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晚6点,天已经黑下来。门诊大楼变得静悄悄的,患者和同事们都走了,我也终于可以安静下来,开始我们的健康快乐之旅……”两年多来,13个微信群里的近5000名听众都会在傍晚时分收听到一段生动有趣的科普音频。只不过,这名声线温暖的“主播”,是农工党员、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于文,这些微信群里的听友,是他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他们的“健康快乐之旅”,则是围绕患者需求展开的健康义务讲座。 高强度的一天诊疗工作结束,一个人推迟下班,谢绝社交,坐在夜色包围、渐渐沉寂的诊室里,孜孜不倦地与线上的患者聊病情,谈案例,作科普,一做就是900余场。于文说,讲座开办马上就要3年了,他没有疲惫,只有乐在其中的愉悦,以及满满的感恩与收获。 “这份职业让我感到信任的美好与生命的丰盈” 擅演讲、会写作、专业强,不论在医院或是党派,于文既是专业能手,也是宣传骨干,但在他心目中,再大的风光,再高的名利,都不及医生这份踏实的工作给他带来的满足感。 谈起对职业的理解,他说自己也有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有一次,他赴外地参加内分泌专业年会。高铁播报一名乘客突然昏厥,急征车上医护人员,于文听到后立即起身前往患者所在车厢。在行进的途中,不断有人加入进来,原来他们都是从天南海北赶去参加同一场年会的同行。大家顾不得寒暄,急匆匆前进,所经车厢里的乘客意识到他们的身份后,自发呼吁其他人让路,并为他们一起鼓掌欢呼。这隆重的场面,一节车厢连着一节车厢发生,让他们热血沸腾。在对那名癫痫发作的患者施救成功后,接续的掌声又把他们分别送回自己的座位。“还有什么职业能让陌生人这样自发地敬重呢?我又怎能不看重它?珍惜它?”说起这段经历,于文的眼睛散发出明亮的星光。 另一位旅行途中遇到的老人给了他新的启示。在得知他与同行者都是医生后,那位信佛的老人满是羡慕地说:“你们祖上这是积了多少德啊,让你们这辈子当上医生!做这行,又要自己聪明博学,又有好家世来支撑,是有大福气的人才能做的。”于文说,自己虽不信佛,但是那位老人的话让他意识到,以医生的身份做个给予者,是上苍的偏爱,他不应该浪费这份偏爱。 正是因为这份理解,他总是特别体贴患者,曾经素昧平生的患者也常给予他超越亲人的信任。惠民县李庄镇有位王姓夫妻都是于文的老病号,对他的依赖很深,有时在其他医院或别的科看病都会不时电话咨询他,他也总是耐心解答。一次于文突然接到老王含混不清的电话,细问才知道他在家乡被车撞了,让于文去救他。于文正在工作,外伤也不是他的专业,就让老王打120,送到医院后再联系他。老王答应后挂了电话,之后就再也没了消息。2个多月后,老王的妻子来医院看病,于文才得知,老王被车撞后发生内脏出血,打给他的那个电话,是老王弥留之际的唯一电话。说到这里,于文久久沉默。他说:“因为老王,熟悉患者看似不合理的要求,我也会认真对待,因为我不知道这背后会有他们多么重的期待和信赖。” “为什么做?为什么我来做?” “以糖尿病为代表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健康患者教育是系统治疗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其他专业科室。”说起为什么做“健康内分泌,快乐一辈子”系列讲座,于文说,在治疗过程中,他发现很多的病患呈现出家族性发病特征,“很多来住院的病号,跟来的家属陪人一看就有糖尿病的典型特征,结果一查血糖果然高,可见健康宣教是多么地重要! 比疾病更可怕的是多人发病、贫病交加。一名家住滨州郊区的60来岁的女患者和其80多岁的老母亲都是于文的病号。见母女贫寒,于文第一次给她们看病就想方设法俭省医疗开支。两人十分感激,后续两次看病都给于文带来了她们自家地里的南瓜表示谢意。第四次来看病时,已近下班时间,母女俩看完病,说没钱坐车了,请求于文开自己的车送她们娘俩回家。于文见老人确实病弱,导航路程只有十几公里,就答应了。但没想到离村很远就是一段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五六公里的路颠簸了很久才到。到了以后,那名女患者迅速从地头摘了五六个南瓜,说什么都要让于文带回。她说:“我每次都想给您带到医院去,可这次带着老娘实在是扛不动了,才把您请来的。”看到这名瘦弱的患者家徒四壁,却每次执意扛着沉重的南瓜走一段不通车的土路去医院,于文心里特别难受。以后遇到母女再去看病,只要他有时间,都会专程送她们回家。在一次老人住院时,还为她垫付了三千元的应急医疗费。于文说,在长期的治疗中,很多贫困病号成了他私下的朋友,曾经向他借钱看病的老病号就有七八个,“他们有多穷、有多难,又有多善良,我最清楚。他们信任我,拿我当自己的亲友看待,我就必须为他们做点什么。” 把诊疗延伸到医院外,为健康的人治未病,让患者们以最小的成本预防病情,成了于文健康讲座最大的心愿。“基层的全科医生专业不够精细不适合做科普,顶尖医院的医生处理的都是罕见疑难,也不适合做科普。我接触的患者有广泛性,也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所以这个空白由我填补最合适。”于文说。 从主笔、主播到主编 2015年,在完成一本糖尿病防治科普书籍后,于文没有停止素材的积累。到2019年,他即将跨入50岁大门,在新年那一天,他对自己说:我要给自己的50岁一份大礼,让今后的时光更有意义。 最初的打算是延续以前的案例写作,在微信群第一时间发布,积累到一定数量后集结成书。从2019年1月2日开始,到6月30日,他连续完成了180篇文稿的写作。但在推进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群内患者年龄偏大,眼睛昏花,读文字稿很吃力。一位朋友提醒他:“你的普通话标准优美,完全可以把健康患教做成音频形式啊。”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从此,于文从每日更新的健康患教主笔变为了音频主播。 人的身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糖尿病人也会出现不同部位的并发症。2020年1月1日起,于文邀请滨州市人民医院不同专业科室的大咖们加入了他的《从头到脚说糖尿病并发症》系列,同时邀请本科室的糖尿病专科护士,从护理角度定期分享内分泌护理心得,甚至久病成良医的患者也主动出来现身说法,这些内容与他本人的讲座穿插推进,话题则从患者问题扩展到专题讲座、专业最新进展等。于文又从群中唯一的主播,升级为了兼职主编。 患者的膨胀速度远快于宣教班子。基本盘是于文的老病号,也有不少是老病号介绍来的新病号,在听了他的讲座后专门去看他的门诊,渐渐也成了老病号。“我是他们能够在线上随时咨询、线下想见就能见的专业医生,也是线上完全没有利益企图、没有广告嫌疑的公立三甲医院医生,这是他们信任我的原因。”于文说。如今他的群中有近5000名患者及家属,这些人大约只占他总病号的五分之一,以中青年人为多,有知识储备,能听懂比较浅显的宣教,有意愿学习,建立健康生活习惯。保持病例分析的针对性,医患之间的强连接,而不是无限扩张,是他的办群宗旨。 在这个线上免费的医患大家庭里,他也切实地收获了信任与温暖。每天向他道“早安、晚安”的患者此起彼伏,有些患者把听健康宣教当成了每日必修课,有的向医院发送感谢信,带锦旗上门的患者也不少。“医师节那天,我收到一面寄来的锦旗,是一位从未谋面的患者从河北邯郸寄来的,他是病友间接介绍入群的,一直以来只是默默地听我的课,我之前甚至不知道到他的存在。”于文说,因为讲座,他结缘了不少天南海北的病友,被更多的人需要着,信任着,与更多的生命相互连接,他说,这种感觉就是快乐和满足。 他要将这一份幸福一直延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