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惊艳!这些作品竟出自滨医附院医师之手

发布时间:2018-08-20 17:35:24   17358 来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首个中国医师节,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为展示医师风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全院医师范围内开展“百花齐放 妙手丹青”主题书画、摄影、征文大赛活动,鼓励医师们用艺术展现自己,放飞自我,表达心灵深处的感悟。

此次活动征集到的作品中,有色彩丰富、栩栩如生的国画,也有线条流畅、层次分明的素描;有方圆相济、坚韧有力的隶书,也有矫若惊龙、入木三分的行书……

滨医附院医师,武能一线救人命,文能提笔绘丹青,每一幅作品都是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下面请跟随着我们的镜头,一起来分享其中一部分作品:

书画作品

作者:神经外科李建民

作者:足踝外科朱晓东

作者:康复医学科孙玉贵

作者:血液内科高娜

作者:甲状腺乳腺外科贾中明

作者:中医科魏铭

作者:总务处李合勇

作者:财务处刘冰

作者:消化内科马锋振

作者:妇产科张菲菲

作者:药学部张循格

摄影作品

拍摄者:创伤骨科张锴

拍摄者:儿外科傅廷亮

拍摄者:甲状腺乳腺外科韩勇

拍摄者:脊柱外科张民

拍摄者:肿瘤科董新军

拍摄者:感染性疾病科张立国

拍摄者:急诊科张斌

拍摄者:老年医学科徐文文

拍摄者:肝胆外科魏强

拍摄者:创伤骨科杨淑野

拍摄者:放射科杨明瑞

拍摄者:创伤骨科刘栋

拍摄者:生殖医学科田洪成

征文作品

致首届医师节

超声科 王敏


四十余载建院志,意将医德永传世。

医教科研齐并进,齐鲁大地争先进。

战略政策做铺垫,五位一体四全面。

门诊医技综合楼,乔迁之喜上心头。

全院上下齐备战,三甲复审喜期盼。

医护使命记心尖,治病救人暖人间。

纵使疲惫初心恒,心如甘露一身轻。

救死扶伤记心头,悬壶济世美名留。

微笑服务心中记,医患和谐共满意。

首届医师节将到,百花齐放丹青妙。

千言万语涌心头,赠人玫瑰余香留。

仁心妙术爱心佳,最美医师你我他。


贺科室搬迁

脊柱外科 张民


丹心擘巨划,科室喜乔迁。

白衣翩跹舞,齐下火龙关。

旧物珍如宝,推抬扛拉搬。

新家巧设计,扫擦挂摆拴。

扶床携椅转,何惧三暑天。

拥老护弱走,只为病人安。

忙中无错乱,医患尽开颜。

风清再启航,气正谱新篇。


天使之歌

——献给守护生命的医者

老年医学科 杨阳


你是人间守护生命的天使

洁白的衣衫是你圣洁的翅膀

你是大地传递温情的使者

将关爱化为冬日和煦的暖阳

生命因你们而荣光

今天我要将最美的赞歌献给你们

献给平凡中永恒的伟大

手捧无限希望,感知生命的重量

驱逐痛苦折磨,诠释生命的价值

是你们胸怀仁心,奔跑在生命的路上

用不同的方式诉说着遇见的情缘

是你们矢志不渝,辗转黑夜黎明之间

在沧桑的风雨中抒写着医患深情

五载余从医历程,坚守着为人医者的使命

神圣厚重的职责,鼓荡着炽热执着的心声

“医”往情深终不悔,以心为灯

编织希望的羽翼,为延续的生命喜悦

愿做黑夜里最后一束跳动的火焰

重燃生的希望,燃烧生的美丽

让生命的曙光在披星戴月中成长


致关押在旅顺监狱的爱国志士

麻醉科 赵丹

乾坤有魂昆仑胆,  直面囹圄震天峦。  难忘朝暮人民苦,

前仆后继有谁拦?

国耻深记黑云天,  反法不驱夜难眠。  爱国志士舍身去,  直捣黑巢勇往前。  不畏飞火身如箭,  洒血抛头烈火焰。  不问明日何岁月,  只为今日曙光现。  男儿有泪不残颜,  豪情壮志充满天。  身担解放家国事,  泰山峰上倚天剑!


我与分子病理共成长

病理科 李红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正安静的坐在诊断室里看片子,忽然听到同事喊我,说有人找我。我走出去,看到病理科走廊的长椅上坐了一个年轻姑娘,我并不认识她,她看到我后热情的说:“您是李医生吧,我来给我妈妈补一份分子病理报告”。因为病理报告具有法律文书效力,补发报告还是相当谨慎的,我们医院需要到医务处开补发病理报告证明才可以。当然,我也很好奇,她为什么跑这么远的路程来补发一份分子病理的报告,如果是弄丢了的话,直接去复印病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来找我。

“半年前我妈妈在肿瘤科住院,发现是肺腺癌,查出来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医生建议我们做了分子病理检测,EGFR基因有突变,出院后我们一直服用易瑞沙治疗,现在服药后效果挺好的,原来肿块5公分,现在复查缩小了2公分多,所以来补发一份基因检测报告,申请免费药物”她有点兴奋的对我说。听到她的诉说,我有些感动和兴奋,让她去有关职能部门开好证明后,顺利的补发了一份分子病理报告给她。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也感慨良多。

作为一名病理科医生,我们很少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以前,我只是简单的以为看好病理切片,给病人出具准确的病理报告是病理科医生的责任。现在,随着阅历的增加、从医经验的积累,想法改变了。出具准确的病理报告,只是对我们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也有义务去关心、帮助他们,给他们合理的指导和建议。看似冰冷的玻璃切片,每一张背后都代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代表一个个幸福的家庭,代表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渴望。我仿佛看到那个十岁患淋巴母细胞瘤的男孩对未来求知探索的渴望的眼神,仿佛看到那个三十五岁患结肠癌肝转移的年轻父亲面对父母、孩子愧疚的表情和求生的渴望,仿佛看到那个五十几岁患肺癌的母亲想多与孩子同行一段的期待……这样的故事在病理科几乎每天都会上演,也经常听到老师们对患恶性肿瘤的年轻生命的叹息,我们想竭尽全力的帮助他们,但是有时候面对患者真的无能为力。

随着精准医学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化疗、放疗已经不能满足肿瘤患者的治疗需要,靶向治疗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线生机,逐渐被人们认可和接受。肿瘤学的发展对病理科医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们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形态学知识,还需要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知识。医学的发展需要我们从红蓝色彩缤纷走向棕黄蓝色的世界,从黑暗里的荧光走向PCR反应的高峰,从CTC检测走向二代测序平台……我不知道未来分子诊断领域还会有什么新技术新方法出现,只是觉得面对临床病理诊断领域的诸多分子病理检测方法,我有些疑惑甚至招架不住了。当们满足于FISH检测平台时,PCR反应已经进入病理诊断领域;当我们觉得一代测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时,二代测序平台已经在全国各大医院全面展开了……

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我们的分子病理检测工作始于2013年,经过5年的发展,我们经历了冒雨去临床实验中心做PCR检测,经历了更衣室变更基因检测实验室的改造,经历了门诊医技综合大楼实验室的搬迁……克服了种种困难,一路走到现在形成了今天分子病理实验室的规模,实属不易。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不断地摸索、尝试、磨合,由原来的单基因突变检测发展到多基因突变检测,逐渐的建立了FISH检测平台、PCR检测平台,开展了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项目等等,我们的努力逐渐得到临床科室及兄弟医院的认可,逐渐得到了患者的信任,我们由衷的高兴和欣慰。

未来,我不敢想象。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分子医学实验检测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我们来不及感叹现有的分子检测方法带来的优势,新的实验方法已层出不穷。我也一直在思索,我们的知识更新速度能否跟上分子病理发展的步伐?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太多,未来的日子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我们需要紧跟分子病理发展的脚步,勇敢、大胆的向前迈进,迎接未来的挑战。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