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依海而立,向海而兴。绵延35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近16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造就了山东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孕育了山东向海图强的无限可能。
近年来,山东海洋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逐步向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2023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超过1.7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7620.4亿元,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其中,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等6个海洋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山东正以势如破竹的气势在蔚蓝海域中奋楫前进、破浪前行,推动蓝色经济焕发蓬勃生机。
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要与加速培育海洋新兴产业齐头并进。作为我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山东长岛“蓝色粮仓”创新“大渔带小渔”接力养殖模式,带动渔民致富增收;“经海”系列深海智能网箱打造高效海洋牧场,只需操作数字化系统便可完成养殖任务;“耕海1号”的智能化系统精准调控着海洋环境,对鱼类生长进行全过程管控;“国信1号”如同移动的海洋科技实验室,能够实现全养殖流程的自动化管理……抓好数字化、智能化抓手,以技术创新驱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传统渔业、养殖业正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与此同时,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充盈丰富海洋经济内涵是经略海洋的必由之路。一是聚力推进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形成特色鲜明、配套齐全、差异化发展的海上风电和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二是聚力推进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建造海工重器,着重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重点突破关键设计技术,推进配套设备和海工装备协同发展。三是聚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从渔业苗种、养殖、加工、流通到休闲、文旅、康养全产业链的打造,以创新融合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
高质量发展是山东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走向蔚蓝、向海图强,奋力谱写壮丽的蓝色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