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西王集团打破国际垄断:11年花十几亿元终于得到“一粒果糖”

  • 发布时间:2017-11-09 09:56:09  星期四
  • 3403
  • 记者 樊飞 通讯员 王媛媛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历时11年,耗资十几亿,全国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基地——西王集团自主研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玉米果糖,打破了国际上少数国家从玉米中提取果糖技术的垄断,成为国内惟一掌握玉米果糖生产核心技术并规模化生产的企业。

在大家谈糖色变的时候,西王推出的这种连糖尿病人也可以吃的果糖正在引领中国健康用糖的“换糖革命”。西王集团正积极报批建设世界第一条50万吨的果糖生产线,将打造世界最大的果糖生产基地,为缓解国内食糖供需矛盾,替代进口蔗糖提供“西王方案”。

国内唯一的玉米果糖产业化生产车间

“中国糖都”挑战世界技术难题

“咱买的晶种是不是假的?”11年前的一天,时任西王集团供应中心采购员的岳彩平和同事围在一包透明的结晶果糖前忐忑不安起来。本来大家争着跟看宝一样去看这包千辛万苦才从以色列买来的晶种,可见到了却都犯了嘀咕,“怎么和咱们试验出来的产品不一样?”

生产中用于诱导结晶析出的晶种实际上就是结晶果糖成品。虽然当时结晶果糖在西方已经有所使用,但国内生产能力是零,国内即使从业者也很多没有见过。立马化验。一看结果,这些漂亮的透明晶体真的是单糖。“咱跟外国的差距不小啊!”大家大眼瞪小眼。

从白砂糖到果葡糖浆再到结晶果糖,这是全球健康用糖的发展趋势。果糖作为一种健康新糖源,甜度是蔗糖的1.2到1.8倍,具有甜度高、对血糖影响小、不易致龋齿等特性。在医药、保健品领域,果糖可制作果糖注射液,还被用于糖尿病及肝病的辅助治疗等。

 2017年8月8日,经过全新升级的新一代健康糖——西王果糖全新上市,开启了换糖革命的新征程。

2006年,1吨蔗糖价格不到6000元,但进口1吨结晶果糖却要两三万元。发达国家早已将果糖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领域。在国内,结晶果糖只出现在高端饮料、食品中。虽然结晶果糖的利润是葡萄糖的5倍,但由于工艺复杂,特别是糖的结晶特别困难,多数国内企业望而却步。

那时的西王集团日子过得挺舒服。现在其占全国市场85%以上份额的无水葡萄糖,60%份额的一水葡萄糖就是在那时翻倍式增长,跳跃式发展的。很多人疑问“西王有必要自讨苦吃吗?”

“有!”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说。王勇提出了一个口号:“核心技术要至少领先国内同行十年”。

西王人下决心收获玉米果糖这颗玉米淀粉糖产业链最末端的果实。一边是新产品、新理念,另一边是国内市场空白、渠道空白、技术空白。连样品都没见过的西王科研团队毅然闯入了这片“无人区”。

2006年,在黄河下游玉米主产区的西王集团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冠名“中国糖都(淀粉糖)”,成为名副其实的玉米淀粉糖“国家队”。

每年三百万吨玉米在这里变成玉米绵白糖、食用葡萄糖、药用葡萄糖、麦芽糊精等20余个品类销往国内外。但在结晶果糖这座高山面前,西王集团才刚到山脚下。2006年西王开始小试,但是产品收率低,成本就是降不下来。

从仅有外国文献参考研究起步,到报批建设世界第一条50万吨果糖生产线

生产这一粒果糖到底有多难?西王科研团队面对的是两座高山:一座是如何获得高质量产品,另一座是如何降低成本。

“以前做葡萄糖,有很多成型的技术可以参照,做玉米果糖的时候唯一的参考就是国外文献上一星半点的资料。”曾任果糖项目负责人的李龙说,“对于核心技术,外国人捂得很紧。”“以色列厂家知道咱们要研制结晶果糖,晶种都不卖给咱。”时隔多年,现任西王糖业销售副总的岳彩平对这段采购经历记忆犹新。

西王科研团队向产品质量发起冲锋。“关键技术还得靠自己去突破。”李龙说,“我们就要‘无中生有’自己做”。无数个日夜里,西王科研团队无数次在卧式与立式的选择上激辩,在物料的控制上探索,在参数的调整上论证,最终使用通用设备研发出凝聚着西王核心技术的生产工艺,实现了多个关键技术创新与突破。西王集团不断研究改进结晶技术,将果糖结晶收率从百分之三十多一次性提高至50%。产品各项指标达到国际标准。靠自我研发的技术,2007年12月,西王集团投资建设了年产5万吨的玉米果糖生产线。

9月21日,粮食深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暨玉米果糖产业发展研讨会在西王集团召开

降低成本是更严峻的挑战。果糖溶解度高、粘度大,结晶问题是果糖行业的世界性难题。如何提高收率,降低成本是横在西王人前面的第二座高山。为了提高收率,西王集团派人几赴以色列取经,花上动辄上百万元的顾问费也没有解决工艺后段结晶难题。因为西王的玉米果糖是从玉米中提取,而西方大部分是从蔗糖中提取,虽然结晶相同,但原料不一样,工艺自然也不一样。再者,西方的核心技术哪会轻易送人?

西王科研团队通过引进色谱技术,优化生产工艺,实现了“玉米——淀粉——高纯度果葡糖浆(色谱分离纯度>99%)——玉米果糖”的生产,改变了国外由白砂糖生产果糖的模式,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玉米果糖生产成本降到了每吨5000元以下,低于蔗糖的生产成本,打破了国际上少数国家对结晶果糖生产技术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西王集团一举成为国内最早且唯一掌握果糖核心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2016年,全国有600万吨蔗糖的市场缺口,只能靠进口等途径弥补。目前,西王集团正积极报批建设世界第一条50万吨玉米果糖生产线。这将有助于协调国内蔗糖的供求关系,破解国内食糖的供需矛盾。“新型糖源——玉米果糖的研发和产业化,是对接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益尝试。”9月21日,在邹平县举办的粮食深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暨玉米果糖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粮食产业科技创新(滨州)联盟理事长杜政信心满满。

8月初上市的新一代西王果糖,一袋400克装的超市零售价8.9元,在价格上已经具备竞争力。西王村党委副书记、西王集团执行总裁王红雨说:“经过多年研发攻关,我们将引领中国的‘换糖革命’,让玉米果糖替代传统蔗糖。”

因为果糖的爽口性,更利于人体吸收,国内一些用糖厂商的认知也在提高。目前,西王集团已与可口可乐、蒙牛、伊利、康宝莱、统一、农夫山泉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西王果糖已应用于他们旗下的高端品牌产品。

6月16日,西王集团与阿里健康战略合作发布会在杭州阿里巴巴集团总部举行 

突破的动力是背后科技投入的强力支撑。多年来,西王集团建成了中国葡萄糖质量检测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单在玉米果糖一个项目上,11年来西王集团就前后投入十几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西王果糖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2011年11月由西王集团专家为组长起草了结晶果糖国家标准——《GB/T26762-2011》。现在,西王的科研团队又投入到“连续热结晶技术”再研发中。

在国际市场上跟曾经的老师“掰手腕”

在过去的生产模式中,每个可口可乐工厂半径十公里范围内就得有一个果葡糖浆厂,因为一旦超过这个距离,运输中温度稍微一变,果葡糖浆质量就不可控。现在,这种格局正在悄然改变,很多可口可乐工厂逐步用结晶果糖取代果葡糖浆。靠着硬邦邦的技术实力,2014年西王集团通过了可口可乐上海工厂的评审。今年他们还参与了可口可乐的全球招标。

来西王参观的上级领导,都对西王果糖充满了好奇,这个产品国内委实少见。是啊,西王集团的产量占到了全国的95%。西王果糖不但满足了国内需求,还有三分之一强的产量出口到俄罗斯、日本,东南亚、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岳彩平介绍,在西王果糖走出去的过程中,国际贸易的竞争也随之而来,国外的果糖制造商和我们在他们的传统势力范围展开价格战。但西王人并不怯场,凭着自己的核心技术,敢和曾经的老师“掰手腕”。目前,西王果糖和国际主要厂家的产品价格在一个区间,在国际市场的销量稳步上升。

西王集团

向最高处攀登,向前沿技术要新动能,从原来的追随者,到现在与世界巨头并行、领跑,西王糖业已跻身包括美国ADM、以色列GALAM、英国泰莱、土耳其TAT等在内的世界大型果糖生产厂商之列。

追求甜蜜是人类的天性。千百年来,人类在追寻甜蜜的无限旅程中不断跋涉。用时11年,耗资十几亿元,为了“一粒果糖”,对于西王人来说,这是一次甜蜜的追寻。

责任编辑:董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