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听滨州 链接美好生活,我用声音为滨州服务!今天为您带来滨州那些事儿之高适与渤海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这两句诗词,大家一定不陌生,可你知道高适和滨州的渊源吗?尽管出生开国功臣之家,但高适直到50岁才获得了一个县尉的小官职,安史之乱中平定叛乱有功,被封为渤海县侯,是盛唐唯一封侯的诗人。因此,也有观点说高适是渤海县的代表人物。
渤海县就是现今滨州的前身之一,武则天掌权的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分出厌次县和蒲台县的部分地域,设置渤海县。同年设置的还有招安镇,也就是后来沾化县的前身。
唐玄宗天宝年间,因为土地盐碱咸卤,渤海县城迁到今滨北办事处李邱村附近,渤海县的辖境涵盖今天的滨城、利津、沾化等地。
唐代《元和郡县志》记载,大海在渤海县东一百六十里,海畔有沙土丘高一丈,周围长二里,俗称斗口淀,为济水入海之处。淀上有甜水井可以饮用,海潮虽大,土淀却不沉没,百姓在沙丘下面煮盐。因为渔盐富饶,唐廷决定设置渤海县。
可见,在唐代,渤海县是一个重要的区域,将高适封为渤海县侯是对其功劳的高度认可。
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设置滨州,领渤海、蒲台二县。渤海县成为附郭县,即滨州州治设在了渤海县城内,因为此地盐业为国家财政支柱,早在五代后唐此地就设有榷盐务一职,榷盐务是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及征收盐税的专门机构。后汉时改为赡国军,赡国军是专管盐务专卖与征税以供养国家财政的县以上地方政权,该政权旨在保护特殊的经济资源,为兵、民、军、政合一的行政区域。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撤销渤海县,将其属地直属滨州。
渤海县本地代表人物有宋太宗时状元胡旦,盐铁副使刘锴,忽必烈至元年间状元解节亨等,尽管已远去,但渤海县依然留下了高适、胡旦的精彩传闻并流传至今。
作者: 孙洪师,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集团)经管办主任,主任编辑,滨州市档案学会理事、山东省档案学会会员、滨州市政协首批特聘文史专家及文化文史专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