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邹平讯 眼下正是红薯育苗的关键时节,邹平市明集镇立足“早”字,抢抓农时和晴好天气,高效、有序组织开展红薯育苗工作,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春种景象。
在明集镇成家村的红薯育苗基地里,来自周边村庄的群众有序开展运红薯、摆红薯、喷药、覆土等作业,大家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每个环节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我来这里都干了2年了,每天送完孩子上学就过来,在这每天都能挣个百八十块钱,我非常高兴。”成家村的成大娘一边摆红薯一边笑着说。据了解,此次红薯育苗工作,带动了100余名群众就业,仅此一项每人年增收5000余元,真正让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据介绍,成家村红薯育苗基地占地面积100亩,建设有200余个阳光大棚,目前已与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大量优质红薯品种。一般情况下,50天后大棚育出的红薯苗便可进行移栽,然后发往各地市场进行销售,预计收入达400万元,真正让这土地里的“硬疙瘩”成为村民增收的“致富薯”。
明集镇将继续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红薯全产业链条,积极探索红薯深加工产业发展新路径,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持续带动周边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同时实现多途径增收,让群众生活更加红红火火,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群众抢抓农时开展红薯育苗作业。明集镇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春种景象。大棚覆膜。喷药。搬运红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