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滨州市全面提高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6日 18:42     阅读量: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11月14日,记者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身边的变化--基本公共服务品质提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专场上获悉,今年以来,市民政局聚焦兜底保障、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兜住、兜牢、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健全制度机制,打造社会救助新引擎。健全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提高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城乡低保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001元、789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320元、1035元,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和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到2503元、2002元和1639元,保障水平保持全省前列。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扩大兜底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7.4万人、特困人员1.4万人、低保边缘人口1.1万人、孤困儿童1939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打造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8处,乡镇(街道)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站91处,社区和村(居)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点3481处,实现四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全覆盖。

  扩大服务供给,满足困难群众新需求。着力打造“物质+服务”救助模式,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根据困难群众的困难程度和致困原因,提供分层次、差异化的精准救助。梳理40余项政府救助政策,形成“政策清单”;整合20余项社会服务项目形成“服务清单”;按照困难群众需求,形成服务“幸福清单”。实施“暖心照护”提升工程,规范服务提质量,规范流程提效率,规范标准提满意,为全市1.2万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助餐、助医、助洁等服务。打造“赛儿”“仙女”等照护服务品牌,推行清单化、点餐式服务,满足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多样性服务需求。

  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社会救助新格局。以争创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为抓手,深化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品牌创建,构建起以滨州市“滨易助”为主品牌,以“F享无棣”等8个县(市、区)救助品牌为子品牌的救助品牌矩阵,引领社会救助工作由“兜底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在惠民县试点“一路生花”低收入人口赋能项目,帮助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低保对象参加生产劳动和公益事业,激发正能量,树立新风尚。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社会救助二维码村(社区)全覆盖。指导县(市、区)开发“诚救你”“就是你”等微信小程序,实现社会救助从“群众跑路”到“数据跑腿”的转变。

  强化资源链接,激活慈善衔接新动能。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引导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提高社会救助工作质效。扎实开展“情暖夕阳”经济困难老年人关爱项目,资助经济困难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或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链接慈善资源推出“士平励志计划”项目,向全市招收低保、特困等困难初中应届毕业生,提供每年1万元助学金,帮扶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完成高中学业。成立全省第一支“安心纾困”慈善基金,对因大病、突发意外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最高给予50万元救助。引入海燕社工、荣心社工等社会组织,开展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在全国率先创立“一米阳光”慈善项目,推出爱心管家、惠民医保、孝善食堂等9个子项目,2023年定向募集资金3668万元,形成了政府保基本、慈善提质效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