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TOP ARTICLES
发布时间:2021-07-29 10:38:21   19661 作者:通讯员 崔浩 李娟 报道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近年来,邹平市以县、镇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契机,推进县级社由管理为主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由自我服务向为社会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转变,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目前,全市供销系统基层社达16家,独资、控股企业12家,归口管理工业企业7家,社有净资产20.16亿元;规范提升村级综合服务社350个,打通各类经营服务进农村“最后一公里”,连续7年位列全国供销系统“百强县级社”第一名。

突出改革创新,激发系统活力。针对供销社大集体、大国有单位性质,打破原来的“大锅饭”,杜绝“平均分配”,探索出“二八分”“三七分”“五五分”的内部分配方式,激发企业创收、职工创业的积极性。“二八分”即:企业当年利润扣除所得税,提取法定公积金、公益金后,20%用于职工奖励。“三七分”“五五分”即: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开辟的新业务,使用社有场地设施的,年度经营利润的70%上缴,30%奖励创业者。不占用场地设施的,经营利润50%上缴,50%奖励创业者。累计已发放各类激励奖金242.6万元。同时,积极通过系统内经验分享、向外学习借鉴等方式提升职工创新创造能力。先后组织开展“供销大讲堂”“双周工作调度会”和系统内28个企业观摩交流会,提升干部职工素质、推进重点工作开展、促进好的经验做法复制推广,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活力,累计完成各类观摩、学习、分享会35次。

加强阵地建设,实现全域服务。按照县、镇、村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建立以城区网点为龙头,镇域网点为主干,村级网点为支撑,配送中心为连接的县、镇、村流通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建成日用消费品和烟花爆竹等大型配送中心2个,冷链物流配送中心1个,大型餐饮服务场所1处,日用消费品服务网点97个,烟花爆竹常设服务网点50余个,大型农资配送中心1处,市内农资服务网点320余个,已形成完备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全市16个镇办全覆盖。在韩店、孙镇等地建设村级服务社20个,组建“供销超市联盟”,发行“供销一卡通”,全系统商贸流通经营网点实现统一便捷结算,逐步构建起县、镇、村现代流通一张网。依托超市联盟,成立23支“无接触”配送团队,安排38部专车,向全市16个镇办的600余个村、80余个社区配送米面油、各类蔬菜、蛋奶肉等各类生活必需品,日均配送量达1.5万公斤。

深化交流合作,完善供销体系。扎实推进县级社职能转变,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坚持开放办社,增强供销系统活力。联合滨州市供销社成立滨供农业服务发展集团,充分利用企业优势,找到更加灵活的方式密切与上游生产企业联系,拓展更加广泛的业务范围,更好的开展业务。重点发展小麦良种繁育、粮食烘干、粮食储存等业务,打造为农服务“供销品牌”。目前已投资1000余万元新购进农机具60台套,开展社会化服务2万余亩。通过资质审查、实地考察、质量抽查,筛选出品质好、价格低的上游生产和供货企业,建立“一站直通式”进货渠道,确保货源质优、价廉、量足。成功与中化国际化肥贸易公司等20多家知名厂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在济南市、滨州市等地建立3.5万余平方米的农资配送中心4个,县内外终端网点1300多个,初步建立起上连大型厂商、下连基层网点、统一配送经营的农资供应新体系。

发展合作经济,搭建增收平台。发挥供销合作社人才、资产、技术等优势,整合供销社与村“两委”资源,采取股权合作的方式,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将土地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分离,实行“8721”土地合作模式。即供销社作为运营方,与村集体签订承包合同并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每年优先支付农民每亩800元的收入。年底根据决算盈利情况,再由供销社、村集体、农田管理员按照7:2:1的占比进行分配。打造出“供销社+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建好“保底收益+盈余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户、村集体、供销社集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合作社成立后,土地实行集中管理,实行标准化种植、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生产的种植模式,让粮食种植更加科学,在实现农民享实惠、村集体增收入、供销社得发展的“三赢”效果的同时,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土地合作社已在码头、焦桥等地全面推开,土地托管面积扩大至3000亩,预计实现利润10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并逐步开始探索小麦良种繁育、粮食烘干和粮食储存等业务,使亩均效益再增加。

狠抓项目建设,增加就业渠道。加大开放办社力度,通过“双招双引”,组建经合联企业管理公司、经合联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石油能源、花卉苗木等产业。目前已建成规范发展加油站2处。依托传统花卉产业,投资2亿元,采取“供销社+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项目,培育、销售树状月季、切花月季、微形月季,开发月季茶、月季饼等衍生产品。做活花卉+旅游文章,实现“花产业”“花科技”“花文化”“花旅游”“花生活”有机融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基地已种植切花、藤蔓及树状等地球同纬度名优月季125个品种130万株,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68个,免费为全市贫困群众提供蔷薇苗木,优先优价回收,帮助村集体年增收130多万元,农村人均增收4000元。

责任编辑:王晓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