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走在前、挑大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全面提升民生品质专场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9日 20:56     阅读量:

9月2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走在前、挑大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全面提升民生品质专场。介绍我市全面提升民生品质工作进展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 刘娟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我市聚焦民生品质更实,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始终坚定不移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以更高水平推进一系列民生举措落地落实,群众生活品质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为全方位展示品质滨州建设的生动实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皮台田,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亨波,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董希国,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孔磊,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李宗民,共同向大家介绍我市全面提升民生品质工作进展成效,并回答记者朋友们提出的问题。

发布人:皮台田

今年以来,滨州市聚焦“民生品质更实”,锚定“一业三保七有”,兜好底、织好网、办好事,全市就业结构更加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提高,12类161件民生实事强力推进,今年1—8月份,全市民生支出占比达80%,交出了一份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民生答卷。市政协作为民生品质专班联络单位,充分发挥协调推进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促进改善民生与政协履职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民生品质越来越实。

一是聚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共同富裕基础更加稳固。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开展“春风行动”“千企万岗 就在滨州”“四季予你 就在滨州”等就业服务系列活动,截至8月,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完成全年省定任务的87.65%。加大稳企稳岗力度,全市共为2.4万余家参保单位减征失业保险费9927万元。滚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公益性岗位上岗人数目标完成率104%。实施“社区微业”三年行动,建成“社区微工厂”308处、“社区微业”服务站131处,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质教育供给更加充分。推进76个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内涵发展,“强校扩优”行动覆盖率居全省第1位。新创建10所省级乡村温馨校园,省级乡村温馨校园总数达到43所。年内规划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已开工18所,竣工10所,完成投资10.6亿元,达到年度目标的79.64%。职业院校学科专业与产业匹配度提升到80%以上,教育链产业链形成紧密融合、协同创新格局。获批山东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是唯一入选的地级市,全力打造省级教学改革示范样板。

三是聚力兜牢民生底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截至8月,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达109.3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达75.81万人,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达100%。实施“医保织密网”行动,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达371万余人,连续5年动态提高9类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成立全省第一支纾困基金,引导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企业连续三年捐赠“一米阳光”慈善项目累计超亿元。全省规模最大的残疾人服务平台“如康家园”加快建设,促进残疾人就业“滨州经验”全国推广。

四是聚力优化公共服务,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扎实推进医疗卫生品质提升,新增省级以上重点专科8个,每万人拥有合格全科医生数居全省第2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连续2年位居全省前3名,健康城市综合评估居全省第4位。夯实医疗卫生服务网底,4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占比达到51.11%,居全省前列。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71.81%,列全省第2位。做优婴幼儿照护服务,全市托育服务机构达291家,总托位数达1.66万个,托育机构备案率100%,我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并围绕“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部署。

下一步,民生品质专班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打好民生保障攻坚战,扎实推进12类161件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多层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方位发展教育医疗事业,不断完善“一老一小”服务,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拿出更多真招实招硬招,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市政协将立足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协商职能和民主监督优势,今年10月份将对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建议案办理情况开展一次“回头看”,围绕12类161件民生实事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民主监督,为促进民生改善献计出力。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经济导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到“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请介绍一下,滨州市在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发布人:董希国

党的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将“以基层为重点”放在首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为落实中央、省系列指示精神,结合我市工作实际,今年以来,高规格召开全市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健康发展工作会议,10部门联合印发《滨州市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围绕让群众就近、就便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实施“三个一批”(建强一批高水平卫生院,打造一批特色卫生院,逐年提升一批卫生院)乡村医疗大提升行动。目前全市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6家(邹平市中心医院、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大高院区、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滨城区人民医院、惠民县人民医院李庄院区、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率先制定特色专科建设方案,打造中医、儿科、康复等特色卫生院。267家薄弱村卫生室实现“五有三提升”,建成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1538家,其中,中心村卫生室116家,夯实织密乡村“15分钟健康服务圈”。

二是推动基层卫生服务提质增效。深入开展省级“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工作,90家基层机构全部完成标准化流程改造,慢性病患者全过程、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逐步形成。组建“1+1+3”家医团队648支,为企业、社区等功能单位提供个性化、预约式签约服务。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今年以来为41.6万名老年人、24.1万名高血压患者、9.7万名糖尿病患者分类提供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让广大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三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共体,通过执诊代教、教学查房等方式,提升县域诊疗同质化、优质化水平。远程医疗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远程心电覆盖561家村卫生室,“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日趋成熟。落实职称晋升下基层,选派“业务院长”,建设“名医基层工作室”105个,下沉医务人员总数突破1千人。今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达到1227万人次。

四是推动基层卫生人才提能扩量。落实“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县级医院招聘时为基层预留10%的定向岗位,今年首次设置了32个岗位;创新开展中心村卫生室大学生乡医全覆盖三年行动,实行“编制在乡、工作在村”。实施“空编补齐”计划,今年计划招聘177人,到岗后空编率降至5%以内。实施乡村医生综合能力全覆盖三年行动,线上线下培训260场次,培训病种46个。全市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乡医占比达到57.2%,每万名居民拥有合格全科医生5.72名,居全省第2位,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的结构和素质进一步优化提升。

下一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以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为抓手,“四位一体”、综合施策,不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水平,切实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滨州日报记者: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请问我市在提高教师地位、壮大师资队伍上有什么举措和成果?

发布人:李宗民

我市将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一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顶格统筹,彰显尊师重教情怀。近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高规格组织教师节庆祝活动,安排部署教育工作,明确教育发展责任,凝聚起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共识。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文件,累计通报表扬表现突出教师、教育工作者1699人,创设出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教师节前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率队,走访一线教师,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向广大教职员工致以节日问候。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代表性人物,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宣传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讲好滨州教师故事,树立“大国良师”崇高形象,让“人民教师,无上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是引贤聚才,推动队伍迭代升级。抢抓春季招聘黄金期,在全省率先以人才引进方式,组织面向部属类师范生的“校园直招”,早部署、早规划、早行动,师范类毕业生来滨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连续三年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近三年,全市新招聘教师5294人,引进省属重点师范院校、省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高层次急需人才700余人,齐鲁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入选比和“齐鲁教育名家”入选人数、入选比,均居全省第三位,教育人才招引数量、培育质量实现“双突破”,为加快建设品质滨州筑牢教育人才根基。

三是深化改革,释放师资管理动能。建立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统筹制度,提前两年重新核定市级及各县市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着力向急需区域、特定学校精准投放,为教师队伍补充保留源头活水。持续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行动,在强化县域统筹功能的基础上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先后交流校长697人、教师7501人,有力均衡了教师队伍配置。创新实施“名师计划”,设置“名师”岗位657个,按农村岗位每人每月2000元、城区岗位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实施奖励,进一步完善教师跨学校、跨区域交流机制,引导优秀教师资源向急需紧缺地区聚集。

下一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强力保障下,我们将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深化教师队伍管理改革,加强教师权益保障,以干则一流、干成标杆的勇气,奋力开创品质滨州建设的教育工作新格局,续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答卷!

大众网记者: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社会各界非常关注老年人的照料问题,长期护理保险也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滨州作为全国试点,探索了很多成熟的做法,许多群众得到实惠,能不能介绍一下滨州市长期护理保险的情况?

发布人:孔磊

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因此,长护险被称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之后的社会保险“第六险”。

滨州市自2017年启动长护险试点,探索建立起了“多元筹资、城乡一体、医护兼顾、市场主体”的长护险体系,一定程度破解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会性难题,扭转了失能人员“机构不能医、医院不能养、家庭无力护”的困局。同时,有效激发了银发经济潜力。今年市政府将长护险全覆盖纳入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将进一步扩面提质,保障失能失智人员生活。

一是在试点探索上勇于走在前。滨州是全国首批49个长护险试点之一,我们在职工长护险顺利推进的基础上,2025年1月1日将实现居民长护险全覆盖。同时,谋划开展了“长护险康复器具租赁”,用“以租代售、长护补贴”的方式,切实解决康复辅助器具价格高“买不起”、使用周期短“不想买”、产品渠道少“买不到”的问题,截至8月底,全市已有835名失能人员通过长护险享受到适宜的康复辅助器具,为群众节省购买资金437万元。本月全国高质量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培训班在滨州举行,来自全国133个地级市的257名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培训,是全面推动长护险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是在保障群众生活上勇于走在前。目前,全市长护险参保人数达到168万人,其中职工有79万,居民有89万,累计8517人享受长护险待遇。在确保患者“接受到服务、住得起机构”的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经济和事务性负担。针对部分失能人员随子女异地生活的现实情况,建立实施异地报销制度,异地长期居住失能人员在居住地发生的长护险费用,可由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报销。

三是在激发产业潜力上勇于走在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护理机构高质量发展。全市主动探索长护康复器具租赁“增量扩面”,逐步将租赁报销从职工扩大到居民,引导长护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目前相关企业可研发、生产、适配供应15000种康养产品,从各方面满足失能失智人员需求,诸多产品销往国外,其中智能护理马桶产品累计出口日本4300台。第二方面,发挥政策优势,推动长护机构标准化运行。一是实现市场准入的标准化。严格规范商业保险公司招标程序,逐步推动长护“共保体”形式,统一服务标准和流程,定期开展培训,形成合理有效的市场竞争。二是实现长护服务的标准化。全市长护险运行7年来,减轻群众负担2.01亿元,单人最高减负45万元,家护、院护、专护三种长护模式的落地,切实提升失能失智人员生活质量。三是实现规范管理的标准化。首创市级“医保智能决策系统”,发挥人工智能作用,以大数据分析严防“低标保障”和“跑冒滴漏”,保障医保基金安全。第三方面,发挥试点优势,推动康复器具产业扩能。在长护政策引领下,全市康复器具研发制造、长护照料服务、技能人才培育等多项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形成规模化市场。一是围绕专班“建链”。依托全市医养健康产业专班,以山东欣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打造医康养全产业链,搭建全市长护产业链条。以长护器具为依托,整合器具、生产、租赁、销售企业13家,相关产值突破6亿元,成为全国长护险器具“输送基地”。二是激发市场“延链”。整合机构资质,引导照护企业发展,全市定点服务机构从最初8家增长到64家,企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三是弥补空白“补链”。以“产教融合”模式为探索,全国第一所康养产业系统规划高职院校在滨州建成后,将打造“校企协同、育训一体、学岗对接”一条龙的照护人才培养新模式。

下一步,市医保局将进一步创新思路举措,推动长护险各项措施落地,让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到”的实惠,进一步激发长护企业发展活力,努力实现参保患者获服务、失能家庭减负担、银发经济得发展的目标。

新黄河记者:今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我市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新形势方面,制定出台《滨州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请介绍一下我市《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内容?

发布人:王亨波

养老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数为106.2万人,占比达到26.41%,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数为83.5万人,占比达到20.75%,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养老工作作为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高站位统筹、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9月5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滨州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有助于推动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妥善解决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急难愁盼”问题。

《行动计划》提出了未来三年全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发展目标,着力构建一个体系,强化三个指标约束,聚焦“设施扩量”“服务提质”“体系增能”,推动实现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保持在75%以上;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保持在100%;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等重要指标。

《行动计划》主要实施八大行动30项重点任务。一是养老机构固本强基行动。主要是开展普惠性养老机构认定和管理,推进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发展智慧养老院不少于10家。二是居家社区扩围增效行动。主要是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创建20个左右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三是医养康养提质赋能行动。主要是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医务室等,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率达到70%;实现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开展“五床联动”试点。四是农村养老提档达标行动。主要是拓展敬老院服务功能,加强农村幸福院、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建设和规范提升,支持公益慈善组织围绕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五是养老人才提升培育行动。主要是支持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一次性奖补;推动养老机构挂牌作为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每个县(市、区)不少于1处。六是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主要是做好省级养老服务平台试点建设,加快养老大数据接入“城市大脑”,推动养老机构“智慧消防”“智慧燃气”等全覆盖;依法严厉打击以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等名目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犯罪。七是养老产业提速发展行动。加大国有企业在养老产业领域布局力度,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八是老年人关爱服务行动。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及“敬老月”“敬老文明号”等敬老助老主题宣传教育实践和评比活动。

在保障措施方面,聚焦组织领导、资金支持、养老金融、土地规划、动态评估5个方面,将养老服务纳入民办实事项目,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县级以上政府全部设立养老服务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护理型床位建设等政策;依托各级老龄委员会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持续提升服务品质,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擦亮“孝和之滨、安养之州”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