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全面提升八大品质——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滨州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专场。介绍滨州仲裁委员会办公室提升平安品质工作成效和2024年工作计划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副科长 蒲怡瑄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全面提升八大品质——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滨州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专场。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滨州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王晓东先生,滨州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郭佩东先生,滨州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伟民先生。
向大家介绍滨州仲裁委员会办公室提升平安品质工作成效和2024年工作计划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王晓东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滨州仲裁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仲裁工作,抓好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呈现出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单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整体面貌实现新跨越的崭新气象。全年案件数量增长31.2%,调解和解率达59.3%,连续8年无被人民法院撤销和不予执行案件,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与此同时,依托分支、派出机构,为群众提供各类公益调解服务近千件次;圆满实现了“多办案,办好案”的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促效能提升
一是做好“三化”文章。开展规范化建设,完善仲裁委员会内部治理结构,不断推进仲裁委员会决策、执行的规范化运作。抓好正规化建设,组织骨干仲裁员、办案秘书参加山东大学仲裁业务培训,提升仲裁队伍专业化水平。推动数字化建设,积极稳妥的扩大数字办案系统使用范围,提升仲裁工作信息化水平。
二是开展横向联动。与淄博、东营仲裁机构签订《黄河流域仲裁合作协议》,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契机,聚合外力实现区域联动;与苏州仲裁委员会建立城市合作联盟,引进外智做大、做强机构;承接山东大学实践基地,借助外脑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工作创新。
三是实行“便民仲裁”。依托“仲裁案件管理系统”网上平台立案,积极推行网上仲裁,线上立案率达到31.2%,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成本;实施“容缺受理”模式,由过去“材料不齐不能办”变为现在“一边准备材料,一边受理立案”,“一次办好”事项比例达100%;主动推出“流动立案庭”,对有需要的特殊群众实行上门服务,共现场受理案件29件。以上措施的推出,群众满意度以及文书快速送达率等显著提升,实现了高效服务,便民利民。
二、主动融入全市工作大局,促地位提升
一是服务企业圆梦。制定《擦亮“阳光仲裁”品牌,助力企业家圆梦十条措施》并抓好落实,着力打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家圆梦。部署了进企业、园区、行业协会及社区等“四进”走访工作,组建“领导带队+服务专员+专家参与”的“阳光仲裁”服务队,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推行推广仲裁法律制度。据统计,共走访包括滨州财金投资集团、山东土地集团等在内的各类型企业近60家,金融机构16家,指导企业利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78件,结案率100%,帮助化解企业法律风险20余项,涉及金额30余亿元。
二是服务营商环境优化。开展“仲裁+”协作服务经济发展,与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共同打造“1+1+N”工作体系助力民营企业合规建设;与市国资委联合利用仲裁法律制度服务市属国有企业的作法得到省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仲”“银”合作已经成功创出“滨州模式”,累计化解行业内纠纷500件,标的额95亿元,潍坊、聊城、淄博等兄弟机构先后前来学习调研。
三是服务外向经济。成功办结2起涉外仲裁案件,实现我市涉外仲裁破冰,服务外向经济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迈入全省前列,涉外仲裁能力经受住了实践检验。对中国(滨州)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定制式服务,着眼解决跨境交易过程中法律规定不同、标准体系不一等问题,利用仲裁方式为滨州中小电商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支撑,助力涉外平台合规建设。
四是服务基层治理。创建仲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社区仲裁工作站,发挥仲裁审理、调解、确认等法定职能作用及时为小微企业纾困解忧,更好实现仲裁服务与社区治理双向提升。今年共组织社区法律知识讲座3次,受教群众1200多人次,先后走访宣传800余家商户,解答问题1200余项,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共接待来访100多人次,协调解决经济纠纷80多项。坚持体制创新,滨城、阳信及开发区等分会接续成立运行,工作手臂有效向基层延伸,融入基层治理有了更有力抓手。探索开展“行业仲裁”,派出巡回仲裁庭与市公安局联合设立“滨州市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中心”,成功调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29件,为当事人提供公益调解服务100件。推动“人民调解+仲裁”机制融合,仲裁确认省内率先破题;积极与行业主管部门及对接,搭建合作平台,开展专项培训,仲“电”合作有序推开;主动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参与诉源治理,实现了“诉讼+调解+仲裁”有效对接。
2024年,滨州仲裁办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围绕市委构建“1+1188”发展格局总体要求,按照“123”工作思路,扩大服务领域,立案数量增长20%以上;增强工作质效,结案率达到95%以上;抓好案件质量,继续保持撤销率、不予执行率为零。
1.助力“三大战役”,持续打造“阳光仲裁”品牌。深化“三化”建设,开展仲裁公信力建设年活动。配齐配强仲裁力量,高质量完成仲裁委员会换届;管好用好仲裁队伍,完善考核评价及退出机制;线上线下共同推进,探索网上仲裁,突出“数字”赋能。
2.加强政治建设,切实抓好“两个过程”。一是抓好“过程党建”,确保仲裁工作正确政治方向。打造党建与业务融合互动的“党建联建”特色项目,深化社区仲裁服务示范点建设。二是抓好“过程管控”,确保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健全案件全周期在线管理模式,实现“立、审、核”无缝衔接;开展案例研究,建立裁判指引体系,为仲裁员提供先例遵循参考,探索实现简案快裁、类案速裁、繁案精裁。
3.服务全市大局,实现“三个融入”。一是响应“心安城市”建设,融入服务营商环境。发挥仲裁职能,积极参与“法智护航圆梦”工程,为招商引资、企业运行提供风险防范、合同规范、纠纷化解“全链条”服务,助力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和工业经济良性发展;推进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仲裁确认工作,积极融入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二是做好仲裁资源整合,融入服务重大战略。加强与兄弟仲裁机构合作,积极参与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提升涉外仲裁能力,组建涉外仲裁员队伍,完善涉外仲裁规则,借助专业力量普及国际商事法律和维权常识,提升防范和化解对外贸易风险能力,服务对外开放。三是参与多元解纷机制,融入服务基层治理。完善配合措施,推进“诉讼+仲裁+调解”工作机制有效运行;进一步打通“仲裁+人民调解”衔接壁垒,推动仲裁确认工作的开展;积极推进分支、派出机构建设,协调指导各分支、派出机构规范有序运行。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鲁中晨报记者:请问,知识产权纠纷直接影响到当地营商环境,仲裁作为解决经济纠纷的重要途径之一,请介绍一下如何发挥仲裁作用?
发布人:郭佩东
近年来我国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进一步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和争议金额都在不断的增加,同时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案件也呈现出了国际化的特点,滨州仲裁委与市场监管局成立了知识产权仲裁调解中心,选拔多名知识产权专家任仲裁员处理知识产权案件,有力的维护了我市营商环境。
仲裁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其特点与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仲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当事人不仅可以约定是否选择仲裁,以及将哪些纠纷提交仲裁,自由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地点、仲裁语言以及适用的仲裁规则,完全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签订的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来约定。第二,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如果双方当事人约定仲裁适用简易程序,还可以缩短审理期限,因此,仲裁在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的期限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当事人后续商业计划的安排具有重大意义,反之一旦陷入繁杂的诉讼拉锯将可能会导致输了市场的不利局面。第三,专家办案是仲裁的一个鲜明特色。知识产权纠纷往往涉及复杂的法律规定和专业技术问题,由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的专家来审查案件,更能体现专业性与权威性。目前,滨州仲裁委员会从法律、经济贸易、工程技术、建筑、保险、企业管理等各方面人士中,聘任了二百余名仲裁员。他们中既有曾经从事多年审判、法律实务工作的法官、资深律师,又有高等院校的法学教授及来自各行各业的经贸专家。第四,在一些涉及商业秘密专利技术的案件中,竞争对手可以据此获得准确可靠的竞争信息。仲裁具有保密性,裁决结果不公开,有利于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商业秘密,维护当事人的商业信誉。第五,仲裁具有广泛的跨境执行力,仲裁裁决做出以后,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被执行人的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在国外,可以依据我国加入的联合国《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在加入该公约的172个国家和地区的得到承认和执行。如果大家想将争议提交滨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可以在合同中写明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提交滨州仲裁委员会按照该会仲裁规则进行仲裁。我们将全力服务当事人,自觉接受当事人、社会各界和司法部门的监督,提高仲裁法律服务的水平,为我市营商环境做出努力。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如何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促进滨州仲裁工作高质量快速发展?
发布人:李伟民
近年来,滨州仲裁办按照“全过程党建+仲裁”的总思路和“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求突破”的总要求,不断强化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滨州仲裁办将紧抓提高仲裁公信力这一核心,以“过程党建”为总抓手,创新实施“党建仲裁一体化”工程,抓好强化引领、推动落实、创新机制三个重点筑堡垒,实施党员明责、争创业绩、比拼贡献三举措争先锋,把党建工作做成推动仲裁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为滨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更好的仲裁力量。
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筑堡垒,强引领。谋思路、搭平台、提能力,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更是党建的重要任务。按照服务“1+1188”发展格局总要求,我们研究制定了“123”总体工作思路,确定今年为“仲裁公信力建设年”,搭建提升仲裁案件办理质效的平台,有效提升滨州仲裁可感、可知、可用、可及、可信和可靠度。通过主题教育成果转化,激发滨州仲裁人干事创业的激情、热情;在打造“阳光仲裁”服务品牌中,提升能力和办案水平。
二是争先锋,促落实。抓落实,推动重点难点工作的开展,是党建的重要目标,也是体现党建成效的关键指标。党组年初就将今年的重点工作细化具体化36项具体工作,明确了5名副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为责任领导,确定5名科级党员干部为具体落实责任人,实施党员领导干部落实重点工作责任制。建立实施了重点工作定期调度制度,每周督导调度一次,责任人汇报工作进展,研究具体推进措施。通过党组督导、党员带头抓落实,有力促进了重点工作的落地落实。
三是抓评议,提能效。科学评价和使用党员干部,是党组的职责所在,更是党建的重要举措。为鼓励党员干部争先创优,我们实行了季度述职评议党员干部制度,激励党员干部比学赶超。对工作推动和进展不理想的,注重查找问题,坚持在强化党建措施上做文章,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斗争本领和提升仲裁能力上下功夫,及时分析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注重总结经验,创新机制,形成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党建工作效果持久长效。
大众网记者:最近几年滨州仲裁委员会开始在县市区设立分支机构,请问这样做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或者将如何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仲裁的力量和作用?
发布人:李伟民
众所周知,仲裁是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纠纷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组织和力量。我市组建仲裁委员会二十多年来,为维护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优化营商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制约,仲裁委员会只是设立到市级,而大部分民商事纠纷又发生在县市区,所以在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们滨州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重心下移,逐步在县市区、行业协会等成立分支机构或工作联系点,延伸我们仲裁服务的路径,力争把仲裁服务送到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身边。
关于仲裁如何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力量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仲裁优势,为基层治理清积化瘀。经济转型为滨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历史遗留问题也时常困扰着地方党委政府、相关企业和人民群众,此时,仲裁便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既可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能维护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营商环境;二是疏通“调诉裁”通道,降低成诉率。分支机构的建立,可以全面实现仲裁机构与法院的诉调裁对接,分流其部分民商事案件转入仲裁程序处理,发挥仲裁制度特有的快速高效的优势,化解讼累,有效缓解当前各类民商事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各级法院不堪重负的局面;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力量,公平公正高效解决民间纠纷。仲裁制度的本源就是动员民间力量,利用行业内专业人士裁断争议,以区别于司法审判,我们的分支机构通过广泛吸收区域内行业协会的权威人士参加,让他们在各自领域内依法独立公正处理案件,最终达到当事人信服、案结事了的和谐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