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杰
- 【扒着门缝看历史】(138)孙武孙膑司马穰苴竟是一家人
- 【滨州名门望族】(50)博兴盖家:标志性人物盖方泌两任台湾府知府,其子与帝师杜受田是发小
- 【扒着门缝看历史】(137)打仗生产两不误,渤海军区1944年生产节约工作总结
- 【扒着门缝看历史】(136)司令员种蓖麻,政委用稿费买鸡仔,渤海军区领导生产与节约计划就这么“土”
- 【扒着门缝看历史】(135)咸丰帝师杜受田为何执意亲赴黄河赈灾
- 【扒着门缝看历史】(134)从朱自牧的诗歌想见金朝时滨州一带文化发达
- 【扒着门缝看历史】(133)住在山柳杜时的钱正英“可盐可甜”圈粉无数
- 【扒着门缝看历史】(132)从冰天雪地到春暖花开,游百川千里走黄河
- 【扒着门缝看历史】(131)钱正英与山柳杜的黄河情缘
- 【扒着门缝看历史】(130)“姑娘局长”钱正英骑着白马来治黄
- 【扒着门缝看历史】(129)清末滨州境内寺院道观知多少
- 【扒着门缝看历史】(128)滨州历史上出过六名状元
- 【扒着门缝看历史】(127)从《诗经》中窥探古代滨州一带民风民俗民歌
- 【扒着门缝看历史】(126)能帮着官府破案,传说明朝时滨州城隍神有求必应
- 【扒着门缝看历史】(125)杀虎刘村叫了几百年,到底是谁杀的虎
- 【扒着门缝看历史】(124)明朝时,滨州在册的官员有多少?
- 【扒着门缝看历史】(123)宋朝时,黄河水势有雅称,一个比一个有诗意
- 【扒着门缝看历史】(122)赵匡胤看中卫融哪一点,不杀他反而重用他
- 【扒着门缝看历史】(121)先棣州、陷棣州、北旧州都是棣州,唐朝时有三位皇子被封为棣州王
- 【扒着门缝看历史】(120)先棣州、陷棣州,变来变去的滨州境内古棣州
- 【扒着门缝看历史】(119)千年前黄河逼着棣州城搬迁,才有了今日的惠民城
- 【扒着门缝看历史】(118)44年前蒲台县城被淹,却留下了一个人间奇迹
- 【扒着门缝看历史】(117)一篇可以当历史看的小说:齐东县城灌水记
- 【扒着门缝看历史】(116)写的啥,吴峋的《治河疏》竟能把老乡游百川的治河方案Pass掉
- 【扒着门缝看历史】(114)黄河底下长眠着一座齐东县城,繁盛时号称“小济南”
- 【扒着门缝看历史】(115)“命运多舛”的蒲台县城如今已埋身水底
- 【扒着门缝看历史】(113)清末常驻滨州境内的治河勇夫有多少
- 【扒着门缝看历史】(112)清末常驻滨州境内的治河官员有多少
- 【扒着门缝看历史】(111)滨州与黄河“似曾相识燕归来”
- 【扒着门缝看历史】(110)滨州与黄河“万水千山总是情”
独家策划 更多>>>
-
【百年党史·滨州英杰】党的忠诚战士景晓村:永远与渤海区人民在一起
景晓村,1938年1月1日参加了由省委直接领导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不久,任鲁东南特委书记兼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政委。1939年5月12日,踏上了清河区的土地,任中共清河区特委书记。当时清河区“以胶济路南山区为...
-
【百年党史·滨州英杰】抗战英雄侯登山:四县交界处舍身炸敌堡
在清河军区的抗日战场上,有一位董存瑞式的抗战英雄,他叫侯登山。侯登山,1919年生于博兴县,1940年参加八路军,在清河军区直属团当战士。入伍一年后,侯登山当了班长,被选送到军区爆破训练队接受培训。由于学习用功,训...
-
【百年党史·滨州英杰】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流水”战术屡战屡胜豺狼日寇
杨国夫,安徽省霍邱县人,1905年出生于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小时候干过放牛娃、纺纱厂童工和雇工。1928年1月,他投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任大别山区地下党组织的秘密交通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初,杨国夫参加...
-
【百年党史·滨州英杰】红色交通员王壮基:伤口藏密信 血洒黄河畔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山东北部有两个战略区:一个是冀鲁边区,一个是清河区。但这两个战略区被日伪军和国民党鲁北保安司令刘景良部占据的惠民、阳信、青城等县所分割,严重阻碍着两大解放区之间的联系和战略支援。1940...
-
【百年党史·滨州英杰】“一马三司令”: 满门英烈骨 抗日留英名
1938年10月,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四、八支队负责人合影。左起韩明柱、姚仲明、霍士廉、廖容标、马耀南、张文通。“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齐心打鬼子,保卫老百姓。”这首民谣,当年在山东北部清河平原一带流传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