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中国应急管理报》于2024年10月29日,以《信息资源连结成网 响应处置多方协同——山东滨州强化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为题,刊文推介滨州市应急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工作经验。原文刊登如下:
指挥调度平台接入20个部门(单位)的30个信息系统、13个视频监控平台以及8万余路视频监控,实现应急处置现场30分钟内可视化……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应急管理局依靠科技赋能,纵深推进全市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建强应急指挥部,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部门联动一体化
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是滨州市应急指挥部的“大脑”,也是实现部门联动一体化的关键。记者在市应急指挥部看到,总面积1500平方米的应急指挥大厅内,设有新闻发布厅、会商研判室、值班室、标准化机房等多个功能场所,设指挥席位41个、业务部门(单位)席位13个,可满足日常联合值守、非常态下各部门(单位)进驻联合指挥的需要。
该市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先后接入地震、消防救援、气象、水文、水利等20个部门(单位)30个信息系统和13个视频监控平台,接入城区道路、黄河、城区易涝点、城乡高点以及部分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视频监控8万余路。
为克服个别部门应急处置职责不明确、主动参与应急处置意识不强、联动机制运转效率低、应急响应处置不高效等问题,滨州市应急指挥部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多次组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全力打通堵点、消除盲区。
"日常遇到较大突发警情,我们会立即报告市应急指挥部。”滨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主任李晨告诉记者。
今年6月15日,滨城区发生一起三车追尾事故,油罐车汽油泄漏并起火,货车驾驶员被困。市消防救援支队迅速将情况报告市应急指挥部。通过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市应急指挥部与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会商研判,向现场指挥部下达指令,使得这一突发事件得以迅速、妥善处置。
应急指挥可视化
“我们立即安排入员靠前部署,半小时内传回现场音视频信号。”8月26日,无棣县应急救援指挥保障中心接到市应急指挥部命令后,迅速行动。
当天,滨州市遭遇强降雨天气,无棣县埕口镇24小时降雨量达237毫米。该市应急指挥部收到气象预警后,立即组织气象、水文、水务等部门紧急会商,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向无棣县应急救援指挥保障中心下达命令,要求做好抢险救援准备。
埕口镇紧临鲁北化工园区,辖区内有20家化工企业,其中有4家忌水危化品企业。“部分企业已有明显积水,一旦引发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滨州市应急救援指挥保障中心主任徐晓明心有余悸。
接到无棣县传回的现场音视频信号后,该市应急救援指挥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利用应急指挥调度平台,迅速查找鲁北化工园区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救援队伍、专家、物资仓库等资源信息,并向10支队伍下达指令。队伍携带排水设备快速赶赴化工园区。
通过现场实时传输功能,企业自救、应急队伍紧急驰援、应急装备部署等现场情况,一一呈现在滨州市应急指挥部大厅屏幕上。
为克服部分重点区域监控覆盖面窄、设备接口标准不统一、基层通信保障专业化水平低、可视化装备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该市投资约1600余万元,推动应急指挥可视化建设。截至目前,该市配备无人机、单兵、布控球等设备615部,104个乡镇(街道、园区)按不少于2部单兵、1部布控球的标准配齐移动通信设备,实现应急处置现场30分钟内可视化呈现。
“这些装备就是我们的‘眼睛’,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响应时间,提升救援效率。”徐晓明说。
应急演练实战化
“通过‘紧急信息报送拉动测试’,我们能在20分钟内向市应急指挥部报送信息。”滨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王浩表示,过去,由于县(市、区)应急指挥中心信息报送不规范、不及时,常常出现重复调度情况,工作效率低下。今年起,该市每月开展一次“紧急信息报送拉动测试”活动,基层应急指挥中心紧急信息报送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据了解,每次拉动测试前,滨州市应急指挥部向基层应急指挥中心发送事故案例测试信息,接到信息后,县(市、区)据此填写报送信息,并通过省应急值班值守系统进行报送。“测试完成后,我们会对报送情况进行点评和通报。”徐晓明说,经过拉动测试,信息报送平均时间由过去的37分钟缩短至25分钟。
为提升基层信息报送质量,滨州市应急指挥部制作了“信息报送明白卡”,为12个重点行业领域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流程提供了参考模板。
日常演练是滨州市应急指挥部的常态化工作内容。10月15日,滨州市应急指挥部随机性开展断网、断电、断路“三断”环境下应急通信设备拉动演练,选取地理位置偏僻、信号覆盖差的区域进行拉练测试,依托370兆赫兹基站等应急通信装备,迅速构建起临时通信网络,进一步提升了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今年以来,滨州市应急指挥部处理重要天气信息354期,发布预警短信20条、受众20万余人次,出动应急指挥车开展应急通讯设备拉动演练13次,组织县(市、区)常态化拉动测试18次、“双盲”随机拉动15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