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成就企业家梦想”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海洋发展渔业局负责同志等介绍服务企业发展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殷梅英 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胜林 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党组成员,市海洋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殷梅英介绍,滨州市充分发挥行业科技服务作用,用好市海洋发展研究院这一平台,加强政研企三方联动,以科创成就企业家“蓝色”梦想。联合14家科研院所、28家涉海企业,组建科创联合体18个,转化科研成果32项,助企增收近5亿元。尤其是,以国家、省、市重大战略为引领,实施了一批改革破零工程,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富强滨州注入了强大的科创动能。
一是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创建海水综合利用滨州模式。深入践行“四水四定”原则,发挥海水资源优势,拓展海水淡化非常规水源供给,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鲁北碧水源15万吨海水淡化工程一期已投产,总结形成海水冷却、海水淡化、海洋渔业、高端化工融合发展的海水综合利用模式,山东电视台作专题报道。下一步,滨州市将组织开展海水替代淡水、浓盐水资源化利用等专题研究,指导企业提高生产工艺、提升产出效益,推动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作出更大的海洋贡献。
二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实施海洋蓝色碳汇行动。积极承接省委改革事项,主动对接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组建海洋碳汇科研攻关团队。以正海贝类底播型海洋牧场为主体,开展碳储量调查评估,完成滨州市首笔海洋碳汇质押贷款,为正海集团拓宽了融资渠道,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下一步,滨州市将在此基础上,搭建全市海洋碳汇本底数据库,拓展海洋碳汇保险业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蓝碳赔偿机制等,为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积极的探索。
三是落实经略海洋战略,做好海域资源要素保障。针对滨州市海域自然资源条件不足、开发水平较低、利用不充分的问题,积极争取海洋资源委托代理、海域统一确权登记2项国家级试点。开展了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研究,探索海域立体化利用和确权管理方式,为全市海洋产业布局、海域功能分区、项目用海审批提供了重要参考。2022年,批复用海项目70宗,确权海域面积9479公顷,同比增长50倍,切实保障了沿海企业项目建设用海需求。下一步,滨州市将加快推进海域立体分层确权,打通海上光伏项目建设政策壁垒;建设海洋卫星遥感应用平台,提升海洋观测预报、防灾减灾、测绘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集约节约开发海域资源,保障沿海企业和海洋产业发展空间。
四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渔业振兴滨州样板。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思路,重点围绕水产种业、精深加工,扶持引导渔业企业强优势、补短板,培育壮大水产全产业链条。种业方面,渤海水产作为我市水产领军企业,全面布局种业育繁推,取得了良好成效。研发对虾新品系“渤海1号”,获农业农村部认定,自主知识产权的对虾品种占全国总量的1/4;获批建设全国2处之一国家级对虾联合育种平台,组建5位院士领衔的专家咨询委员会,获评中国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国家水产种业破难题阵型企业、山东省水产种业领军企业,抢占了全国水产种业的制高点。精深加工方面,抢抓预制菜发展新机遇,联合省海科院共建水产加工研发平台,开展技术攻关、新品研发、标准制定等工作,帮助企业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全市涌现出珍味嘉、海德信等一批成长性好、创新性强的预制菜加工企业,推出一卤鲜鲈鱼、海洋佐餐酱等水产预制菜40余款,市场反响良好。
今年,滨州市将从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入手,更大力度地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推动全市海洋和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抓科技创新。以研究院为主体,全面启动市级重点实验室创建三年行动,开展苗种繁育、精深加工技术攻关,为全市涉海涉渔企业提供便捷、高效、实用的技术研发平台。二是抓成果转化。政研企联动,持续开展海洋发展科创沙龙,通过招贤揭榜等方式,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指导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久。三是抓品牌培育。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学习、展览推介,谋划开展水产博览会、水产预制菜风云榜评选等活动,帮助企业树品牌、拓市场、增效益,打造全国知名的滨州水产品牌。
答记者问
滨州日报记者:
前期了解到,滨州今年将要举办滨州水产博览会,能否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陈胜林:今年,我们将要举办2023中国·滨州水产博览会,是我市承办的第2届水产博览会。由市海洋发展渔业局邀请中国渔业协会、山东省渔业协会联合主办,由厦门中展世纪商务展览有限公司、滨州市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滨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立足产品定位、品牌传播、渠道拓展,致力打造服务水产行业原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水产养殖户、经销商等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平台,促进渔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活动将于4月14—16日,在滨州黄河三角洲交易中心举办,以“搭建水产交流平台,促进渔业融合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幕式、展览会、主旨论坛、科创沙龙和专题推介等活动。
本届博览会设展馆面积1万㎡,有来自海南、江苏、上海、北京等全国13个省市的153家企业到会参展,展品范围包括各类水产产品、优质水产种苗、养殖技术与设备、水产饲料及药品、加工和保鲜设备、冷链物流方案及相关设备等,将集中展示水产行业的最新成果。在渔业高质量发展主旨论坛和滨州海洋发展科创主题沙龙活动中,各位嘉宾、各界朋友可以分享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化交流合作,博览会将成为专家的论坛、企业的舞台、养殖技术交流的盛会。
经济导报记者:
发布中提到,滨州将启动市级重点实验室创建三年行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陈胜林:重点实验室作为全市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聚集和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开展应用基础、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帮助企业解决行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今年,滨州将以市海洋发展研究院为申报主体,联合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渤海水产科技(滨州)有限公司,筹建滨州市水产苗种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水产苗种繁育、水产增养殖关键技术研究、水产养殖环境与病害防控。研究工作依托三家共建单位展开,在人才队伍方面,现有固定专业技术人员56人、流动人员22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6人,中高级职称47人,是一支集苗种繁育、养殖新技术新模式研究与推广以及养殖环节技术管理与病害防控于一体的全链条科研队伍。在基础建设方面,现有实验室面积2000平米,配备生物安全柜、核酸自动提取仪、气质联用仪、体视显微镜、蛋白层析仪等高精尖设备90余台,已投入经费2000万元,用于苗种的繁育技术以及养殖技术的研究。
根据《滨州市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和三年创建计划,今年滨州将联合共建单位成立实验室理事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三会”,聘任实验室主任,建立健全重点实验室管理机制、人才激励和协同发展机制,拟定实验室三年筹建期工作任务和量化考核指标,推动实验室业务化运行。
实验室创建过程中,将紧密联合涉海企业、科研院校,打造高水平的行业监管、产业促进、科研孵化平台,预计3年内完成6项技术研发,形成关键共性技术4项,落地成果转化项目20个以上,实现收益3亿元,助力我市渔业和水产种业两个全产业链打造,为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滨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市海洋发展研究院作为以海洋经济为主的科研单位,宗旨就是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前期注意到,已组织开展了2期海洋发展科创沙龙,可否介绍一下科创沙龙方面的有关情况?
陈胜林:今年,市海洋发展研究院聚焦涉海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政研企联动,创新开展了滨州海洋发展科技创新主题沙龙系列活动,畅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活动以“沙龙集聚产学研融合智慧,科创成就企业家蓝色梦想”为主题,根据全市海洋和渔业产业发展实际,突出企业科技需求,年内将开展10期系列活动。
截至目前,已开展两期。首期沙龙以“水产预制菜的未来发展机遇”为议题,推介我市主要水产预制菜品,邀请行业专家在关键技术创新、行业标准建立、优质品牌打造等方面开展指导。第二期活动以“滨州市对虾种业提升和发展方向”为主题,邀请渔业企业、专家和有关部门围绕对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种业创新攻关、构建市场化育种育苗体系等议题开展交流研讨。
滨州市将通过组织沙龙活动,着力打造“政-研-企”三方联动模式,推动海洋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全市涉海涉渔企业家在寻梦、逐梦、圆梦中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