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她把百姓身边小事,办成暖心实事。悦听滨州链接美好生活,我用声音为滨州服务。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用星火温暖百姓的娘家人。
张晓惠,邹平市好生街道乔家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妇联主席。2013年4月,怀着一颗为乡亲服务的心,张晓惠回到“娘家村”邹平市好生街道乔家村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作为本村的闺女,土生土长的乔家人,她牢记党员身份,用真心服务报答乡亲厚爱,用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年轻人在这里大有作为。10年来,她已深深地爱上这份工作。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发生在乔家大院的那些事儿。
集体增收难不难?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就不难。
听村里的老书记说,上世纪末,村集体账上仅有280元,还有一张百元假钞,纠纷违约债务100万,村集体负债累累。党员群众对集体没有信心,村里工作推不动。直到2007年,村集体依托好生家具产业优势,率先建设木材市场,彼时张晓惠虽然不在村里工作,但是她第一个把自家的2亩地流转给村集体。村集体逐渐有了收入,偿还了外债的同时,实现了一定积累。但好景不长,2013年受大环境影响,木材市场业户应收承包费收不齐,出现了拖欠、少交等各种问题,这时村党支部准备将规范整治木材市场的任务交给张晓慧。开始她的父母提醒她,说这是个‘烂摊子’,干好是应该的,干不好都会赖上她。张晓慧说,她既然回到村里当这个干部,就必须对党、对老百姓负责,村里只要需要她,她绝不可能往后退一步。
接下任务后,张晓惠立即向村党支部书记和“两委”一班人请教,主动与职能部门对接,用半个多月走遍了210家业户,逐个问诉求、对营收、找堵点,一户户列清单、一项项做记录,有时一天需要跑20多户,终于找到了问题症结:业户拖欠承包费,归根结底是对村党支部信心不足,村“两委”缺乏管理经验,市场管理服务跟不上。为此,张晓惠牵头组建木材市场管委会,制定木材市场管理规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等各类制度7套,明确各方职责。同时,坚持以服务业户为导向,组建市场党员服务队,她以身示范,带领5名党员定期开展业户走访,及时对市场内水电、消防等设施进行维修维护,24小时随时待命、随叫随到,每到入夜前,她们叮叮当当的“检修声”,就像告诉人们:木材市场有她们管着,你们放心!张晓惠终于用真诚的服务换来业户打心底的认可。
“党旗红,产业兴”。截至2023年底,市场内木材经营户212家,实现年销售收入5.5亿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20余万元。张晓惠在市场服务了10年多,与很多外地业户都成了好朋友,他们被称为“新乔家人”。张晓惠坚持以党支部领办共富市场,让市场业户融入乔家、参与建设、共享成果,走出一条乔家村共同富裕之路。
村民上楼搬不搬?做通思想、以心换心就能搬。
“明水、暗道、黑泥巴”是原来乔家村的真实写照,村民住的都是土坯房,改善住房的需求极为迫切。建社区是好事,但有的村民不理解、不情愿、不舍得。面对“困难阻力”,张晓惠主动请缨,发挥女党员优势,组织邻里关系好、能说会道的女党员、年轻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一个本家大爷对搬迁很抵触,两个儿女都在外地,家里事情都是他全权做主,但他很“怕老婆”。了解情况后,张晓惠决定“曲线救国”,利用性别优势,每晚领着大娘到社区一起跳广场舞,让她亲身感受社区生活。就这样持续了大约半个月,终于有一天,大娘和她说,她知道张晓惠是为了搬迁,但为什么她能坚持这么久每天陪她出来跳舞。张晓惠回答道,她不仅是为了搬迁,作为党员和村里的闺女,她更希望大家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大娘紧紧握着张晓惠的手,点了点头,这里面有不舍、更多的是释怀。最终大爷大娘一家人顺利地搬了楼。
2007年至2019年,她们分三期实施搬迁,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拆一批、建一批、搬一批,已有456户群众喜迁新居,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同时,通过将老房子收归集体,由村集体进行改造、对外出租,让村里的老人能时常回老村看看,留下了乔家人的“乡愁”。社区建设的过程,也是张晓惠最值得珍惜和怀念的岁月。那几年,她真正得到了村里人的信任和认可,再也不是之前别人口中“那个丫头当干部,能干啥”,而是“她可真行”“给她点赞”。2018年村“两委”换届,张晓惠以全票当选党支部委员和村委会委员,不再是第一次参选时的“堪堪过线”。她想,这就是乡亲们对她这个闺女的认可吧!
社区服务好不好?找准需求、心心相印就会好
搬迁后的乔家村社区共有居民1500余户、5000余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成为当前工作的新课题,既要服务好本村村民,更要让“新居民”感受到家的温暖。村里有一位王奶奶,没有亲生子女,只有过继的本家侄子,人也在外地工作,特别是老伴去世后,儿子不管不问,她一个人在家,90多岁的老人无人赡养成了张晓惠的“心病”。为照顾老人,张晓惠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年轻党员,每周两次到老人家里帮她打水做饭,她自己更是天天定点看望,老人没子女,她就是老人的“闺女”。老人生病期间,给了张晓惠一张6万元的存折,让她代为保管,张晓惠拿着存折,找到老人的儿子,把存折交给了他。张晓惠说,老人有困难,他们党员干部就是链接老人和子女间的纽带,她可以继续作为儿女伺候老人,但永远代替不了老人的儿子。最终老人儿子含泪将老人接回赡养,张晓惠也拒绝了老人儿子想让她留存存折的好意。
入党初心,让张晓惠在工作中有了新变化、新提升、新境界,眼中更多是居民服务需求、耳中充满着群众拳拳期盼。近年来,她在社区工作中,聚焦“一老一小”,通过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送上门”、文艺活动到万家等活动,为更多弱势群体和有服务需要的老人、孩子,送上一抹温暖、带来更多幸福,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2017年,张晓惠光荣地当选为省妇代会代表,2022年,乔家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作为一名农村党务工作者,张晓惠每天随身带着“五件宝”,一张微笑的脸、一句中听的话、一颗热忱的心、一双勤快的腿和一股坚持到底的劲,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对村干部而言,日常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大都是别人眼中鸡毛蒜皮般的小事。但是每一件小事,都连着一个村民的期待和一户人家的心结。一件小事就像一粒小小的星火,做多了一样可以温暖一方人。把农村工作每一件小事都放在心上,把每一分付出与努力都用在小事上,认真对待每一次走访,主动关切每一个问题,耐心调解每一起纠纷。张晓惠愿做这样一点星火,去温暖身边的父老乡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