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TOP ARTICLES
发布时间:2020-07-08 17:29:22   27188 作者:记者 刘志勇 田中岳 通讯员 刘克振 王春燕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300余个种粮大户,种植全镇6.1万亩耕地。早在2017年,邹平市明集镇依托种粮大户一举实现全镇耕地整建制流转,在滨州率先进入了“后土地流转时代”。“房几间,田几亩,老婆孩子热炕头”作为一个时代的生活缩影,随着土地流转的整建制完成,彻底告别了明集镇。

未雨绸缪,自2019年起,明集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因地制宜地借用城市治理思路来治理乡村”的理念,大力建设“全科大网格”,推动社会治理智慧化、精准化,为迎接“后土地流转时代”正在到来的的乡村巨变奠定坚实的机制基础,凝聚强大的助推力量。

转变观念意识,让村民尽快“变市民”

顶着火烈的太阳,明集镇南宋村的兼职网格员宋景辉正在一条输水干渠旁跑来跑去地忙着,指导木材商贩清除阻水林木。

“这些树都是附近村民沿着干渠你一段我一段分散种植的,平时不用管,长大了卖点钱。”指着干渠边的树木,宋景辉说:“现在好多树还没有成材,值不了几个钱,又没有什么补偿,很多村民不愿意卖。连续好几天了,我拿去年利奇马台风当例子,天天入户做工作,终于把大家都说通了。”

据了解,像宋景辉这样的兼职网格员,明集镇共计择优选聘了44名。加上专职网格员、专业网格员,明集镇共有网格员105名,分布在全镇67个网格内。这些网格员人人都承担着8项常规职能,即党委政府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民生事项代办员,安全环保巡查员,环境卫生督导员,干群关系联系员,重点人群辅导员,俗称新时期农村工作“八大员”。

“土地流转整建制完成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明显加快。”明集镇党委副书记刘群介绍说:“但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还涉及观念意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有很多工作都会快速跟进和落实,有很多新的规则、秩序需要农民去适应。比如阻水林,沟边塘前栽树在以前的农村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现在不行了,为了保障泄洪安全,需要无条件清除。”

刘群说:“正因为如此,明集镇的全科大网格虽然在构建上并没有什么鲜明的特别之处,但是在工作侧重点上的它有明显的不同。”

据介绍,明集镇的全科大网格采用“1+8+N”模式,即坚持党建引领,梳理整合政法、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城市管理、信访维稳、社会救助等8个系统和其他N个单位的相关工作,实现多网融合,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社会治理机制。同时,强化科技支撑,把构建“全科大网格”与“智慧城市”、“雪亮工程”、政务服务App、在线服务平台建设等结合起来,推进实现“全科大网格”工作全程信息化。除了常规的效能外,明集镇全科大网格目前的工作侧重点就是引导农民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网格员的常规职能也基本上都紧紧围绕着这三个侧重点。

在促进农民观念转变方面,网格员宋景辉深有感触。他说:“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老的观念与新的生活方式碰撞,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我们网格员的工作。”

为引导农民加快观念转变,明集镇还以村级公益性公墓改造为重点,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到2019年底,全镇基本实现了村级公益性公墓全覆盖。

此外,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深入实施建设美丽宜居家园专项行动,获取“用环境影响习惯”的效应,缩短角色转换时间,使他们尽快融入城镇生活。

转变生产方式,让村民尽快“换财源”

在明集镇西闸村,有一处非常普通的院落,近两年却因为一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化、市场化而变得不再普通,其知名度甚至已经开始走向全国。

过去,很多地方都有纺线织布的传统,明集镇也不例外。土地流转之后,西闸村村民苗传武搜集了一些传统织布机开始尝试经营老粗布作坊。明集镇政府敏锐地觉察到,苗传武的生意是可以把老粗布这一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品牌、做出市场的好途径。在镇政府的支持下,社区领导的直接帮助下,苗传武成立了公司,注册了“汉家老苗”老粗布品牌,快速走上了正轨,生产规模和销售市场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带动周边30多个村子的部分村民从事老粗布生产,更有十几附近个村子的村民定时定点前来公司上班。这些人员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年龄最大的一个已经87岁。她们按时按点上班,一天下来能有80元到90元的收入。

全科大网格建立后,西闸村兼职网格员孙前进几乎天天到苗传武这儿了解情况,碰撞思路,协助解决一些随时出现的问题。近日,经过网格员孙前进牵线联系,“汉家老苗”老粗布参加了邹平市妇联主办的直播带货活动,当天销售产品1600多件。这让苗传武看到了网上营销的巨大潜力。

孙前进介绍说:“土地流转后,村民们彻底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虽然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早就都外出打工了,但是留守在土地上的部分中老年人却一下子闲了下了。重新就业,在土地流转金之外另谋一份收入,这成了他们的迫切需求。自从担任网格员以来,我联系了不少村子的村民参与老粗布生产,也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

明集镇党委书记李华伟表示,“土地不流转,耕地得不到解放,耕地上的人也得不到解放,土地流转完成后,耕地则面临着生产方式升级,村民则需要进行就业转型”。因此,培养适应规模种植的新型农民和帮助离地农民就业增收就成了全科大网格的又一个核心工作。

目前,明集镇充分发挥全科大网格信息收集及时精准和网格员工作细致到位的优势,将促进农业现代化、工业转型升级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产增收以及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等工作相结合,正在使全镇经济发展驶入新的快车道。

一方面,明集镇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投资160万元建设集种粮大户管理、土地流转信息、水肥管理、种植管理建议、病虫害提示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农业服务平台,目前正全面进行基础数据采集;积极引进智慧农业人才,搭建新型职业农民之家,培育种粮能手、种植专家;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肥料、新农药“五新”展示平台4个,带动现代种植业高速发展。同时,积极推动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果蔬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积极开展“农耕贷”切实解决种粮大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监管名录和“黑名单”制度,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生产过程控制。多方面入手,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另一方面,明集镇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抓好金光、福明两家焦化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清洁化生产和价值提升;结合华星集团“新型温度可控式摇摆窑”、“陶力铸造砂应用技术”等技术突破,全力支持特种陶瓷、氧化钙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发展培育新动能;同时,开工建设商贸综合体,带动餐饮、休闲等服务业发展。工商齐动,快速带动和实现离地农民再创业、再就业。

转变生活方式,让村民尽快“享美好”

在位于明集镇南宋村的镇重点工程工地上,镇党委书记李华伟与网格员夏仕棋正在一起忙碌着。2020年,明集镇有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其中中心幼儿园接建工程,兰芝里广场改造提升工程等都是事关百姓日常生活的民生项目。

“土地流转之后,没有了传统农业生产在工具存放、粮食晾晒存储等方面的影响。随之,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构建居民新的生活圈成为了解决民众实际需求、提升民众生活品质的当务之急。”李书记说。

特别是全科大网格建立之后,广大民众提升生活品质的实际需求通过大数据平台更加集中、明显地呈现了出来。从最基础的取暖到娱乐健身,从儿童教育到养老保障,这些需求包括方方面面。

明集镇全力回应群众的实际需求。一方面依靠高素质的网格员队伍,及时快速地解决百姓的身边事。全科大网格建立以来,目前已完成综治信息上报29598条,其中本级处理29464条,镇级流转事件128条,市级流转事件6条,录入人口信息33737条,房屋信息5137条,组织信息179条,有效发挥了网格员队伍作用。聚焦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逐户进行“巡诊回访”,整改问题105个,完成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进一步提升了贫困群众保障水平。新纳低保户41户、67人,低保转特困9户10人,办理慢病证53人、残疾证2人,对2户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家庭信息数据核对,做到应纳尽纳。另一方面,依托全科大网格智慧平台的数据显示,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档次。根据建设需要积极实施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推进路、水、电、绿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全面构建“一景区、一场馆、一广场、一中心”“四个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举办系列特色主题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生活需求。

责任编辑:董锋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