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滨州日报滨州网今日起重磅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百年滨州党史实录》主题报道。滨州日报将以六个通版,通过深入解读还原、历史图片展示、大事记勾勒等多种形式,回顾滨州境内党组织建立与发展历程,全景展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各个历史时期,党带领人民改天换地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1926年7月,油印《红光》刊物在位于惠民县城的省立四中创刊问世,封面刻印着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象征着光明即将到来。创办者、共产党员苏亦农和青年学生邵之镜用作品向读者传达着:唯有不怕邪恶,同黑暗抗争,才能握住本来属于自己的命运,到达光明的彼岸!
1934年,博兴县第一小学创办的《蓓蕾周刊》,刊发文章大多是该校学生的作文。“蓓蕾”寓意孕育着美满生命还未开放的花。14岁的学生康承绪在《光明的前程》一诗中疾呼:“少年们,应除旧革新,向光明的前程跑去!不要做了人们前进的拦阻物,不要做了人们前进的绊脚石!青年们,挺起少壮的胸膛,向前猛力地赶去;打破黑暗的旧世界,创造大地的光明!”
今日,擦拭历史的尘埃,去读这90年前的刊物,依然热血沸腾,感受到火一样的激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滨州大地,政府无力、土匪横行,苛捐杂税致民不聊生;幸而这片鲁北热土,东西南北皆有热血青年,他们不甘在乱世里被奴役中屈从;外面世界中闪入哪怕一丝的马克思主义的光亮让他们看到了遥远未来的希望。他们宁愿付出热血和生命去追光、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播撒火种。
在滨州境内开展党的早期活动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苏亦农
谁,是滨州境内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他,叫苏亦农,又名苏登元,惠民县朱苏庄人。1921年夏,苏亦农考入闻名全国的著名师范学校——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成为著名的革命先驱王尽美的学友。受进步思想的影响,苏亦农在学校表现很活跃,各项活动积极组织和参与。1926年5月,22岁的苏亦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派遣苏亦农到惠民县师范讲习所以教员身份开展党的工作。苏亦农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当地国民党左派力量和发展党团员,建立我党的组织。苏亦农先在惠民县师范讲习所任教,不久又去了设在惠民的省立四中讲学。在讲学过程中,苏亦农经常在课堂上宣传社会主义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更是吸引了一批进步学生的拥戴,邵之镜便是其一。他们联手创办进步刊物《红光》,传播马列主义,引导大批爱国知识青年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惠民反赤活动猖獗。1928年苏亦农被迫离开惠民。
苏亦农来去惠民前后,“省立四中”都是一所汇集进步知识分子、政治空气浓厚的学校。早期滨州境内的共产党员很多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
省立四中原貌,早期滨州境内的共产党员很多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
“省立四中”是山东省立第四中学的简称。1914年,国民政府在山东全省设立的省立中学,有序号的只有13所,其中“省立四中”设在惠民县城,与五中、六中、八中设有高中班,其余的为初级中学。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200名“省立四中”学生在惠民县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游行示威活动。在他们的影响下,当地有爱国之心的百姓,都以用日货为耻,各洋货店也不再公开陈列日货。1929年秋,“省立四中”进步师生举行学潮活动,声讨国民党驻惠城的军阀政客阎绶卿。1933年7月,中共津南特委选派庆云中学学生、共产党员刘万春来到省立四中,以学生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组建了中共惠民县工作委员会,刘万春任书记,县工委隶属津南特委,由盐山县委代管。1934年春,刘万春奉津南特委之命参加马颊河民工大罢工。斗争失败后,因身份暴露被迫离开惠民,县工委随之解体。同年,共产党员岳一峰来到“省立四中”,任国文教员。他联络本校和山东省立第六乡师的进步师生,在学生中组织读书小组、读书会,公演《阿Q正传》《一年》《赛金花》等剧目,并在四中创办《惠风》《新轮》等进步刊物,传播进步思想,宣传抗日救国主张。
1930年代,这边“省立四中”有一大批进步师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那边厢,在中共中央给共产国际的报告大纲中汇报指出:“博兴县党的工作有成绩”。
博兴曾是山东省“党员人数最多,各项工作进展最快、革命形势最好”的一个县
张静源
张静源,博兴县高渡村人,是已知博兴最早的共产党员。 1928年,27岁的张静源在青岛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他在当地筹集资金,建立了广益图书馆,还创办了“平民夜学班”,亲自上政治课,宣传革命思想。这年8月份开始,根据党组织指示,张静源经常回博兴,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党的活动。1930年,他发展了张复生、李天佑、李旭林等博兴县第一批共产党员。
1931年6月,共产党员刘顺元也回到家乡博兴秘密开展党的工作。他在博兴举办师范讲习所,传播马克思主义,先后发展马千里、王博昌、郑致祥入党。这时,在青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博兴人张子健也回到博兴开展党建工作。
1931年7月,中共博兴县特别支部建立,隶属中共山东省(临时)委员会。从此,党在博兴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博兴特支领导了师范讲习所的学生抗日爱国运动和县立第一小学学生反对国民党军警暴行的斗争。学生运动冲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培养了学生骨干力量,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
滨州境内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博兴县高渡村党支部旧址
1932年2月,博兴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高家渡支部建立。3月,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中共博兴县委正式建立。从此,博兴党组织的发展和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到7月底,全县共建有党支部27个,党员迅速发展到210名,占到了全省党员人数的六分之一。此时的博兴县是全省党员人数最多、各项工作进展最快、革命形势最好的一个县。
鉴于博兴良好的革命形势,为及时把握斗争的主动权,中共山东省委决定领导博兴县发动农民武装暴动。1932年7月,山东省委军委书记张鸿礼来到博兴县,指示县委组织成立了中共博兴县委临时行动委员会,具体指挥武装暴动。
1932年,博兴县是全省党员人数最多、各项工作进展最快、革命形势最好的一个县
1932年8月3日,中共博兴县委在汾王村召开扩大会议,宣布暴动计划和成立后备县委。8月4日晚10时许,博兴县委书记率30名党员、群众从高家渡村出发猛攻龙河镇,占领六区联庄会,30余名联庄会士兵投降。同时,县委军事部长马千里率40多人收缴四区联庄会和民团24分队武器。8月5日,两支队伍在小清河南岸的刘家圈会合,成立鲁东革命军第一支队。8月6日拂晓, 暴动队伍北渡小清河,开进六区屯田村。打开11户地主的粮仓,赈济贫苦农民;当众焚毁10多户地主的地契文书。胜利消息传到各地,贫苦农民纷纷加入革命军,队伍扩大到700多人。到8月8日,暴动队伍活动范围扩大到广饶、临淄、博兴三县交界处一带。
“八四”暴动地点之一——博兴兴福联庄会旧址
博兴武装暴动震撼了国民党在博兴的统治,8月7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派驻周村国民党二十九师副师长许文耀率部千余人前来镇压。暴动队伍遂转移到临淄县境内的东单、西单、薛家屯和白兔丘一带,就地插枪,队伍解散。博兴“八四”暴动最终失败,党在博兴的力量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但这次暴动是共产党在博兴领导的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次尝试,它向国民党反动派展示了革命和人民的力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在无棣、阳信、沾化、邹平等地都有党组织的活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张宗麟
1935年8月,共产党员张宗麟来到邹平县,任邹平简易师范校长,从事党的活动。支持学生组织读书会,出刊壁报、排演文艺节目,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和共产党抗日主张。“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后,乡师学生组织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举行罢课,印刷传单,张贴标语,集会演讲,并致电南京政府,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国民党县政府为之恐慌,随派便衣跟踪,派警备大队监视威胁;1936年4月,威逼张宗麟辞职,派军警将张宗麟押送出县。1936年夏,中共胶东特委派遣共产党员柳运光到邹平县开展党的秘密活动,9月介绍邹平人刘瑄加入中国共产党。
那一群追逐光明、播撒革命火种的青年
冯乐进
阳信县笫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冯乐进,少年时在家种地,不是天旱无雨,就是风雹、雨涝成灾,收成无几,难得温饱。当时,军阀混战,横征暴敛,一年征收三年钱粮。冯乐进一家和所有农民一样苦不堪言。当听村里曾经当过华工的亓连奎说起:“俄国革命成功了,是共产党为穷人当家作主……”,“共产党”这三个字像一粒种子,埋在了少年冯乐进的思想里,他也开始了寻找共产党的步伐。他去了天津,挑着担子当过货郎,后又在电车上当售货员。听老乡说电车公司工会有共产党,他们敢于揭露国民党社会制度的黑暗,宣传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并组织工人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冯乐进敬佩共产党并苦苦寻找,但却没能接上头。
1929年春天,冯乐进回到家乡在商店街小学教书,后又考入阳信师范,1932年毕业。其间,他从进步教员那里知道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但蒋介石却背叛了这条宗旨。当时,冯乐进痛恨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与一些思想进步的同学一起学习座谈,相互启发,为找不到党而苦闷。1931年秋,他曾到惠民,到省立四中和乡村师范去找,但毫无结果。但他已有强烈的革命要求,发誓一定要找到共产党。
1933年春,为了找到党,冯乐进第二次离家出走。他身背行李,出阳信,奔沧州,艰难跋涉先到了天津,后又到北平考入宪兵学校。在这里,冯乐进终于接触上了共产党员陈造,向他表达了加入共产党的愿望。通过两个月的考察,陈造与同是党员的赵君一起介绍冯乐进入党。他们在一个纸烟盒的反面用铅笔画了镰刀斧头的党旗,让冯乐进举起拳头宣誓入党。那一夜,冯乐进兴奋得彻夜难眠。从此,冯乐进成了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开始了曲折而又漫长的革命生涯。
1933年12月24日,冯乐进、陈造等四人因叛徒揭发被捕,被关进了北平国民党“陆军监狱”。一直到1936年9月22日,在党组织的积极营救下冯乐进获释出狱;后来冯乐进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并接受了党的工作分配回家乡山东开展工作。他先后以教书先生为职业,在沾化县大流傅小学、阳信县钦明区打磨王村秘密进行党的活动。七七事变后,他趁大桑落墅赶集之机,登上一戏台,向看戏的群众慷慨陈词,大声疾呼,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做好抗战准备,誓死不当亡国奴。10月,他与党员赵明新发展的武装组织在阳信的流坡坞与鬼子交上了火,冯乐进撒播的革命火种,在阳信大地上燃烧起来。
冯景恩
这个时期在无棣,出身于五营村回族的冯景恩,学生时代阅读了《莫斯科印象记》《苏俄视察记》等进步书籍后,产生了强烈的念头:找共产党、跟着共产党干!历经曲折,跟人从天津经北平到邯郸再到大别山去寻找中国共产党,最后在盐山县堤东村找到党的组织。1933年9月,由津南特委的刘格平、刘子芳两位同志介绍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无棣县第一个党支部五营村支部旧址
冯景恩在无棣积极创建党的组织,先后发展了冯景顺、从玉亭、从景升、于梅仙等人入党。10月,根据刘格平的指示,由冯景恩主持,在五营村建立了无棣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无棣县活动分子委员会。不久建立了无棣县第一个党支部——五营村党支部,冯景恩兼任支部书记,冯景顺任组织委员,从玉亭任宣传委员。无棣党组织参加了在庆云县开展的马颊河罢工斗争、组织了车镇高小学生罢课斗争、建立抗日救亡会。
1936年底在无棣出现了一个“友谊读书会”组织,是由共产党员石景芳等人发起的。“友谊读书会”从成立之日起,就得到了无棣县广大知识青年的热情赞助,青年们纷纷加入。码头、温杨等村设立了分会。“友谊读书会”的会员,很快发展到了80多人。早期入党的党员和许多知识青年积极献出书刊并集资购买书籍,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汇集了进步书刊2000多册,其中有左联作家和其他进步文艺工作者写的《世界知识》《鸭绿江上》《青年漂泊者》《子夜》《生活周刊》等。有的共产党员,把党的刊物和一些马列著作带到“友谊读书会”里,秘密组织会员阅读,并定期举行座谈会,座谈心得体会,交流学习经验,解决疑难问题,以求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参加“友谊读书会”的知识青年,通过学习,接受到了马列主义教育和抗日救国教育,进一步认识到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与反动,提高了阶级觉悟,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不少会员被培养成了入党对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有一些会员后来到冀鲁边区参加了我党组建的“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
如冯乐进、冯景恩等一大批进步青年,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在黑暗中积极向党靠拢,积极追求光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义无反顾地开展斗争,从反抗国民党的统治逐渐转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星星之火、逐渐燎原……
大事记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后,邹平、惠民、无棣等县部分学校师生,分别组织游行示威、罢课活动,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1926年7月,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生、共产党员苏亦农受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派遣,到惠民县师范讲习所任教,开展党的工作。翌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迫离开。
1928年春,共产党员路雨亭、李士杰夫妇受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到惠民县李庄小学执教,从事党的活动。后因国民党追捕被迫撤走。
1928年,共产党员张静源由青岛回乡,在博兴县高渡、粉王、城王、王楼、蔡家等村宣传马列主义,开展党的活动。
1930年秋,博兴县发展了李天佑、李旭林等第一批共产党员。
1931年7月,中共博兴县特别支部建立。
1931年,共产党员刘顺元由青岛回乡,相继到博兴师范讲习所讲课,宣传马列主义。
1932年2月,中共博兴县高渡村支部成立。
1932年3月,中共博兴县委建立,博兴特支遂撤销。7月,全县共产党员发展到200余人,建有27个支部,分散在30余个村镇。
1932年6月,高渡村党支部在本村发动长工增资、短工罢市的斗争,坚持10余天,取得胜利。
1932年8月4日,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统一部署,博兴县委组织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并成立鲁东工农革命军第一支队。由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派兵镇压,暴动很快失败,博兴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1932年,共产党员王次方回家乡齐东县开展党的工作。
1933年7月,中共惠民县工作委员会建立,津南特委任命庆云中学学生、共产党员刘万春为书记。刘以省立四中学生身份开展党的工作。翌年春,刘万春去庆云县参加马颊河河工罢工斗争,县工委随之结束。
1933年9月,中共潍县工委派窦笑生到博兴县组建县委,并代理县委书记。翌年,窦笑生被国民党逮捕,博兴县委再遭破坏。
1933年,中共津南特委负责人刘格平发展无棣县冯景恩等数名共产党员,于10月份建立中共无棣县活动分子委员会,冯景恩任书记,并在五营村建立无棣县第一个党支部。
1934年4月,无棣县党组织发动300多名群众声援中共庆云县委组织的马颊河河工罢工斗争,并印发传单,张贴标语,积极宣传罢工斗争。
1934年夏,共产党员岳一峰到省立四中任教,传播进步思想,组织公演进步剧目,创办《惠风》《新轮》等刊物。
1935年8月,共产党员张宗麟到邹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任校长,团结进步师生,开展党的活动。翌年初,被国民党邹平县政府以共产党嫌疑强令离境。
1935年秋,中共无棣县五营村支部领导回、汉村民开展反对国民党无棣县政府歧视、凌辱回族同胞的斗争。
1936年8月,中共胶东特委派共产党员柳运光到邹平县山东第一乡村建设研究院师范部开展活动,与共产党员訾乃全、付同庚三人成立党小组。
1936年10月,中共津南特委派共产党员冯乐进回阳信县开展党的工作。
1936年,邹平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博兴县立第五小学、滨县县立初级中学等先后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初,中共山东省委派特派员赵明新在无棣、阳信、惠民等县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2月,阳信县流坡坞乡农学校校长、进步青年李健经中共山东省委特派员赵明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共产党员冯乐进接上关系。
(根据《中共冀鲁边区、清河区、渤海区党史大事记》《中共渤海区地方史》《中共惠民地区组织史资料1931-1987》《滨州地区志1840-1985》等整理)。
策划:李志武
顾问:于孝安 张文 赵利华
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 滨州日报社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