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市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面向全市各族各界妇女和妇女组织、家庭开展思想引领、巾帼建功、家庭建设、权益维护、关爱救助等工作任务。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全市妇女儿童日益多元的公共服务需求对妇联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人力紧张、服务面窄、创新路径等痛点凸显。
为进一步推动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优化提升,市妇联积极探索实施队伍联管、工作联合、平台联建“三联三破”履职模式,挖潜编制资源效益,保障公共服务高品质供给、履职担当高质量提升。2023年以来,承办省级以上会议活动4次、省级以上作经验交流9次、被市委主要领导签批4次,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省“干事创业好团队”称号,与所属事业单位均获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优秀”等次。
盘活编制资源,以队伍联管破解人力薄弱短板
打破干部“分界线”。建立干部协同联动机制,机关统筹管理人财物,对承担核心职能较多、任务较重的部室,选育优秀年轻干部8名,合理分配财政预算,推动机关、事业单位资源优化整合、协同联动。
筑好干部“蓄水池”。发挥机构编制资源撬动作用,借力市委编办高层次人才编制“蓄水池”政策,先后引进硕博优选人才3名,申请定向选调生、“一考双录”优秀青年人才用编计划3名,助力儿童友好、家庭教育、创新创业等重点工作,有效优化了妇联干部结构,推动人才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
借力改革“强身健体”。抓住事业单位改革契机,把所属事业单位整合为1个,核增编制2名,重设3个内设科室,合理配置专业技术岗位,进一步精细化管理编制资源,精准化保障机关职能有力发挥。
建立干部“激励榜”。根据“三定”规定确定核心职能3类6项,制定科室工作清单12项、季度任务指标48项,每季度对工作任务实行“绿、黄、红”贴牌预警,对获表扬部室“挂红旗”,形成“部门职责清单制、季度任务指标制、指标考核评价制”履职评价机制,助推核心职能履职到位。3年来,市妇联机关内设科室及发展中心共获评省级以上荣誉6项,先后3名干部获评省级以上荣誉。
打造“履职共同体”,以工作联合破解服务面窄难题
上下贯通,一体履职。以妇联核心职能为轴线,串联市县乡三级妇联,上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2023年9月,市委编办批复在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家庭家教科加挂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牌子,成为全省首个正式批复的市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指导县(市、区)、镇街、社区(村)层层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站、点),在全省率先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经验做法被市委主要领导签批,在省委改革办《改革与制度创新》刊发,在第七届家长大会上作经验分享。
横向协作,借智借力。立足核心职能履行,对照“心安城市”建设工作分工,整合机关和发展中心力量,由权益部牵头,家儿部和发展中心家庭家教科配合,形成机关抓总、事业辅助的良性履职互动机制。联合市法院、检察院、司法局、民政局等成员单位,成立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在市县两级建立婚调委、乡镇设调解站(室),培养妇联“法律明白人”队伍,探索建立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联合市人社局在全省首建女职工劳动人事争议维权工作站和速裁庭,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妇联工作“依法有法办,有法依法办”,帮助百姓“安心”“安业”。
靠前履职,落实总责。牵头协调38个单位共建儿童友好城市,推动构建起“1+6+3+n”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进体系,牵头出台《滨州市儿童友好公共空间与设施规划建设标准指引》及社区、公园、街区等试点单元建设试行标准,筑牢组织保障,推动部门职能履行。打造了儿童友好空间396个、社区102个,推动滨州于2023年入选国家第二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承办全省现场观摩活动并发言。
◎市妇联在第七届家长大会上作经验分享
◎联合人社局在全省首建女职工劳动人事争议维权工作站和速裁庭
谋划布局“新赛道”,以平台联建破解创新路径难题
拓展服务供给平台。为满足妇女儿童公共服务需求,市委编办批复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实训基地服务科加挂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牌子,年均服务妇女儿童3000余人次。主动联合市老年大学在中心成立全省妇联系统首家老年大学分校,进一步提高了入驻机构师资和场地的利用率,为全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作提供鲜活样板。
◎在滨州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成立全省妇联系统首家老年大学分校
搭建资金支持平台。发挥核心职能战略指导作用,争取在我市设立全省首支市级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专项基金,首批到位资金100万元,定向支持滨州妇女儿童工作;联合市卫健委、山东省乐安慈孝基金会开展“爱禾计划”社区托育公益项目,通过妇联联合社区提供场地、基金会出资打造运营、卫健部门全程指导,在博兴试点打造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点,实现履职项目化、项目实事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