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44年1月,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渤海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其间很多烈士埋骨于此。遗憾的是,因各种条件限制,数十年来,一些外地烈士一直未能与老家“认亲”,很多烈士亲属至今不知道家人葬于黄河边的滨州。
当前,滨州在全国首创“心安城市”建设,为让革命先烈“安心”、让烈士亲属安心,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特意组织了一场“致敬老渤海·为烈士寻亲”活动,已收集到20余名烈士的亲属线索,信息还在进一步核实中。截至目前,该活动已成功寻访到11位烈士的亲属,清明节有8位烈士的亲属22人来滨参加祭扫活动。
那么,为何要在此时举办这样的活动?滨州又为何埋葬着这么多的外地烈士?烈士亲属们如何看待此次活动,怎么看待滨州?……
即日起,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集团)推出《致敬老渤海·为烈士寻亲》专题报道,与市民一同回顾这场跨越万里的寻访之旅,聆听那“80年来家的呼唤”,向英雄致敬,让烈士心安!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寻访中,滨州一行人发现:傅卜业烈士的故事比较特殊。他家在1963年就曾到滨州祭扫过,还与烈士在樊家养伤时的房东成了世交好友。
在江苏南通海安市家中,傅卜业烈士的孙女付大鸣介绍:他们是双烈士家庭——傅卜业、傅卜如兄弟都为革命牺牲了。在滨州养伤时,傅卜业曾给家中去过书信,地址是北镇樊家。1963年,根据信中线索,傅卜业儿子傅士厚只身到滨州寻访。
“那时候,交通不便,地址也不明晰,只能是捧着地图边走边找。我是先坐车到了济南,然后从济南沿着黄河一路走、一路问,走了300多里地,鞋子灌满土,跑烂了鞋跟,终于到了北镇,还见到了我父亲在樊家养伤时的房东儿子高忠实,他热情接待了我,”傅士厚说,“高忠实父亲与我父亲年龄相仿,亲如兄弟。”
自此,这远隔千里的两家人联系密切,逢年过节互相问候。每到清明节,高忠实就替傅家祭扫,到今天还在坚持。
“十几年前,我陪着奶奶、爸爸又去了一趟滨州,特意从爷爷墓上捧了一把土回江苏。当年,奶奶去世,我们根据她的心愿,让她与这把土合葬了……”回忆到此处,付大鸣眼里闪着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