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大干2023奋勇争先向前·平安品质越来越稳”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专场。介绍今年以来,市公安局提升平安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 解晓龙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大干2023奋勇争先向前·平安品质越来越稳”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专场。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二级警务专员周海林先生;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张金锁先生;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支队长、三级高级警长赵雪生先生;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支队长王景国先生。
向大家介绍今年以来,市公安局提升平安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周海林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按照市委“1+838”工作格局和“1+8+1”落实体系部署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建统领、数据赋能,大干2023,奋勇争先向前,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有力维护了全市政治社会大局持续平稳。在7月份全市社会满意度调查中,社会治安得分列六大领域第一位。
一、保持严打高压态势,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全市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紧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开展系列打击整治专项行动,破获刑事案件2533起、抓获刑事作案成员2773人、抓获逃犯1008人,同比分别提升23.7%、80.2%、104.5%。一是持续提升破案打击效能。主动适应违法犯罪新形势、新特点,聚焦破案效能提升,建强市县两级合成作战中心和数字战队,实现多警种、全资源深度融合,推动被动侦查向主动侦查转变,公安机关主动打击能力倍增。合成作战“滨州模式”得到公安部、省公安厅肯定并在全国、全省推广。二是持续强化大要案件侦办。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打掉恶势力集团2个、恶势力团伙3个;现发命案连续9年全破;八类严重暴力案件破案率98.9%。侦破的食品、药品、环境、森林和知识产权领域的公安部督办案件数列全省第一。公安部先后4次电贺我市6起大要案侦破。三是持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突出盗窃车库储藏室、入室盗窃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民生案件,开展综合整治,破获传统“盗抢骗”案件1153起,破案率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深化全民反诈,开展“云剑”“断卡”“断流”行动,96110劝阻止付200万人次,电诈破案数、犯罪嫌疑人查处数同比分别提升65.73%、227.28%。持续整治“黄赌毒”问题,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8起,缴获冰毒400克;侦办黄赌案件91起,取缔、整顿非法经营场所54家;打掉农村地区赌博、开设赌场犯罪团伙12个,捣毁赌博窝点24处。
二、强化公共安全监管,进一步提升平安品质。平安是群众最大的愿望,也是群众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期待。全市公安机关扎实推进平安滨州建设,加快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让平安在群众身边可见可感。一是强化智慧公安建设。全面加强全息感知、“智慧交通”和大数据智能化建设,推动纳入“智慧城市”格局,协同推进感知资源整合共享,省公安厅确定滨州为智慧公安顶层设计与工作统筹试点。二是强化应急处突能力建设。深化“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完善社会面等级巡防和“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突出“实兵、实情、实景、实装、实战”,开展全市公安机关模拟警情拉动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突效能和社会面整体防控能力。三是强化危爆物品安全监管。持续强化枪爆危化品安全监管“瞪视行动”,严厉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收缴各种类型枪支59支,侦办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案件22起,防范制止破坏输油气管道案件3起。四是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深化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推动重点车辆智慧监管、重型货车停车场建设,集中开展违规电动三、四轮车治理,依法查处酒驾醉驾、“飙车炸街”、“三超一疲劳”等易肇事肇祸交通违法行为9.1万起,排查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3.2万处,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较大及以上事故零发生。五是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聚焦“派出所主防”职责定位,扎实推进派出所工作标准化建设,实施基层提振、基础提质、基本能力提升行动,教育培训保安员8930人次,培育平安类社会组织24个,发动平安志愿者3.1万人,持续推进“平安幸福来敲门”、“百万警进千万家”等走访活动,加强与群众“面对面”沟通联系,排查化解矛盾隐患4380起。
三、主动融入发展大局,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全市公安机关紧紧围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全力护航“品质滨州”建设。一是助力企业家圆梦。高标准完成中国家长大会、中国铝产业大会等系列安保31场次。制定落实护航成就企业家梦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开展“政企同心·亲清茶事”活动,顶格招商推进重点项目4个,在全市162家营收超10亿元企业、35个省重大项目设立警务联络员,窗口单位155名“助企服务专员”提供上门服务,与滨化等5家企业建立党建共建“助梦”联系点,与保险协会等8个组织建立党建联盟。快侦快破涉企经济犯罪案件85起,重大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破案率100%,有力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二是优化服务措施。深入“线上一网、线下一窗”公安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滨州微警务”线上服务平台,实现264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平台注册人数达113万。截至目前,190万人次体验了滨州微警务便捷服务,其中47万人次使用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临时身份证明、“微信挪车”等高频功能。积极推进“一窗通办”改革,市级综合服务大厅9大类116项业务“一窗通办”。围绕机动车检验“一件事”,在全市88家检验机构推广车辆检验“交钥匙”全程代办服务。三是回应群众诉求。高效办理市政协提案和市人大代表建议33件、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8494件,服务过程满意率、问题解决率、按时办结率均为100%。深化“护校安园”行动,成立校园护卫队,在主城区31所重点学校常态化开展“警校家”勤务,排查整治中小学、幼儿园周边乱点隐患431处。全警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多措并举提升主城区道路通行效率,改进116处路口通行方式,优化5横8纵道路交通流,货车限行区域允许通行时间放宽至8小时。创新推出“轻微道路交通事故视频快处”模式,完善人民调解、仲裁调解、保险调解、民商事调解、行政调解“五位一体”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四、聚焦过硬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坚持将党建统领融入公安工作全过程、全领域,坚持在工作中找问题,党建上找原因,改革中找办法,着力锻造“四个铁一般”过硬公安队伍。一是毫不动摇坚持政治建警。牢牢把握“公安姓党”根本政治属性,探索形成“第一议题+政治轮训+专题讲座+荣誉仪式+青年研习”教育模式,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全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持续深化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健全党建带队建过程管控机制,完善公安大监督格局,建立公安、纪检联席会议制度,新聘55名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结合“过程党建”月度提醒,每月定期分析研判队伍思想状况和违纪违法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治。在全省从严管党治警述职评议中获得满分,全省唯一。今年上半年,民警违法违纪人数同比下降83.3%。三是因地制宜探索警务机制改革。强力推进警务机制改革、职务职级并行,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强化年轻干部队伍培养,激发队伍内生活力。因地制宜推进多领域党建联盟、相邻区域警务协作、交警队和派出所融合、重大勤务临时党支部等警务机制,省厅调研推广滨州警务协作区改革经验,《人民日报》《人民公安报》专题报道滨州公安做法。市公安局被确定为市直部门单位唯一机关党建和业务融合试点。四是常态化开展实战练兵。构建“345+N”教育训练体系,常态化开展12类专项训练,实施“周一夜学”和“师带徒”青年民警培养,完成全市派出所长培训班等业务培训24场次2100人次。承办全省公安基层技术革新比武并包揽2项第一,52名尖兵入选齐鲁英才库,在全国、全省、全市各类比武竞赛中赢得7项第一,6项一等奖。全市公安机关101个集体、298名个人受表扬奖励。
滨州公安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党委部署要求,坚持党建统领、数据赋能,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全警全力护航“品质滨州”建设,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平安答卷”。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齐鲁晚报记者:公安政务服务跟群众息息相关,请问市公安局在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方面有哪些惠及群众的特色做法?
发布人:张金锁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着眼品质滨州建设大局,进一步厚植民本理念,抢抓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重要机遇,按照“线上办为主,自助办为辅、窗口办兜底”的思路,创新构建起“线上一网、线下一窗”公安政务服务体系,变多头排队为一窗办理、多次跑路为全程网办,节约了政务资源,提高了办事效率,赢得社会各界和办事群众的广泛赞誉。2022年,我市群众安全感和窗口工作满意度实现双提升,市公安局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考核中名列前茅。
“线上一网”方面,我们优化升级“滨州微警务”,高标准建设智能化实体化运营中心,搭建滨州公安政务服务“全量数据舱”,无犯罪记录证明开具、电子证照办理、交通违法处理、挪车等264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微信关注公众号,群众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办完业务,证照“一站式”快递到家,真正实现“一次不用跑”。另外,我们紧盯“成就企业家梦想”重要决策部署,从精准服务企业办事、办证、咨询、援助等实际需要入手,整合要素资源,畅通“线上+线下”联系渠道,开设“服务企业直通车”,不断拓展场景应用,实现涉企个性化服务信息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宣传精准解读,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即时激发、即时收集、即时办理,全天候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服务、破解难题。截至目前,“滨州微警务”平台累积注册人数达113万余人,平台浏览量达1607万,服务惠及各界群众190万人次。
“线下一窗”方面,在试点试行的基础上,拓展窗口服务内涵,延伸政府服务触角,在全市布建11个公安综合服务大厅、40个综合服务窗口,一体化承接受理、审批、办理、反馈等全流程窗口业务,治安、户政、车驾管等80项业务在任一窗口均能实现“一窗办理”,真正让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规范各级政务综合服务大厅功能区建设,实行“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快速办结”,6大类证明事项现场打印、立等可取。深化“服务前置”“服务延伸”理念,推出“证件领取短信提醒服务”和“证件即将到期短信提醒服务”,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保留现金支付方式,为不会使用支付宝、微信的老年人代为银行缴费。结合乡镇、村居群众不同需求,在全市80个派出所推行“户籍+高频事项”服务模式,同时进一步推动服务向乡镇(街道)服务中心、村(社区)服务点、警务室等基层延伸,在邮局、银行、医院和业务关联企业拓展社会代办点,科学布建26处“24小时无人警局”,实现公安服务“就近办理”。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供帮办代办“保姆式”服务,主动为需求企业提供上门办证、上门送证服务348次。
经济导报记者:自6月25日全国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滨州公安取得了哪些成效?
发布人:王景国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深度研判治安规律特点,紧紧围绕“四个一批、四个严防、一个确保”的工作目标,以“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实战体系为支撑,强化破案攻坚、巡查宣防、清仓见底,确保全市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行动以来,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86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74人;查处行政案件2050起,行政处罚2385人。
一是突出以打开路,聚力“破案攻坚”。坚持数据赋能,建强市县两级合成作战中心和数字战队,深挖线、破大案、抓重犯,最大限度缩短破案周期。侦破16年前命案积案1起,抓获潜逃20年的命案逃犯1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打掉恶势力组织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9人。深入开展“昆仑”行动,侦办食药环领域刑事案件4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2人。全力保护企业和企业家权益,严厉打击金融、商贸、涉税等领域经济违法犯罪,侦办案件9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4 人,成功破获“4·13”特大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深入开展“云剑”“断卡”“断流”行动,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动以来破获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281起,查处犯罪嫌疑人540人,同比分别提升34.45%和65.64%。
二是突出查改隐患,聚力“清仓见底”。深入开展治安隐患大清查,检查危爆物品、寄递物流、散装汽油、重点单位等1.2万家次,整改治安隐患1638处。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严厉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其中酒驾1398起、醉驾277起;组织打击“飙车炸街”专项行动,查处案件53起,打掉团伙2 个,查处非法改装点5个,扣留非法改装拼装车辆43辆。成立150名警力的应急常备救援队伍,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巡查维护涉汛重点部位177处,排查整改隐患26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排查化解家庭、婚恋、邻里、债务等矛盾纠纷,积极推动“庭所对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多元化解机制,走访群众1.8万人次,摸排化解矛盾纠纷2633起,协助解决现实困难385件。
三是突出巡逻防范,聚力守护平安。建立市县两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巡防机制,组织全市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3次,市局机关民警参与主城区7个派出所巡防勤务。针对夏季发案规律和特点,联合武警,出动特巡警、交警、派出所民警3.8万余人次,动员群防群治力量5.5万余人次,全面加强夜市早市、学校医院和烧烤摊、大排档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巡逻防控,做到“常有警察来转,总有专人在看”,为人间的“烟火气”装好“安全阀”。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防诈骗、防盗抢、防溺水、拒酒驾、拒赌博等安全警示宣传活动,创新推出巡防小联盟、防范小手册、平安小喇叭、安全小告知、和谐小剧场“五小宣防法”,发放宣传资料45万份,播放宣传视频1260条,受教育群众500万人次。
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不断巩固“夏季行动”成效,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切实提高社会治安掌控力,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确保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滨州日报记者:最近电影《孤注一掷》热映,进一步引发了大家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讨论。请问我市今年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成效如何?
发布人:赵雪生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多发,已经成为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协同推进“打防管控宣”各项措施,特别是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以来,始终保持对电诈犯罪的凌厉攻势,破获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分别大幅提升。
一是构建协同治理格局。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制度为平台,建立健全反诈工作责任体系,多次召开市级打击治理工作会、推进会,统筹推动各县市区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落实反诈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行业治理、反诈宣传、预警反制等工作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同治理的反诈工作格局。
二是数据赋能引领实战。全市公安机关坚持数据赋能、合成作战,深入开展“云剑”打击行动,深度研判攻坚破案。例如,今年4月13日,集中7县市区警力,对“2.14”特大刷单返利诈骗案件实施集群打击、集中收网,一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02人。通过强有力的打击,2023年以来,全市电诈案件破案数、抓获嫌疑人数同比分别提升65.73%、227.28%。
三是预警劝阻全力反制。进一步完善反诈专线96110工作机制,建立市、县、派出所三级联动处置机制,96110反诈预警专线“线上”电话劝阻与公安派出所“线下”见面劝阻相结合,精准劝阻易受骗群众,反制电诈、压减发案。2023年以来,全市处置电诈预警信息168万余条,每日实施预警劝阻达6700余次,有效避免了一批潜在案件的发生。
四是多管齐下强化治理。公安、金融、通讯等部门协调联动,持续深化“断卡”行动,深入推进黑灰产治理,强化安全监管、技术反制和线索查处,严厉打击、整治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犯罪。今年以来,先后查处涉“两卡”违法犯罪人员688人,有效震慑了涉诈关联犯罪。
五是加强宣防合成反诈。深入推进“全民反诈工程”,持续开展“反诈百日宣传”活动,压实各级各部门的反诈宣传责任,全面宣传贯彻《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深入开展反诈宣传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进企业、进学校“五进”活动,营造全域全民反诈氛围,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
最后,公安机关再次提醒广大市民:“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馅饼是陷阱”。如果市民在生活中遇到疑似被诈骗的情况,可以拨打96110反诈预警专线进行咨询,也可以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到就近的公安派出所咨询、求助。
主持人:解晓龙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