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4月底,2023中国滨州黄河文化艺术季启动仪式暨孙子故里森林公园“黄河大集”游春集市将在惠民县拉开帷幕。 文化艺术节链接上“游春集市”,通过文化艺术展出与传统民俗活动的深度融合,尝试创造更加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以打造出更契合地域文化特色、更富有时代生命力的文创活动。 举办黄河大集,是落实文化“两创”的生动实践——一方面这是在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礼敬,在迎接民俗文化的回归中实现一场精神力量的凝聚,感受具有浓郁人文气息和生活美学的齐鲁民俗传统;另一方面也通过新的时代语境解构乡愁,通过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打造地域品牌、展销特色农产品、手工产品,让“乡愁”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经济增长点,为乡村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变现价值”。 如今,“乡愁”反而是一种“城市病”。当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心化”境况的加剧,让传统乡村从结构到观念正发生剧变。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因对乡村生活的陌生而产生向往;从乡村来到城市定居的人,产生了对乡土文化、故乡习俗的怀念和留恋。这两种情绪,都是对乡愁“怀旧情感”的表达呈现。 而这种“怀旧情感”,正是人们对当下快节奏、高压力生活的一次“纵情逃亡”。最近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灌篮高手》,成为“80后”“90后”群体的一场狂欢。已经而立、不惑之年的“昔日追风少年”,纷纷走进电影院,为回忆打卡、为青春补票。电影4天票房近4亿元,那些对旧时光、老故事恋恋不舍的人们,愿意为重温20年前的珍贵回忆买单。 那么,“黄河大集”又该如何安放“美丽乡愁”?如何让我们重塑的“烟火气”能够真正集聚人气?或许可以通过互联网思维寻找答案—— 一是流量思维。要让传播效果最大化,就要寻找热点事件,借力网红人物。事实上,乡愁始终是网络内容的顶流,从昔日的李子柒到如今的张同学,围绕农村拍摄主题的视频博主比比皆是。大集上也不乏网红:3块钱一碗面不涨价的拉面哥,捣鱼刺捣出名堂的小胖,都是体现质朴乡村生活、勾勒百姓淳朴民风的代表。我们的黄河大集要想出圈,一方面要借力网红,同时也要塑造本土网红,通过人气的巨大曝光度来提升本地知名度。 二是用户思维,要以受众为导向,适度思考“对方”需要什么。不是“我有什么给你看什么”,而是我揣测你需要什么,那么我为你量身定做。市民来黄河大集看什么?玩什么?要的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更需要一种深度交互体验。应当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提供高质量的乡村服务。 三是极简思维,不必项目太繁多、内容大杂烩,因为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而要精巧设计、精准定位,让活动的主题卖点更鲜明,让主打的记忆点更深刻,彰显出地域性和层次感,避免内容的过度同质化,打造出属于本地独一无二的乡愁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