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静,中共党员,博兴县第四小学教师。先后荣获市优秀教师、市首届“三名工程”名教师、市教学能手、市教坛新星、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县优秀教师、名师、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次参与市、县级优质课或培训活动执教观摩课、做典型发言;主持并参与多项课题顺利结题;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参与开发的《劳动》校本课例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课例。
从幼儿园到小学,她总是在关键时刻“豁得出、冲得上”
在博兴县扎根教学25载,回首往昔,姜静感慨万千。
刚入职时,姜静在博兴县陈户镇中心幼儿园工作。那时,学校有没有宿舍,她家住县城交通不便,仍然主动承担为幼儿园院子墙壁画儿童画的任务。随后,她又应邀协助镇上多所幼儿园完成园所墙壁文化,并承担起全镇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
后来,镇上某学区幼儿园招生出现困难,她被借调到该学区开展幼儿园招生工作,因出色完成任务被校长挽留在小学任教,她的工作开始了由学前教育向义务教育的跨越。
新的挑战,进一步激发了她的学习热情。姜静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认真系统的解读1-6年级教材,对小学阶段课标和教学内容做到了然于心。短短几年,她就迅速成长为小学教学的博兴县名师。
后来,作为全县的教学业务骨干,她先后主动申请到吕艺镇支教、协助益仁小学建设,到庞家镇第一小学挂职,完成了学校劳动课程总纲及各学校劳动课程实施框架。
一路走来,姜静深深懂得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她不但注重自身业务发展,更是带领团队共同成长。
近年,她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并探索落实听评课教学模式,形成“三步四环”教学模式;带领团队积极开发多项校本课程。目前,正在积极谋划筹备《楹联文化进校园》的课程开发。她更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传、帮、带活动,倾囊相助,在过去的工作中已经先后培养青年教师十余人,有的现已成为县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
从姜静身上,人们看到党员教师的风采——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面前总是“豁得出来、冲得上去”。
破除成长的烦恼,给青春期一个稳稳的幸福
姜静所带的班级一直学风优良、纪律严明、成绩优秀,所辅导学生多次在省、市、县获奖。其前提,是姜静征服了孩子们的心。尤其是初中时代,孩子们正处迷茫的青春期。这时遇到一个智勇双全、温柔细致的班主任,是所有孩子的福气。
如今每提起姜静老师,在上海工作的文辉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是姜老师挽救了我,如果没有姜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
初中时,文辉一直名列前茅。不料,变故袭来,让这个女孩的成绩一落千丈。姜静把文辉带回自己家里,同吃同住了一周。在她的陪伴和开导下,文辉的心结终于打开。一周后,文辉主动要求回学校好好学习。回校后,文辉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了上来,如愿升入高中,又考入上海政法大学。
已经是某企业老板的大勇每年春节都会来姜老师家拜年,留下吃顿饭。可谁能想到,当年他曾是那个因沉迷于网吧被妈妈赶出家门的孩子!正是在姜静的细心开导下,大勇迷途知返,顺利成长。如今,他们是朋友,更是家人。
每天给瘦瘦小小的玉莲同学带饭,给爸爸出车祸、妈妈又改嫁的佳怡同学买衣服文具……25年来,姜静教过的学生一茬一茬,但这种爱一直在延续。
因忙于工作,错过了姥姥最后一面
多年来,在姜静心里,最内疚最遗憾的事,是没能够见到最爱的姥姥最后一面。
那一年,学校庆六一系列活动展演如期举行,作为总调度员的她要安排好过节的各项筹备工作。可是,在节目高潮时,她接到了家里的电话,姥姥病危要她赶快回家。此刻,走,这里的任务没完成,不走,又怕见不到老人最后一面。害怕演出出问题,她收住了回家的脚步……当她满身疲惫赶回家的时候,老人已经走了。如今,每当想起这件事,她心里还会隐隐作痛。
今年,姜静颈椎扭伤,却毅然接手一年级并当了的班主任。刚入学的孩子小自制力差,加之她对自己要求又高,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嗓子是哑了又好,好了又哑。爱人劝她悠着点,她嘴上答应,但秉性依旧。
回望25年从教路,姜静越来越体会到教育是一份属于良心的掺不得假的事业。岁月如梭,她也成了指导家庭教育的行家里手,成为家长教育的同盟者。有的家长发短信说:老师,您看又要麻烦您了,孩子在家很拖拉,需要你的帮助;有的家长找到教室说我们需要您的帮助,如何解决孩子在家、在校不同表现的问题……诸如此类,数不胜数,也正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让她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信赖。
姜静说,当教育发生了共情的改变,就是最好的教育。她说,她要用心血和汗水为每一个追梦的孩子送去一束光,在这永恒的光束里,她和孩子们相遇美好、创造美好、兑现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