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反诈教育的大力推广,部分群众会出现这样一种偏颇的观点,觉得只要不转账就不会被骗。“不转账”是防范大部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核心要领,但是,随着反电诈工作的推进,诈骗分子的手段也在不断升级。一个个令人咬牙切齿的真实案例告诉我们,骗术在更新换代,防骗知识库就需要随之更新。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称,其在“拼多多”上购买了一件商品已损坏,要求她下载APP退运费险和商品钱。在APP上,该女士收到一个二维码,用支付宝扫描后,显示一个“快递100”的小程序。随后,对方又换了另外一部电话打给该女士,引导其在小程序上填写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对方又要求该女士下载了某银行的网上银行APP,并要求该女士提供收到的短信验证码。该女士将验证码提供给对方后被骗5000元。不光如此,当今,新骗术层出不穷,防不胜防,骗子已经不需要诱骗人们转账,通过利用“分享屏幕”功能、诱骗去网贷平台贷款进行行骗,更有甚者利用网络游戏,以“免费领取游戏道具、皮肤等”为诱饵,将黑手伸向了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的未成年人。
诈骗难道真的防不胜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反诈,实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争”,最重要的是凝聚各方力量,最终才能成就强大的反诈合力。
反诈教育任重道远,相关责任部门继续加大反诈宣传,通过一个个具体鲜活的案例,揭露诈骗分子的诈骗手法和对社会的危害。提醒群众诈骗手法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需要时刻牢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卖卡,不随意点击链接,不下载来历不明的APP,不透露密码和短信验证码,不贪小便宜,转账汇款前多核实,谨防成为“电诈工具人”。
同时,应加大对各个网络平台的监督,使其切实承担起守护职责,依法依规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坚决摒弃滥用、盗用、骗取个人信息等违法、擦边行为,绷紧个人信息保护这条红线。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诈骗成本和代价,对发布诈骗信息、实施诈骗行为的不法分子要依法严惩不贷。
反诈工作,是一项艰巨繁重的任务。只有全民一起携手,才能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让套路无路可“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