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滨化集团“联姻”市书协 21年免费为职工送春联

  • 发布时间:2018-02-11 10:41:10  星期日
  • 4711
  • 记者 刘清春 通讯员 赵利军 王薇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书法家刘立华(右一)正在书写。

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滨州市书法家协会的艺术家们又一次来到滨化集团,用红艳艳的春联为职工们送去祝福。

或许您会说,写个春联,有啥稀奇?那您可不知道,滨化集团的这一品牌活动,已经连续开展21年了! 

“老师,您受累,今年可得替我家多写几幅,儿子娶媳妇了,新宅子也要贴!”

“呦嗬,老赵,家里老爷子身体还硬朗吧,今年得九十了吧!替我带个好!”

“小孙,你还让我写啊,你这天天练,天天琢磨,功力渐长,你的字快比我强了!快跟我说说,你小子进步咋这么快,有啥诀窍?我也好带带我的学生!”

当人们都在感叹“年味儿变淡了”时,当天,滨化集团里却热闹得像村里的年三十儿。现场的寒暄、欢笑与拥抱不断。下面,就跟着记者的脚步,一起瞧一瞧滨化集团与市书协21年的春联情缘,细看这场跨世纪的“老友记”。

书法家赵雪松正在书写。

21年里感人的故事很多,最让人难忘的,当属卞葆彤从青岛特意赶回,并冒着大雾从淄博驱车赶来参加活动

活动当天,书写现场,滨州市书协副主席陈杰感慨良多。他在朋友圈里晒出照片并配文:“风景依然,感情依旧……应该是滨州书协重点作者连续第二十一年为滨化职工写春联了……”

21年里21次相聚,也让滨化职工的家门口换了21次春节风景。带着“回老家、走亲戚”的心情,卞葆彤、陈杰、赵雪松等书法家来与滨化老友们见面、拜年。每次忙活完,大家都累得胳膊酸疼,甚至抬不起来,可每个人脸上的笑、心底的欢喜是藏不住的。

这21个春节里,动人的故事很多,其中最让人难忘的,恐怕是卞葆彤2014年穿破大雾赶来的那一次。

为了照看孙子,退休后的卞葆彤已经“投奔”在青岛工作的儿子。可每一年临近春节,总有一件事让他挂怀,那就是为滨化职工们写春联。每次刚进腊月,他就频频打电话催:“日子定下了吗?哪天啊?”腊月里再忙,他也一定要为滨化的这个活动挤出两天的时间来。

2014年,接到通知后,卞葆彤急忙携老伴、孙子从青岛乘高铁赶到淄博。第二天一早,刚刚六点钟,他就催着老伴赶紧上车——他发现这天有大雾,不赶紧怕误了点儿。他心想,“一小时的车程,提前俩小时就走,总该不误事吧。”

张忠正(中)笑看书法家们挥毫贺寿

可要命的是,大雾不仅没有消散,还越来越大。最严重的地方,能见度不足五米,卞葆彤的车只得一步步地往前挪。由于着急加上雾太大,他还走错了路,多绕了一段距离。到达滨化时,时间是九点半,他连连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晚了半小时。”

事后,大家才知道,卞葆彤是特意从青岛赶回,又从淄博驱车破雾赶来参加活动的,不由得感动和赞叹。

书法家们和滨化职工见面就能拉家常,滨化集团让职工们拿着红纸“按需求字”,搭建起了职工和书法家交流学习的平台

春节临近,各地各单位送春联的活动有很多,但很少有地方像滨化集团这样温馨——公司早早地就为职工们准备好了大红纸,职工们也都欢欢喜喜地去领。

领到红纸后,职工们各自与家人通话,问清楚自家门框的高度、宽度,问清楚门心、门簪、门框的数目,计算好春联的数量。紧接着,一把尺子比着,一把剪子轻裁,一幅幅空白的红对子就成型了。

2011年,张忠正(右三)与书法家们交流。

另一边,书法家们铺开了毡,调试好笔墨纸砚,活动好了筋骨。接下来,滨化的职工们纷纷走到心仪的书法家桌前,拿着红纸自觉排队,等候对联出炉。

刚写完一幅,书法家一抬头,却发现,眼前的这不是老职工程师傅嘛!于是,赶紧握手,顾不上这手上是否有墨。

“老程,你的书法还练着吗?听说,你又迷上摄影了?”

“嗨,练了几年,没练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就是个工人,谈不上书法。再说了,有你这么大的书法家朋友,我还用自己写吗,挂你的字就成啦!”

“别,你们滨化可是个文化窝,真出人才!像你们的董事长张忠正先生,现在的摄影水平越来越高。像刘新春老师,师从赵紫林先生,现在可是中国美协会员!厉害啊!”

“是啊,是啊。我们滨化还有个青年画家叫张炳坤,你听说了吗,他的连环画、插图画在北京、上海都小有名气呢!”

没等回家贴上,就喜滋滋地展示起来。

“待会再细聊,我在家就给你写了个‘寿’字,你想着给老人带回去,记着给我带个好!你儿子是明年结婚吧,日子定下了给我打个电话,我写个字,再找个人给他画张画!”

“好嘞!”

如此拉呱般的聊天,可见艺术家与职工们的亲密程度。或许,这是因为这项活动持续时间实在太长——21年每年都见,让很多求字的职工跟书法家都成了朋友。又或许,是因为滨化集团选择的“麻烦方式”——送红纸、职工裁剪、面对面“按需求字”、拉呱……

滨化职工可以“私人订制”春联内容,还可以求写其他字,书法家们写的春联贴在家门口,让人感觉温暖,还有面子

在滨化工作20年的程海卫说:“春联,如果是印刷品,猛一看挺漂亮,但仔细瞧呢,它是没有生机的、硬的、冷的,千篇一律的。再看手写的,它是栩栩如生的,暖的,有温度的。而且,这些书法家还是自己认识的朋友,里头有感情有故事。”

特别重要的,是滨化职工们拥有一项“特权”——根据自己的情况“私人订制”春联,书法家们会根据要求书写,不仅是春联,还可以是别的字,写完还给落款呢!

滨化的职工们正在等着书法家陈杰“福”字的完成。

“这种自豪感别提了!每年初一,串门的街坊邻居都说,‘你家的春联不一样啊。’我奶奶就会自豪地介绍,‘孙女在滨化上班,这是她单位的福利,滨州最好的书法家写的!不是集上买的!’接着,邻居们就会问,‘滨化待遇咋样?’我奶奶就仔仔细细跟人家炫耀一遍。”职工丁云霞说。

跟丁云霞一样,很多滨化职工都是农村孩子,每年贴满大门、屋门、粮囤的春联,就是自己在城区有个“响当当”的好工作的最好证明。

书法家们写的春联不只有诗意,还承载着作为滨化人的骄傲,更是唤醒童年记忆的酵母

这春联,不只是“爆竹声声辞旧岁 红梅朵朵迎新春”在门口的诗意,不只是丁云霞等人有面子的骄傲,还是唤醒记忆年轮的酵母。

生于1982年的孙宁,从小跟着爸妈回老家高青县过年。在他最初的记忆中,是交通不便的童年,每年年底,爸爸都要蹬上自行车,带着他跟妈妈,再挂上叮叮当当的年货、春联,吱呀吱呀,拐来拐去,晃晃悠悠骑上六个多小时,最终到家。而年老的爷爷早已在村口等着。

今天,孙宁的爷爷94岁了,每年冬天,孙宁一家都要把他接过来住一段时间。今年,家人又跟老人商量:“能不能在滨州过年?”但平时通情达理的老人,对此可不接受,于是全家又要再次回高青过年。

一起欣赏“书法春联”。

其实孙宁明白,爷爷属于那个村子,属于那个农家院。在孙宁老家,大年初一,年轻人一般四点多起床,可他爷爷不到三点就起床了,敬天地敬先人,张罗一切。

在孙宁看来,这些春联贴在院子外的大门上,配上门神的年画,才见大气。走进院子,东南西北的屋门上也都贴满春联,整个家都显得红彤彤、鲜艳艳。再走进高大的北屋的客厅,看见中堂上的书法和硕大的“寿”字,看到方桌圈椅,看到耄耋老人含饴弄孙,才显得这日子传统、地道、有味!

其实,这就是童年、乡愁。

滨化集团始终重视企业文化,不仅是滨州工业的标杆之一,还是出文化人才的文化阵地

正如书法家们所说,滨化集团不但是滨州工业的标杆、骨干企业之一,还是个出文化人才的文化阵地。

滨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忠正本人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摄影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潜心创作了大量的山水风光摄影作品,每年还自费结集做成挂历,送给滨化职工们。作品中有雄魄的高山和阔旷的原野,有如诗如画的冰川、风雪和如梦如幻的江河湖潭,无不展现着张忠正的自身修养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他的摄影作品与人生感悟、古诗文连接起来,主题奥义深邃,构图、节奏、色块、意境和情节、细节都创意十足、刻画深刻。

书法家写的春联是滨化职工特殊的一份年节福利。

再如,滨化职工——中国美协会员刘新春。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品画院副院长、滨州孙子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滨州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另外,还有滨化职工张炳坤。在连环画进入低谷时,他能常年坚持个人原创,如今已经成为滨州乃至山东省青年连环画艺术家的旗帜性人物。

滨化集团为何有如此强烈、厚实的文化底蕴,究其根本,是与集团长久有力的工会组织有关,与多年来持续不断的企业文化打造有关。90后滨化职工张英杰的话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2017年,我在入职培训的时候,就深深地被滨化近50年来厚重的文化底蕴所打动,我想这大概就是一代代滨化人的薪火传承吧。”

可见,滨化集团、市书协的“春联联姻”,那一副副春联,不只是飘香的水墨,还是穿越21年光阴的“老友记”、“团拜会”,承载着作为滨化人的骄傲,更是唤醒、酝酿众人心中年味儿的一次次精神相遇……

责任编辑:董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