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滨医附院有这样一个科室 18名医生66位护士全身心守护患儿健康

发布时间:2017-09-01 12:00:13   32898 作者:记者 张猛猛 通讯员 张莹莹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 张猛猛  通讯员 张莹莹 报道) 早产宝宝如果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者可能出现后遗症,就必须待在重症监护室。为了让这些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滨医附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这个团队用爱心、责任心守护在他们身边。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滨医附院NICU去年收治患儿2200多例

“医院的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展非常快,现在也是滨医附院参观的亮点。”说起科室,滨医附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赵国英十分自豪。

自1997年从滨州医学院毕业后,至今赵国英已经在滨医附院从事儿科专业20年了,见证了医院儿科从小科室发展为拥有四个大病区大科室的过程,也见证了从2006年NICU成立时只有两三台呼吸机发展到现在拥有总价值1000多万元的先进设备,从最初仅收治10余名患儿到现在最多可容纳100多名患儿的巨大提升。

滨医附院NICU平均每年收治危重新生儿1300人左右,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在98%以上,目前已发展成为鲁西北地区最大的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也是山东省最大的新生儿救治中心之一。包括滨医附院在内,全国仅有3—4家NICU设有环形探视走廊,探视走廊的设立不仅满足了家属的心理需求,消除了家属在患儿入院治疗时期的焦虑心情,更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对患儿的交叉感染,对降低患儿死亡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作为与孩子有关的科室,滨医附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工作强度与“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息息相关。“科室只有40多张床,但患儿最多时能达到100多个。”赵国英说,往年NICU平均收治患儿1000多例,2016年政策调整后科室一年收治病人2200多例,这让NICU肩负前所有为的压力,人员、设施、床位全年都呈现紧张态势。

政策变更带来的挑战还体现在人员加班上,科室现在有18个医生、66个护士,几乎天天都在加班,有的还带病工作。2016年,NICU新进了25台暖箱、25台监护仪、8台呼吸机,医院又为科室增添了15名护士,而科室今年更引进了5名医生,极大缓解了NICU的压力。

先进设备、高超医疗技术、优质护理“三位一体”帮助患儿健康成长

在赵国英看来,NICU就像一辆车,先进的设备是车身,高超的医疗水平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是车的前后轮,三者缺一不可。通过多年的发展,滨医附院NICU的规模、设备及新生儿危重症救治水平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覆盖鲁北地区及河北部分相邻县市。

就科室内的医疗设备来说,配备的移动式多功能吊塔具有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空气压缩功能,保证了每个抢救单位(生命岛)随时具备抢救条件。科室现拥有新生儿专用呼吸机20台,各种暖箱100余台,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3台;多参数监护仪80台,输液泵及微量推注泵共110台、毯式治疗仪4台;配备有多功能血气分析仪、微量血糖检测仪、氧浓度监测仪、新生儿眼底成像仪、听力筛查仪、视频脑电监护仪、亚低温治疗仪、NO治疗仪、母乳分析仪等多种先进仪器。

目前,科室应用的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早产儿、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管理,机械通气抢救及治疗危重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亚低温治疗等技术,有效地降低了我市及周边地区围生期活产婴儿的死亡率,使超、极低体重儿存活率达85%以上,存活者最低胎龄25周+3天、体重仅680g。

“尽100%努力去抢救、照顾他们”,人性化服务促NICU科室大发展

赵国英告诉科室所有医务人员,作为一名合格的NICU医务工作者,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对患儿要有爱心,对家长要有同情心。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患儿父母把孩子交给了我们,我们不能说100%地把每一个孩子抢救回来,但我们一定尽100%的努力,去抢救、照顾他们。”在赵国英的带动下,NICU的医务人员把工作放到首位,坚持每天五次大查房,护士对患儿的照顾是24小时无缝隙的,医生任何时候随叫随到。

在团队建设方面,赵国英注重科室的学习氛围,不仅在科室内部开展各种学习讲座,还尽可能让科室人员到国内外大医院学习先进的诊疗技术。“对于年轻的医生,我们给他们锻炼发展的机会,对于年纪大一些有经验的医生,我们鼓励他们走专业化路子,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赵国英说。

赵国英说,科室有个3—5年的畅想,计划在现有基础、现有人性化服务基础上,扩大病房面积,建设母婴同室病房、VIP病房,购置流动服务车提供家庭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远程诊疗服务等。与此同时,NICU全体医务人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创文明科室,强化科室内涵建设,在提高救治率的基础上大大降低致残率,受到患儿家属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有较大影响。

责任编辑:宋静涵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