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大干2023奋勇争先向前·平安品质越来越稳”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中级法院专场。介绍今年以来,市中级法院提升平安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 解晓龙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大干2023奋勇争先向前·平安品质越来越稳”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中级法院专场。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中级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建忠先生;市中级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新闻发言人常清利先生。
向大家介绍今年以来,市中级法院提升平安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王建忠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认真落实市委部署要求,锚定“审判质效全面提升,整体工作争创一流”目标,大干2023,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促进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有机统一,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截至目前,全市法院收案6.9万件,结案5.7万件;其中中院收案4381件,结案3721件。
一、坚持政治建院,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更加充足
一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支部创新开展“党员轮流主持学习”等活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二是不断强化党建统领。纵深推进“过程党建”,开展党建“四个融入”攻坚行动。打造滨州中院“红色503”党建品牌矩阵,形成“党建+N”工作格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举办“大干2023·青年勇争先”演讲比赛、中院机关运动会,承办市政法系统“党建联盟”观摩活动,参加全市“在知爱建”合唱演出,激发干警的拼劲、干劲,形成“争第一,创一流”的强大动力。5个支部被评为市直机关“五星级党支部”,7个庭室及干警被评为全省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三是不断提升司法作风。弘扬英模精神,深入开展向王炳申同志学习活动,其事迹作为全省政法系统十二个典型事例之一进行展播。一名干警被评为全省“最美公务员”,系全省入选的唯一一名法官;一名干警作为全省法院援青队长,系全省唯一赴青海帮扶女法官。抓实纪律作风,部署司法作风提升专项活动,发布督查通报12期。建立部门、干警职责“两张清单”,层层压实责任。严格落实“三个规定”,认真执行“月报告”制度,全院干警100%填报,实现全覆盖。
二、服务保障大局,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更加扎实
一是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助力“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为企业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有力彰显“滨周到、诉办好”的司法担当。入驻法智护航中心,设立营商环境法庭并实体化运行。出台“法智护航、助企圆梦”15条措施,开展“法官讲法、以案释法”系列活动,到魏桥、华纺及各商会开展护企服务。制作的《企业法律风险管控指引》手册,被收入法智护航中心必备资料。助力企业信用修复,完成1085家企业的“失信屏蔽”,“执行和解+信用修复”护航企业发展,入选全省法院典型案例。
二是提升破产审判成效。积极探索破产审判新路径,激活市场资源要素。打造“凤栖梧”破产审判品牌,创新破产预重整机制,成立困境企业司法挽救分诊室,搭建重整投融资平台,让企业“转危为安”。凝聚多方合力,完善破产府院联动机制,联动案例被评为“法治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承办的营商环境“办理破产”指标,获市政府通报表扬。
三是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42件,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高地”。建立知识产权多元共治模式,“法商+”知产维权平台获评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百佳案例。守好知识产权保护“责任田”,打造“守一堂”品牌,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承担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绩效”指标,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获得“优”等次。
三、维护社会稳定,平安滨州、法治滨州的根基更加稳固
一是依法打击犯罪。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依法惩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犯罪,审结各类刑事案件1610件2068人,审结严重暴力犯罪案件139件,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审结4件29人,劲头不松、力度不减。
二是融入社会治理。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将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加强与“一站式”矛调中心、调解组织对接,推送案件4242件。今年以来,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成功1.4万件,分流率居全省前三位。持续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全市21处人民法庭充分发挥贴近基层的优势,探索法官工作室、家风文化教育基地等做法,及时就地调处纠纷。滨州法院推动诉源治理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法院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惠民法院孙武法庭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三是助力依法行政。监督与支持依法行政并重,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持续保持100%,连续三年案件零发改。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协调和解案件205件,和解率48.2%,近一半案件得到妥善处理。圆满化解了黄河四桥建设等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案件,有力保障了我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四、践行司法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更加提升
一是发挥能动司法作用。举办全市法院“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专题论坛,带动干警转理念、转作风,努力让个案的“文本法”适用都符合人民群众的“内心法”。审结房屋产权、房屋租赁、房地产开发建设等案件2721件,助力“保交楼、稳民生”。审结涉教育、医疗、劳动争议案件1028件,保障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挖掘案件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发出司法建议73份,涵盖未成年人保护、金融安全、合同规范等24个领域,努力追求“办理一案,教育一片”。
二是守护黄河绿色生态。在全省“三合一”集中审理改革中率先行动,构建“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修复模式,审结环资案件491件,判决生态损害修复费用5237万元,增殖放流鱼苗40余万尾,补种树木2000余株。经验做法被最高法院刊发推广,改革工作被评为“全省法院五年司改典型案例”,“河海间”环资审判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
三是切实维护胜诉权益。以常态化集中执行,打通权益保护的“最后一公里”。拓展“滨锋52”执行品牌,开展集中执行269次,网络直播10场,执行和解及到位金额28.8亿元。执行质效持续走在全省前列。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全省第一,执行完毕率全省第三,终本率全省第五。超12个月以上案件动态清零,全省仅2家。
四是推进诉服提档升级。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盼。出台法官、律师亲清关系十七条,构建亲清法律职业共同体。设立“诉服e站”,揭牌“滨法心语”心理咨询室,将诉讼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网点、百姓心间。完善工作规则,规范流程指引,推进诉讼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将群众“置顶”书写诉服为民新“答卷”》获评“解放思想看变化”优秀案例。
五、抓实审判质效,践行公正司法的能力更加专业
一是持续提高审判质量。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台非竞争性审判执行质效评价办法,自主研发的审判态势感知平台荣获全国政法系统2个奖项。民事案件全部归口,审判团队缩减至13个,沟通指导更加顺畅。增设法官联席会议,加强审判指导,二审发改率更趋科学合理。一审案件被发改率0.74%,居全省前列,行政案件连续3年保持零发改。
二是持续提升审判效率。强化“高质量基础上的高效率”,有效减轻群众诉累。坚持办案总时长理念,严格控制审限变更和长期未结案件,推动全流程办案效率“提档增速”。推进繁简分流、关联案件并审、要素式裁判,加大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力度,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平均办案天数40.7天,同比缩短1.7天,正常审限内结案率99.97%,全省第3位。
三是持续提升审判效果。坚持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理念,努力做到既解决案件的“法结”、又打开群众的“心结”。积极推行“立审执一体化”模式,做实判后答疑,推动判后督促履行与执前和解程序深度融合,加强道交事故、保险合同等领域的类案处理,发挥示范指导作用,减少衍生案件的出现。今年以来,全市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89.7%,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一审民商事案件调撤率25.1%,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下一步,全市法院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持续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力冲刺第四季度,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齐鲁晚报记者:请问,在推动“八个品质”提升,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法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发布人:常清利
党委中心工作就是法院工作大局,全市法院始终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结合滨州的地理特点,打造了一系列特色司法品牌,以品牌建设助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力呼应了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和队伍形象。
比如,响应市委市政府“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启动了善意文明的护企“逐光”行动,全市法院完成1085家企业的“失信屏蔽”,向发展改革部门和信用中国(山东)等平台网站反馈移出失信名单企业1157个次,为企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融资信贷、市场准入等方面免除了后顾之忧。山东某燃化公司申请执行某能源有限公司追偿权纠纷案,标的额超过2.5亿元。在执行阶段,法院引导双方以合作换履行,某能源有限公司分期支付一定比例现金,将生产的干气、蒸汽产品提供给申请执行人作为原料抵顶债务。达成执行和解意向的同时,法院及时解除对生产线和生产设备的查封,移出失信名单,并同步推送发改部门,为企业后续获取贷款、参与招投标等扫清了障碍。该案例入选全省“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信用修复”典型案例。
比如,为守护好黄河沿岸的绿水青山,打造了“河海间”的环境资源审判品牌,提出了守渤海清韵,护黄河安澜的品牌目标。推动建成了法院、检察、公安、生态环境、自规、农业、黄河河务等九部门共同出台环境资源保护多元治理机制,明确了法院与相关执法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重大情况通报制度、培训资源共享制度、日常联络机制等四项衔接沟通制度,连续五年组织同堂培训,开展联合宣传,对行业共性问题开展联合治理行动,执法与司法的衔接配合越来越紧密。
比如,为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丰富了“凤栖梧”破产审判品牌内涵。滨州两级法院均与地方政府搭建了府院联动机制。通过府院联动,以司法权引导破产程序,以行政权整合社会资源,统筹解决破产案件中的法律纠纷和社会问题。
滨州中院联合市金融监管局建立涉金融协作机制,联合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建立登记变更协作机制,联合市人社局建立社保专项协作机制等。
山东嘉鼎祥置业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中,当地政府充分发挥在稳控、变现等方面的职能优势,投资人以破产企业名义对工程进行续建、处置,解决了大批购房者的后顾之忧。2023年3月,第一期现金投资款到位后,嘉鼎祥公司集中偿还18家施工单位和个人工程款554万元,为债权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2023年7月,滨州中院、滨州邹平法院入选山东省首批“府院联动研究示范基地”。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今年是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和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在诉源治理、化讼止争方面,法院做了哪些工作?
发布人:常清利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的审判理念理念,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在抓实诉前调解工作的同时,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成功1.4万件,成功率41.91%,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居全省法院前三位。
一是依靠党委政府领导,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在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下,市委政法委和滨州中院作为双召集人,建立起由政法委、法院等18个部门组成的诉源治理联席会议,形成党委领导、政法委主抓、法院推动、各行业参与、深入基层一线的“1+4”工作体系,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过程诉源治理大格局。滨州中院与各行政机关、行业组织签订诉调对接协作文件10个,配套完善金融、道交、消费、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诉源治理机制。
依托法院全流程办案平台数据资源,搭建诉源治理信息平台,紧盯类型化、区域性纠纷特点,倒推成讼源头,为基层治理提供法律指导和风险预警,精准指导诉源治理工作。市主要领导先后3次批示肯定滨州中院诉源治理工作,今年4月,滨州中院在全省法院立案诉服工作会议上就诉源治理工作作典型发言。
二是紧盯纠纷前端化解,推动矛调中心实质化运行。法院对接7家县级矛调中心、31家乡镇矛调中心,对类型化纠纷先行推送调解,形成了“调解挺前、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机制。今年以来,向矛调中心推送案件4242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
畅通了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衔接机制,加大了对委派、委托调解案件的个案指导,积极参与人民调解的业务培训,助力提升人民调解的前端化解能力和成效。今年1至8月,全市法院作出司法确认裁定4045份,组织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4次,矛调中心联动解纷的职能作用加速迸发。
三是发挥人民法庭多元职能,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全市法院以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活动为抓手,发挥人民法庭多元解纷和参与社会治理的职能作用。邹平韩店法庭在实户村设立法官工作室,每月列席民主议政日,及时就地提供法律意见;惠民孙武法庭将“不避争,而慎战”的兵法智慧融入家事审判,打造“家风文化教育基地”,设立茶座式调解室、婚姻学校,担负起定分止争、滋养乡俗的社会责任。孙武法庭“家事暖阳”的审判模式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
滨州日报记者:发布词中提到,今年全市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开展“小案不小办”活动,活动初衷是什么?成效如何?
发布人:常清利
服务民生是司法为民的核心内容。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牢固树立“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号召引导全市法院干警站稳人民立场,用心用情办好“小案”,把小案件办出好效果,让小事件服务大民生,让群众对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
一是办好小案件,讲好大道理。滨州法院通过审理“流钟锅子饼商标侵权案”,明确了“正确使用注册商标中的地名标识,不构成侵权”的法律规则;公开审理“贝壳堤岛水面租赁纠纷案”,传递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止生产经营”的法律指引;审理“某电信运营商电话推销案”,倡导了“公民私人生活安宁受法律保护”的法律理念。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发布各类典型案例62个,旗帜鲜明地昭示了法律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为公民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引领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是办好小案件,服务大民生。小案件影响群众利益,牵动社会民生,全市法院从提速和增效两个方面,回应群众所需所盼。一方面,提高小案办理的时效性,通过积极应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优化“小案”识别、流转和速裁流程,让“小案”以更加快捷高效的方式化解;另一方面,追求小案的实质性解纷,全市法院在强化服判息诉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减少“衍生”案件,尽量让“小案”在本环节化解。比如仁成公司申请执行富安置业公司合同纠纷一案中,购房者提出执行异议,表示被查封房产经两次转手由他购买,并向前手支付了购房款,因故未办理房屋登记。同样的情况还涉及60多套房屋。中院执行异议部门通过查询不动产登记资料、组织各方当事人听证、调取开发商会计凭证等方式,全面还原“连环买房”的案件事实,在做好申请人沟通协调工作的前提下,一并解除了60余套房产的查封,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是办好小案件,推进大治理。“小案”虽小,牵涉多方利益,关系社会稳定。一方面,法院加强与矛调中心、商事调解组织等单位和组织的对接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融合多方解纷力量,构建多元解纷格局,综合治理解决百姓烦忧。李某等27位购房者要求房地产公司赔付延期交房违约金,滨城区法院与融曜商事调解中心密切配合,法院选取典型案件进行精审,形成裁判结果后,剩余纠纷移送调解,一次性化解了27起纠纷。另一方面,通过发出司法建议,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了解决村集体土地流转普遍存在的租金过低、期限过长的问题,无棣县法院北海法庭向乡镇发出司法建议,利用经管站代管村集体公章的便利条件,由镇政府派出专门人员对土地流转合同进行事先审查,避免了因合同问题再起纠纷。
主持人:解晓龙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