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滨医附院儿童消化科门诊接诊一例病例,患儿因口臭十余天来诊,经检查发现,患儿口腔异味来源为鼻腔异物吸入,黏膜溃烂导致异味。最终,耳鼻喉科医生从患儿鼻腔中拽出一块海绵。
儿童误吞/误吸异物的话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探讨,但每当走进医院儿童消化内镜中心,看到各式各样被儿童吞入体内的异物时,总有种触目惊心之感。随着暑期来临,滨医附院儿童消化与肾病科副主任医师刘永蛟提醒家长,孩子好奇心强但危险意识差,家长在看顾儿童特别是幼儿时,应该特别注意不要将容易吞入的异物放置到儿童身边,如遇儿童误吞异物需及时就医。
而对于儿童消化道疾病,除了误吞异物,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不容忽视,“从目前消化内镜中心接诊的患儿来看,大约三分之一的患儿患有幽门螺旋杆菌。”刘永蛟表示。
注意!电池、铁钉、硬币……这些东西很危险
在滨医附院儿童消化内镜中心,刘永蛟展示了近年来通过消化内镜从儿童体内取出来的异物:硬币、纽扣电池、棒棒糖棒、磁力珠,甚至还有铁钉、鱼刺等尖锐物品。很难想象,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玩意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误入孩子体内,成为威胁孩子健康的一大隐患。
刘永蛟称,在接诊过程中,儿童误吞异物并不少见,“一年差不多就有近百例之多,误吞的物品也是五花八门。”
在我们印象里,异物误入消化道没有进入呼吸道那么紧急,其实不然,如果遇到电池等腐蚀性的物品进入消化道,危害同样非常严重。
“我们接触过最严重的一名患儿,误吞了一枚电池,孩子咽不下去,电池卡在食管口位置,就从这里爆炸了,当时患儿就住进了ICU,虽然最终把电池取了出来,但因为黏膜受损严重,后期又形成了瘢痕导致食管狭窄,影响孩子进食,后期生活质量也受到了影响。”刘永蛟说。
在儿童消化内镜中心的日常工作中,遇到最多的是误吞硬币的情况,“其实相比较而言,硬币是相对安全的异物,像刚刚说的电池是非常危险的,除了发生爆炸,它进入胃肠道之后,如果卡在某个位置,容易将正负极连起来形成短路状态,释放大量热量,腐蚀胃肠道,这是很危险的。”
“另外一个比较危险的物品是磁力珠。”刘永蛟说,大家也听过相关报道,误吞单个磁力珠不要紧,但超过两个以上就比较危险,“磁力珠有磁性,如果几个磁力珠在相互吸引过程中正好夹到胃肠黏膜,时间一长,被夹到的地方就会慢慢缺血坏死甚至出现穿孔,有一些磁力珠进入下消化道后,消化内镜无法探及到,在肠道中可能中间夹了几层肠壁,一旦出现穿孔就比较危险。”
“另外,还有一些患儿误吞尖锐异物,比如鱼刺、鱼骨、铁钉、发卡、别针,都很容易造成胃肠黏膜穿孔,一旦穿孔后食物和消化液进入腹腔的无菌环境,会迅速引起严重的炎症。”刘永蛟说,不仅是年龄小的婴幼儿,误吞异物也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儿童身上,“去年我们曾接诊过一名10岁儿童误吞磁力珠的情况,所以家长们应该特别注意。”
但在很多情况下,儿童误吞异物,家长却一无所知,直至孩子出现更严重的情况才前往就医。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尽量避免将硬币、纽扣、电池、磁力珠等物品放置到孩子身边。”刘永蛟表示,如果幼儿拿着物品玩耍,突然找不到了,或者孩子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或口水增多的情况,就要注意是否为误吞异物,“如果误吞的是电池或是尖锐物品,需尽早就医,避免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可怕!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并不低
刘永蛟还向我们介绍了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在我们印象中,成年人才会感染幽门螺杆菌,而据2022年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的平均感染率为40%,这个数字着实不低。
在滨医附院儿童消化专科门诊,经常会遇到胃部不适患儿。“孩子的胃炎,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饮食因素,比如儿童饮食不规律,或者是食用生冷或刺激性大的食物,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胃炎。”刘永蛟说,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检测需结合多种检测方式,比如碳13呼气试验、胃镜检查、外周血抗体检测、粪便抗原检测等。在我们儿童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患儿,大约三分之一感染有幽门螺杆菌,有时一天中有一半孩子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为何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如此之高?“还是与孩子的就餐环境有关,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经“口-口”传播的致病菌,如果家里有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平时吃饭又不注意分餐,那么其他人也存在被感染风险。”刘永蛟解释。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的症状与成年人类似,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包括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早上起床口气重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没有相关症状,我们不建议对孩子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刘永蛟说,只有孩子长时间出现上述症状,才考虑相关检查并治疗。对于这部分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还会出现消化性溃疡,甚至出血或穿孔等严重情况。“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儿童与成年人在用药选择上有很大区别,所以必须在医生的建议指导下使用。”
预防胜于治疗。“日常生活中,家长朋友可以在体检项目中多多关注幽门螺杆菌的筛查,日常就餐中,采用分餐制,每个家庭成员使用专用餐具与公筷,避免进一步的家庭内传播。”刘永蛟建议,家长朋友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卫生,养成孩子良好卫生习惯,避免口对口喂食婴幼儿,降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