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维护稳定是天职,服务发展是本职。近年来,市公安局聚焦品质滨州建设大局,以推进核心职能履行为着力点,以“三优一促”行动为契机,抢抓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机遇,通过优化内部编制资源、再造工作流程,创新构建起“线上一网、线下一窗”融合发展体系,实现公安政务服务集约、高效、便捷办理。
“线上一网、线下一窗”公安政务服务体系,变多头排队为一窗办理、多次跑路为全程网办,节约了政务资源,提高了办事效率。目前,窗网融合发展公安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已惠及企业群众25万余人次,收到锦旗19面、感谢信187件。该经验做法得到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李伟等领导同志批示肯定,市级公安政务服务大厅在2023年全市“滨周到”政务服务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第一名。
全市“滨周到”政务服务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第一名
搭建滨州公安政务服务“全量数据舱”,255项服务事项“打包上网”
“线上一网”方面,以滨州微警务建设为抓手,高标准建设智能化实体化运营中心,搭建滨州公安政务服务“全量数据舱”,255项服务事项“打包上网”,“滨州微警务”平台累积注册人数达103万人。通过该平台,公安机关线上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27.4万份、临时身份证明2.5万份,受理车管业务委托书3.2万份,微信挪车使用17.1万人次,平台浏览量1412万次,提供服务惠及群众169.6万人次。
统筹研究谋划。充分认识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条件下,传统政务服务手段的局限和不足,指定专门机构专门人员负责,创新“一网通办”工作,提请市政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整合全市警务资源,打通警种信息壁垒,实事项目攻坚,搭建起全市“一网通办”基本框架,推动网办业务从高频服务事项向一般业务延伸,逐步实现公安政务服务应上尽上,进一步为群众办事缩短时间、降低成本,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公安政务服务实现由“治理”向“智理”华丽转身。
“滨州微警务”平台
全面推进实施。制定《滨州市公安局“互联网+民生警务”平台暨滨州微警务优化升级项目建设方案》,不断优化网上服务功能。深化数据赋能,充分发挥实体化运营中心作用,整合各警种网上服务应用作为统一出口,健全完善群众咨询解答、政务数据分析、技术研发拓展、安全监测防范、品牌宣传推广、运维支撑保障等功能,配套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流程规范、衔接有序的运行机制。探索建立与网上服务相适应的全天候在线响应制度,快速回应群众诉求。加强基础设施、支撑平台、数据中心等安全防护,抓住身份认证识别、网上支付、跨域数据交互、数据资源共享、业务线上审核、诉求办理答复等关键要素,实行全过程安全监控、全方位隐患排查、全流程核查审验,筑牢安全防线。
高效落实落地。把推广应用作为关键环节紧紧抓在手上,利用电子证照亮证、证明在线开具、交通违法处理等群众高需高频、实用便捷的服务功能,吸引全民关注和应用,以口碑铸品牌。持续加强宣传的针对性的吸引力,精心制作视频宣传片充分展示“滨州微警务”的功能特点,开展常态化、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不断扩大平台影响力和群众知晓度。整合要素资源,畅通“线上+线下”联系渠道,开设“服务企业直通车”,不断拓展场景应用,实现涉企个性化服务信息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宣传精准解读,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即时收集、即时办理,全天候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服务、破解难题。
统筹推进以“一窗通办”为重点的公安“放管服”改革,涵盖警种业务116项
“线下一窗”方面,在试点试行基础上,实施市县级“一窗通办”和派出所“户籍+”模式,统筹推进以“一窗通办”为重点的公安“放管服”改革,涵盖警种业务116项,其中自助服务事项27项,居全省公安机关首位。7个县区制定事项清单,涵盖服务事项80项。全市8个公安综合服务大厅实体化运行“一窗通办”,进驻率72.7%。市级设置服务窗口7个,其中出入境专科窗口3个、全科窗口4个,设置率100%。县级设置服务窗口40个。全市80个派出所推行“户籍+”服务模式,占比87.9%。
滨职办证专场
统筹谋划,下好先手棋。印发《关于全市公安机关全面实施“一窗通办”改革的通知》,市公安局将“一窗通办”作为深化警务机制改革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有关警种部门组成专门工作服务队,指导“一窗通办”改革任务。选取邹平、北海2个市、区作为试点,先行开展工作。党委政府在区域规划、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公安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同级政务服务中心或公安政务综合服务大厅,设置全科型通办窗口,推动“一窗通办”实体化运行。
全面推进,打好主动仗。制定《市局“一窗通办”事项清单》,明确通办服务范围,分期分批不断拓展。规范各级政务综合服务大厅功能区建设,科学划分区域,提升办理效能。6大类证明事项现场打印、立等可取。推出短信提醒服务,将信息提醒提前至证件邮寄之前,为1.3万名申请人发送提醒短信。推行“大导服、小窗口、微审批”服务模式,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设立爱心专窗,保留现金支付方式。优化队伍建设,统筹相关警种部门窗口力量,一体化承接受理、审批、办理、反馈等全流程窗口业务,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加强“全科警长”培训教育,累计开展培训54次,培养全科民警83名,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进一步延伸服务“触手”,合理布局建设26处“24小时无人警局”实现公安服务“就近办”。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供帮办代办“保姆式”服务,为有需求企业提供上门服务,累计提供涉企服务148件次。
督考并行,答好赶考卷。统筹走访调研、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多方式督察指导,将“一窗通办”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评价,及时调度通报进展情况。健全全量回访机制,扎实做好意见反映窗口、意见建议簿、群众意见征集和现场人访、电话回访、线上网访“三访”等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回访群众3207人次,开展问卷调查120人次,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容缺受理制等制度规范,开展辅警“四抓四提”活动,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实行有理投诉“一票否决”,确保队伍稳定无问题。加强与媒体沟通,准确解读“放管服”“一窗通办”改革政策,回应群众关切,引导合理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