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各地: 滨城   沾化   邹平   惠民   阳信   无棣   博兴   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北海经济开发区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范仲淹读书洞:读书人励志圣地
作者:朱振波     签发日期:2024年11月18日     
阅读量: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青少年励志苦读,最终功成名就之人。他们的事迹被凝练为一个个成语、一个个故事。诸如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牛角挂书、头悬梁锥刺股等,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励志苦学的典范。

醴泉寺

这些名人虽留下众多苦读故事,却未留存苦读的遗迹。如今我们所了解的这位大家,不仅留下了醴泉苦读、见财不取、划粥断齑的故事,还留存有当年读书时的遗址。他便是被誉为北宋第一完人、第一名臣,集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于一身的范仲淹。在今天的邹平醴泉寺,当年他苦读时的山洞,被后人称作“范仲淹读书洞”。历千年风雨,至今依然是青少年们瞻仰谒拜的圣地。

春入黉堂岭,岩壑尽湛明。浮云自来去,袅袅如有情。范公读书处,满溪碧玉清。白鸟时一下,绿满九节生。

月出万缘寂,静听木鱼声。

明末邹平籍著名诗人张实居的这首《醴泉寺诗》描绘了范仲淹在读书洞读书时周边的景色。

《邹平县志》记载:“醴泉在县西南三十里黉堂岭下。唐中宗时,寺僧仁万至京师大荐福寺校勘经律,获赐宝函一藏,归寺宣演,适东岩醴泉出,诏赐今名。宋范仲淹尝读书寺中,偶见窖金,覆之不取,后为西帅,僧求为修寺,公始发之,适周于用。”此段亦记录于《山东通志》。

旧《志》中亦载:“宋齐间有高僧栖此山,传是庄严法师创建。寺宇久圯废,唐中宗时僧仁万重建。寺成之日,东岩醴泉出,特赐名醴泉寺。”

明代青城人杨梦衮曾有《记》:“长白山最胜处,在醴泉一寺,寺据山腹,负阳而抱阴,三面青嶂,北面空阔,入山取道有二,东北来浒山铺,西北来青阳店,山麓绵远,行数十里以渐而高。翠微中,万木苍苍,乃醴泉寺也。”

杨梦衮,字岱宗,年少时刻苦自励,为诸生时便在青城县颇有声名。登万历己未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转兵科给事中。因上疏弹劾魏阉同党而被夺俸三月。不久迁太常寺少卿,进太仆卿,加工部尚书督修宫殿,晋少保兼太子太保。当时魏阉擅权,党祸惨烈,公虑及灾祸,天启年间告归,隐迹田野之间,徘徊长白之巅,变更姓名,自号“长白山樵”。

范仲淹读书洞

杨梦衮多年在醴泉寺周边隐居生活,他的这篇《记》完整记录了醴泉寺和范仲淹读书洞的情况。如:“寺有范文正公祠,祠面南,祠后佛殿面北,如尻相对,殿台高数尺,台北有阁。”2004年,邹平县重建醴泉寺和范文正公祠时,方位上便严格按照杨梦衮的记述进行还原,寺与祠“如尻相对”。这种格局在全国寺观建筑中也是罕见的。“南岩上绝险处有石洞,可容三两人,四旁乱山无数,人迹不到,唯一鸟道可侧足行,相传为文正公读书处,俗呼上书堂。”这里提到的“读书处”,就是今天“范仲淹读书洞”的原址。

范仲淹为什么要到醴泉寺读书?为何又要到远去寺庙三四里的“绝险处”读书?

众所周知,范仲淹原籍苏州,四岁随母改嫁来到当时的京东路淄州府长山县,受母亲和继父进士家庭的影响,从小酷爱读书,十多岁时便少有大志,以圣人之心为心。学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习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十二岁时,长山县遭契丹游骑兵剽掠,更让他深刻认识到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于是,他访谏议姜遵,师剑术名家张蕴,拜易学大师、音乐家崔遵度,友王镐、周德宝、屈应元……然仍觉自己学识浅薄,需进一步深造。然长山已无书可读,无名人可师,于是遍求学问之地、名家之院,终寻得京东路齐州府有醴泉寺,内存典籍无数,寺僧皆博览群书之人,更有有识之士于寺内研究学问,乃长白读书圣地,堪比小型书院。范仲淹拜求父母,得入醴泉寺读书。

寺中典籍虽可供二十岁的范仲淹浏览,疑问有高僧帮助释疑,然此时的范仲淹已深深懂得议经思文的重要性。富弼曾言:“公为学好明经术,每道圣贤事业,辄跋耸勉慕,皆欲行之于己。”晚上尚可,寺中清静。杨梦衮《记》中曾言:“此山泉甘木茂,谷中产柿、栗、胡桃之属,涧中鱼虾,历历而已,蟹仅钱大,亦可啖。第山田瘠,确治生为难,又瓜蔬稀少,酒脯更乏,客至沽酒,必抵青阳店,往返二十余里,所喜者尘嚣不及,堪以习静。”

然白昼香客游人不断,诵经、钟鼓、木鱼声齐鸣,思考问题时常被外因打断,于是,范仲淹生出了去寺外寻幽静处读书的念头。

初时,于寺之近旁觅得一洞,然此洞常为游人香客所扰,不得安宁。范仲淹为求静心向学,遂复往南行四五里之遥,终在深山沟壑绝壁之间寻获一佳处。此处别有洞天,旁有清泉潺潺,可供饮用,且有野韭、野葱、野蒜、野山芹诸般野菜,可解口腹之需。

自此,范仲淹常夏秋之季于此洞潜心读书。为谋生活之便,自备铁锅、碗、筷,亲为炊煮之事。每日夜间,范仲淹依既定之法,量米注水,于小灶内生起拾来之木柴,煮熬米粥。待一锅米粥煮就,子时已过,身心俱疲,便和衣而眠。次日清晨,起身视之,锅内米粥早已凉透,凝固成圆整之状。遂取出小刀,于粥块之上划十字,整锅之粥遂分为四块,早晚各食其二,配以野菜细末,佐以盐醋,草草果腹。

范仲淹曾针对这段生活写过一篇《齑赋》,赋中写道:“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在他看来,陶制的缸中能够腌制出诸如黄瓜、青红辣椒、萝卜等各种颜色各异的咸菜,放入口中,竟能嚼出动听的音乐之声。

范仲淹于此艰苦环境中,心志不移,奋发图强,这便是“划粥断齑”典故的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中有载:“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

杨梦衮亦言:“文正公读书寺中,划粥断齑,事最著,学士大夫至今慕之。四方来游者不绝,壁上题咏,玉石错杂,僧称公为‘范爷’,称其祠曰‘圣人殿’,尸祝之若畏垒然,隆中抱膝,岘首堕泪,又何让焉。”

“划粥断齑”的故事,激励着千百年来的文人学士励志苦读。

读书洞谒圣之旅

笔者多年来,久有拜谒范仲淹读书洞的念头。

真正目睹读书洞真容,是在今年9月7日下午。河南省原鹤壁市委书记、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常务理事范修芳,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范小红等一行数人来到邹平拜谒范公,寻找范仲淹在邹平的遗迹。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我们直至一处绝壁之下,便寻得了这一方不大的洞天。初临洞口,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洞内漆黑,那曾遭受烟熏火燎的痕迹,似乎在诉说着往昔范仲淹在此苦读的艰辛岁月。

改造后,读书洞前视野颇为开阔。左手边,一棵不知其名的树紧贴石壁顽强生长,半幅枝叶如同天然的华盖,遮在洞顶上方,仿若默默守护着这方神圣之地。

读书洞内增设了青年范仲淹在洞中读书塑像,周边修筑了石墙,增添了护栏,还设置了平台,平整了地面。读书洞前方,多年干涸的溪流再次潺潺流淌。据《邹平县志》记载:“范公泉,在上书堂侧,巨石环抱,泉涓涓出岩下,承以石坎,文正公尝读书于此,故名。”“范公泉”水声清脆,如一首灵动的诗篇。

山风轻轻拂过,似乎在低语着范仲淹的故事。站在读书洞前,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沧桑,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读书洞重修,古泉复涌,当年范仲淹读书场景复现,岂非邹邑之盛事,可喜可贺!

作者系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常务理事

编辑:郭志华
 
 
更多滨州头条
现场直播|第四届山东省城市建设博览会开...
12-12宋永祥会见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客人
12-12滨州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度...
12-12滨州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24...
12-12滨州市政府与省地矿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2-11滨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召开
12-11滨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举行会前学法 专题...
12-11滨州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4...
更多滨州发布
新闻发布|滨州市构建“天、空、地、水、...
12-13权威发布 | 滨州市综合减灾工作新闻发布会
12-13权威发布 | 滨州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情况...
12-12权威发布 | 滨州市河湖长制新闻发布会
12-12权威发布 | 滨州市儿童福利事业新闻发布会
11-15权威发布 | 《滨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
12-13新闻发布丨滨州全力推动儿童福利事业全...
12-13新闻发布丨滨州四种方式为福利院发展助...
更多滨州政务
新闻发布|滨州市打造河湖数字化立体化管...
12-13尼泊尔国家摄影记者论坛一行到市新闻传...
12-13滨州市图书馆入选“2024年山东省公共文...
12-13第六届工业互联网大赛“新”材料行业赛...
12-13滨州网市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质增效
12-13滨州河湖数字化管护经验 入选全国基层治...
12-13滨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六次全体...
12-13滨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关于滨州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法律声明
地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38号 滨州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鲁新网备案号:201554303
鲁ICP备09072207号-3/违法不信息举报中心/滨州网警/ 报警/ 网安备 371602020042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38/ 视觉设计 滨州网设计工作室
滨州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43-3163568 举报邮箱:bzr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