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新时期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选录了作者1987年至2016年,公开发表的102篇学术论文、
研究报告,是作者30年间经济理论研究的历史脉络和阶段总结。本书中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按发表时间先后编排。除去作必要的文字订正和技术处理,书中的论著基本保持发表时的原貌。
作者简介:刘文烈,1959年生,山东利津人,经济学教授。1983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政治系政治教
育专业。1983年7月至2004年3月,刘文烈在滨州市委党校工作;2004年3月至6月,在滨州师范专科学校任党委副书记、校长;2004年6月至2016年8月,历任滨州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院长;
2016年8月至2020年1月,任德州学院党委书记。2020年退休。
1983年,刘文烈大学毕业后,来滨州工作,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并陆续发表经济理论文章。
刘文烈的经济理论文集《新时期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厚达560页,收录文章102篇,字数超过52万字。
本书收录的第一篇论文《社会主义工资本质新探》发表于1987年7月,收录的最后一篇论文《城市农民工多维贫困及治理路径研究》发表于2016年6月,时间跨度达30年之久。
这部文集是作者经济理论研究的一段历史记载,从中可以看到新时期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时代缩影和岁月痕迹。
特点鲜明的经济理论文集作为个人文集,本书特点鲜明。
其一,内容比较广泛。文集涵盖理论经济学、部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领域。既论及宏观经济理论,比如《走向市场经济:必然性、任务和要求》,又涉及微观经济理论,比如《居民储蓄行为心理探析》。既有基础理论研究,比如《何妨建立“经济政治学”》,又有应用理论研究,比如《产品开发:方法、思路与战略》。
其二,重点比较突出。本书收录的论文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经济发展战略、“三农”问题的论文占多数。作者尤其关注“三农”问题,书中关于“三农”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占全书近四分之一,比如在1992年发表的《谈倾斜农业的几个基本原则》、1997年发表的《关于我国农业制度创新的几点思考》、1999年发表的《“新农村”新在哪里》。
其三,理论联系实际。本书收录的论文注重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力求有的放矢,服务实践。比如《正确的选择,显著的成效》聚焦惠民地区纺织企业十年巨变;2004年发表的《关于延伸滨州纺织产业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聚焦滨州纺织业的未来发展;2000年后,作者持续关注和研究失地农民、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先后主持4项省级社科规划研究课题,在《东岳论丛》《齐鲁学刊》等刊物上发表10余篇论文,成为该书的重要看点和亮点。
其四,注重服务教学。按照教师搞科研要服务于教学的原则,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反哺教育科学和人才培养。本书选录的论文中,有些是作者的讲稿转化为文稿发表,然后再融入课堂教学。
不断涉足“理论前沿”
该书坚持与时俱进,追求理论创新,服务改革实践。
譬如,1987年发表的《社会主义工资本质新探》一文,提出“劳动力是商品”和“工资是劳动力价值(价格)”的观点。
1989年发表的《深化经济改革的出路在于完善市场统治经济》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和股份制是企业改革方向”的观点。
1992年,发表的《关于解放生产力的几点思考》一文,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观点。
1993年,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基本任务》一文中,比较深入地探索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提出“产权性质纯粹经济化”和“产权界区高度清晰化”的观点。
党的十四大以来,刘文烈一直围绕公有制的体现形式和实现形式,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开展研究,在《天津社会科学》《山东经济》《理论学刊》等刊物上发表10余篇相关学术论文。
2006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常修泽为刘文烈的著作《追逐浪潮》作序,序中说:“作者较早地探索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进入新世纪,作者更深入一步,就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和继续深化改革的取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此外,作者在较长时间内,对不同阶段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和递进关系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类似这些,都在经济理论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刘文烈说:“这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对我这个经济理论研究爱好者的鼓励和鞭策。”
深入解读“滨州故事”
不断追踪“滨州实践”,深入解读“滨州故事”,努力服务滨州发展,是刘文烈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新时期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中的论文,对于读者复盘滨州经济发展、解读“滨州故事”、推动滨州发展很有启发意义。
譬如,在滨州纺织产业研究方面,本书收录的多篇文章,记录了滨州纺织产业相关产销数据、行业轨迹、结构变迁。1988年发表的《正确的选择,显著的成效》一文中介绍,1987年同1978年相比,惠民地区纺织工业总产值和实现税利分别增长2.02倍和1倍,而产品出口交货值却增长了14倍。1997年发表的《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的研究报告中,以“滨印现象”为个案,就国有棉纺织企业深化改革提出对策建议。2004年,在《山东经济战略研究》杂志上发表的《关于延伸滨州纺织产业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比照“中国棉纺织之都”和“中国家纺基地”的目标要求,刘文烈指出,滨州纺织缺陷在于“一弱四低”,即核心竞争力弱、资源整合水平低、内部关联度低、配套水平低、服务水平低。鉴于这些问题,刘文烈提出,要把延伸纺织产业链作为一项“牛鼻子工程”,牵动滨州纺织产业全面发展,带动全市经济全面振兴。
如今,民营经济块头大、体质强、比较优势明显。但很多年轻人可能并不了解滨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艰辛历程。1999年3月,滨州日报对刘文烈进行专访,发表题为《让“重要组成部分”更加重要》访谈录。刘文烈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滨州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并涌现出兴福、马山子、冯家等先进典型。去年(1998年),我区仅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的财政收入就达1亿元……”刘文烈提出,设想滨州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再提高一二十个百分点,实际上也可以提高一二十个百分点,所带来的效益将是一笔“大账”……
2001年12月,滨州日报刊登了刘文烈的《实施“追赶战略”的几点思考》。他提出,把大型企业再做大,把民营企业再放活;“攒”钱“借”钱求发展,后者更重要;制定优化环境责任制,好位置应让纳税人占有和运用。这些观点,对当时滨州实施“追赶战略”具有启发作用。
2003年8月15日,滨州日报刊登刘文烈的《做好经营城市这篇大文章》。文中提出,经营城市,要明确经营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搞好城市定位与规划,转移政府管理经济的重心,更新资源配置和利用手段,切实改善城市环境。只要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做好这篇“大文章”,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就一定会“活起来”“火起来”“富起来”“亮起来”。
多年来,刘文烈着眼于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深入解读“滨州故事”,认真总结“滨州经验”,为出现更多更好的“滨州故事”积极建言献策。
《新时期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是富有现实性、历史性、学术性的著作。该书是观察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好窗口,是作者“在知爱建”的一种体现,启发读者如何审视、探索和回答“滨州之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