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摆在重要位置。
滨州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探索市级科技委运行的“滨州样板”,通过科技领导体制的改革,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创新,实现科创品质全面提升,经验做法先后被《科技日报》《山东科技简报》刊发推广。滨州市连续两年入选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成效明显地方名单。滨州市科技局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
机构“转起来”,编制“用起来”,资源“活起来”,干部“动起来”
坚持目标导向,协同发力,让机构“转起来”。2022年7月,滨州成立全省首个市级科技创新委员会,建立书记、市长任双主任的顶格协调机制,加快提升滨州科创品质。设立科技创新促进科、科技创新促进中心,配备3个行政编制、5个事业编制。发挥科技委牵头抓总优势,调动科创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一切有利于科创的力量共同发力,统筹推进加大研发投入、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氛围营造等工作。
坚持效益导向,超前谋划,让编制“用起来”。借势我市人才引进工程的东风,利用高层次人才“蓄水池”编制,招录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的20多名优秀硕士人才,专业涵盖化工、农业、金融、法律等,不仅为科技创新储备了优秀人才,更优化了科技战线干部队伍学历和年龄。市科技局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95.7%,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52.2%。
坚持需求导向,科学管理,让资源“活起来”。坚持用足用好用活现有编制资源,挖潜增效、创新管理,将有限的资源放大出无限效力。作为全市第一批“扁平化管理”试点单位,探索所属事业单位为局机关内设科室提供行政辅助,缓解机关人员力量不足,大大提高工作效能,实现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坚持结果导向,优化生态,让干部“动起来”。出台《关于加强“科创品质提升”过程管控的意见》《关于开展党建“四个融入”攻坚行动引领科创品质提升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聚合力、提效力、强动力”机制坚决打赢科创赋能攻坚战的通知》,通过同步健全“激励约束监督”机制,树立“有为有位”的干事风向,促进履职效能提升、绩效考核争先。
构建“大科创”格局,实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服务“有力”、社会“有容”
滨州逐步构建起顶格协调、统分结合、有机互动的“大科创”格局,实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服务“有力”、社会“有容”,助推科技创新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孙海生来滨指导山东省实验室筹建
开展成就企业家科创梦想暨“科技服务直通车”专场活动
科技支撑产业实现“加速度”升级。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实现全省“四连冠”。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6.7%,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4%,增幅列全省第一位。
创新主体实现“迸发式”增长。通过实施科技型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全市拥有科技领军企业38家、高新技术企业7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63家。53项“冠军产品”涉及的56家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比达到80%。
关键技术突破“卡脖子”难题。引导魏桥国科研究院、京博化工研究院、中裕农科院等重点创新平台做优做强,建强用好“滨州科技大市场”,魏桥集团、滨化集团的创新成果入选山东好成果专报。今年1-9月份,获省级资金支持1.4亿元以上,较去年增长28.5%。
创新生态不断“融合化”发展。成功举办了山东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渤海科创发展大会、鲁西五市产才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交流大会、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滨州现场赛等创新大赛,营造了齐抓共管、互惠双赢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