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召开“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专场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6日 09:02

5月6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同志等介绍《滨州市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3—2025年)》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姚振祥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高亮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厉   明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市化转办专职副主任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振祥介绍,2022年,滨州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8%,列全省第3位,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牢固。但同时,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一些长期性、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面对当前持续加剧的区域竞争态势,迫切需要全市上下进一步向制造业聚焦发力。2月10日,市委书记宋永祥发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最强动员令,在滨州制造强市推进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不动摇,扑下身子、大干三年,全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

姚振祥指出,《滨州市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是近年来滨州市委、市政府首次出台的一份高规格的制造业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对制造业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注,集中凸显了制造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必将有效集聚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开创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新局面。

《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总体分为三个部分16项内容。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重点是“明思路”。围绕市委“1+838”工作格局和“1+8+1”落实体系,聚焦“品质之求、精明之路、担当之行”,以加快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以制造强市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引领,以思维之变催生行动之变、工作之变、发展之变,全力建设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强市,努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滨州工业样板”。同时,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和高端铝、精细化工、食品加工、智能纺织、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等22个主要工业经济指标目标值,努力推进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二部分是攻坚任务,重点是“提措施”。聚力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产业链集群发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技改提级绿色发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业企业数字赋能、双招双引提质增效、产业集约集聚发展、金融支持服务工业企业”共11项攻坚任务,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战略指引和实践要求。

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重点是“强保障”。从“健全体制机制、加强要素保障、强化督导考核”3个方面,对加快制造强市建设提出相关的保障措施。

《行动计划》主要特点: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行动计划》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统筹把握国家和省市关于“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纲领性文件的部署要求,紧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重点任务,以建设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强市为总抓手,努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滨州工业样板”,着力加快塑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二是按照“体现导向、适度超前、确保实现”原则设置了具体工作目标。《行动计划》立足现阶段我市发展实际,对标全国前列和先进地级市水平,提出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比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10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比2022年实现翻番。

三是统筹谋划提出了制造强市建设的有效路径。《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统筹把握破与立、量与质、新与旧、远与近的关系,围绕落实提升工业增加值“1+N”行动和实施“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十亿元项目、百亿元企业、千亿元产业集群、万亿元规上营收),集中做强先进制造业,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谋划提出了一揽子思路措施,进一步细化了目标任务和具体抓手,为制造强市建设绘制了施工图。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科学引领、精准谋划,又需要统筹协调、高效推进。市工信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切实发挥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扛牢主责、抓好主业,全面推进落实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以更自觉的担当、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切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真正把制造业这个滨州经济的根基和优势筑牢,努力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答记者问

滨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请问围绕制造强市,滨州市在促进“数实融合”方面的基础优势和下一步的重点思路是什么?

孙高亮:滨州市坚持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打出一系列“赋能增效”组合拳,全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赋能引领优势产业加快转型,为制造强市建设插上数字化“翅膀”。

一是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75亿元,同比增长203%,营收及增加值增速均列全省第1,产业数字化水平全省第4,培育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企业8家、培育省级总数据师制度试点企业4家、省级大数据“三优两重”项目11个,累计培育省级数字经济园区3家。建立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点企业和项目库,定期跟踪服务指导,加快建设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集群,培植锂离子电池为重点的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壮大。

二是“数实融合”加速崛起。制定印发我市《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全覆盖的行动计划》,围绕19个重点任务15项行动计划,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制定出台《滨州市云服务券财政补贴助推企业上云实施方案》,培育认定“企业上云标杆企业”10家、“优秀云服务商”3家。全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达35家,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10场。累计培育省、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1家,省、市级工业互联网园区3家。

三是数字新基建跨越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实践,持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2022年,新开通5G基站5000个,累计开通9657个,实现市县主城区、重点商业应用区、乡镇驻地连续覆盖并向农村延伸覆盖。推动博兴县获得省级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县,继济南、青岛、日照后成功创建国家新一批千兆城市。印发实施《滨州市5G融合应用示范项目(解决方案)评选管理办法》,开展5G行业应用培育认定和5G网络室内深度覆盖和规模应用提升工程。培育80个5G应用案例,其中18个典型案例在国家“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获奖。

四是智能制造效果显著。筛选基础好、能力强、水平高的重点企业,开展标杆示范引领行动,构建起“智能制造装备-系统解决方案-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多维覆盖逐次递进的培育体系。2022年,全市11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场景、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1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工厂揭榜单位,全省共4家;1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公示名单。

下一步,滨州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重要论述,坚持“以思提智”的创新思维模式,从基础支撑、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三个方面探索“以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强力夯实数字经济基础支撑。2023年,5G基站累计开通1.1万座,我市将以创建千兆城市为契机,持续优化千兆网络覆盖质量,开展网络优化改造提升行动,加强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打好技术“组合拳”。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应用,推进工业设备网络化改造,组织工业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深度对接,推动企业内外网升级改造。

二是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提质。加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点企业和项目库,开展精准对接联系服务,组织开展对外交流学习、专家培训等活动。培植区域优势,分区域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鼓励企业加快“智改数转”,增加有效供给、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三是全力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分行业、分企业、分区域、分链条实施差异化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200家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与海尔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共同探索全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体系。同时,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工赋山东”专项行动等活动,大力培育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征集信息化助企服务商和服务专员,组建专家队伍,打造企业智囊团队,满足本地企业个性化、差异化发展需求。

大众网记者: 

刚刚发布中提到,下一步滨州市将要实施技改提级绿色发展行动,请问近年来围绕加快技术改造推进绿色发展,滨州市开展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下一步有哪些措施?

厉明:技术改造是实现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推进节能降碳的重要途径。连续三年,滨州市深入开展了“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双千行动,坚持把技术改造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总引擎”、新旧动能转换的“主阵地”,聚焦项目载体,放大政策效应,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工业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今年以来,滨州市制定实施了《2023年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全年共谋划实施投资过500万元的工业技改项目424个,优选114个重大技改项目纳入市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库。坚持技改项目“月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发挥市县技改小分队作用,全程跟踪服务,加力加速推动项目建设,截至3月底,完工技改项目41个。一季度,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5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4位,工业技改实现首季“开门红”。同时,为促进绿色发展,我们制定印发了《滨州市加快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滨州市绿色工厂评价办法》。3月份,全市有2家企业入选2022年国家级“水效领跑者”,1家企业入选2022年国家级“能效领跑者”,2家企业入选2022年国家级绿色工厂。 

下一步,滨州市将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坚持不懈抓项目,推动技术改造落实落地。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盯紧全市424个投资过500万元的工业技改项目和114个重大技改项目,加强业务指导,强化精准调度。发挥市县两级“技改小分队”服务作用,直奔项目现场督导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推动项目早投产,快达效。

二是坚定不移促转型,发挥技术改造催化剂作用。坚持以“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为主攻方向,创新开展技改培训,联合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分行业分专题进行培训,大力营造抓技改促转型的良好氛围。组织优质技改服务商,为企业量体裁衣,开展技改专项诊断,重点在智能化生产、节水节能改造、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给予指导,进一步提升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水平。

三是尽心尽力强服务,保障技术改造持续有力。加大项目融资服务力度,动态完善更新市级技改项目融资需求库,深化“暖企护航”政银企对接活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着力抓好国家、省、市技术改造激励资金的落实,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支持,真正把国家、省和市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激发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的积极性。

 

网友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