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10月23日,2023新时代盐碱地咸水种植产业创新研讨会暨盐碱地改良技术“原土+原水”现场观摩会在滨召开,来自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全国各地的120余位现代农业及环境资源领域的专家及嘉宾参会。
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滨州高效生态产业现代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健同志致欢迎辞
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书记薛冰同志致辞
活动主要分为专题分享、圆桌论坛、交流讨论以及现场观摩等5个环节,主要针对盐碱地综合利用政策进行交流研讨,对咸水种植技术形势背景、发展现状以及转化推广开展分析和交流合作。
在活动专题分享环节,来自青岛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牛玉生教授向与会嘉宾开展盐碱地咸水种植创新技术推介;国家特聘专家张亮博士向嘉宾们介绍了盐碱地改良“原土+原水”技术成果及试验推广情况,同时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等专家向与会者分享了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的政策,并开展了盐碱地咸水种植创新技术推广前景及市场潜力分析。随后进行的圆桌会议和交流讨论,与会嘉宾围绕设定的讨论主题先后发言,为盐碱地咸水种植为代表的综合利用带来新启发、开辟新思路。整场分享活动干货满满,各相关领域专家立足盐碱地节水改良、咸水灌溉及高效种植技术需求,分享最新技术研究进展,为与会嘉宾打开了一幅盐碱地种植业高质高效发展的美丽新画卷。
据介绍,盐碱地咸水种植技术要点在于“原土+原水”,“原土”即不用客土、就地种植,“原水”就是在没有充足的淡水资源的情况下,就地用沟、渠、井等咸水进行浇灌,并在水中加入生化修复制剂共同进入土壤,通过离子吸附、酸碱中和、盐类转化、微生物分解等,既能降盐除碱,又防止盐碱回返,还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修复了作物根系周围土壤微环境,为作物创造一个正常生长的良好条件。据悉,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原土+原水”盐碱地咸水种植试验基地的玉米亩产约达620公斤、高粱亩产约达400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