、灯箱广告牌、宣传栏等平台,在显著位置、重点人群密集场所法律法规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氛围。各中小学开展“法律早市”、“校车普法”等特色活动;县交警大队在交通路口创办“语音劝导”系统;乡村无线大喇叭实现方言法治宣传全覆盖;多样化的法治文化载体,真正做到了法治宣传接地气、润民心。

法治文化教育典型化 构建普法用法新品牌

阳信县注重挖掘普法典型,培养打造了本地具有影响的“老高普法”品牌。

阳信县洋湖乡后高村79岁的老人高守海,从2001年开始,连续20年自办顺口溜小报,宣传党的好政策、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读起来琅琅上口,通俗易懂,深受乡亲们的喜爱。他的普法作品已被编辑成册,印制10万余本,免费发放给群众。同时,多才多艺的高守海还创作了三句半、大鼓书等普法文艺作品。“老高普法”已经成为本地极具特色的普法品牌。高守海老人当选为2017年“十大感动滨州法治人物”。

法治文化作品地域化 构建文艺节目新高地

自编自拍自演的法治微电影《偶遇》,通过微信、微博、网站等自媒体平台推出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点击量合计超过50万人次。这是阳信县普法办组织创作编排的法治文艺节目之一。

阳信县创作编排了一批紧扣时代主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法治文艺节目,如三句半《赞司法》、西河大鼓《火葬厂里不火化》、快板《普法好》、相声《托起明天的太阳》,微视频《宪法在我身边》《烟草普法那点事》、法治小品《很差钱》等,引来众多粉丝量,其中小品《很差钱》是受到省司法厅、普法办表彰。在12.4国家宪法日和农村文化大院演出70余场,受到群众的喜爱。

责任编辑:杨孟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