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12月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专场),邀请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人介绍强化系统保护和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介绍,近年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自觉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扛牢重大政治责任,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强化要素保障,坚守红线底线,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丁海廷致发布词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黄河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格局,全市首次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划定耕地574.6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509.6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885.34平方千米(含海防),城镇开发边界885.06平方千米,明确了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边界和保护范围,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编制《滨州市沿黄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迈向“黄河时代”。
坚持生态优先。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屏障。编制《滨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构建统一生态修复格局,实施全长94公里黄河淤背区绿化提升工程,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经验做法被全省发文推广,打造了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滨州”样板。科学开展国土绿化,2022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滨州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出台《滨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提升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科学水平。建立“林长+检察长+警长”制度,林长制绩效评价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基本完成全市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建成全省首个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基地,创建惠民县国槐白蜡等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
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机制,通过现场调查核实摸清项目新增用地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加强“一对一”对接,提前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预支方案,实现新增指标“精准化”配置,对县(市、区)项目用地报件容缺审查,落实责任人、限时办结,用地报批提速提效,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好要素保障。今年以来,落实用地指标1.74万亩,保障了199个省市重点项目用地,加速了济滨高铁、黄河大桥、津潍高铁、G228国道等一批群众期盼已久的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项目开工建设。
坚守红线底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重要指示,扛牢政治责任,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守好安全底线。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构建田长制“1+N”工作体系(即围绕“田长制”这一核心机制,搭建了宣传动员、科技支撑、考核奖惩、联合巡查等N个配套体系),推行季度耕地红线监测,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耕地保护突出的乡镇进行奖励,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全市耕地面积实现连续两年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