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44年1月,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渤海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其间很多烈士埋骨于此。遗憾的是,因各种条件限制,数十年来,一些外地烈士一直未能与老家“认亲”,很多烈士亲属至今不知道家人葬于黄河边的滨州。
当前,滨州在全国首创“心安城市”建设,为让革命先烈“安心”、让烈士亲属安心,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特意组织了一场“致敬老渤海·为烈士寻亲”活动,已收集到20余名烈士的亲属线索,信息还在进一步核实中。截至目前,该活动已成功寻访到11位烈士的亲属,清明节有8位烈士的亲属22人来滨参加祭扫活动。
那么,为何要在此时举办这样的活动?滨州又为何埋葬着这么多的外地烈士?烈士亲属们如何看待此次活动,怎么看待滨州?……
即日起,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集团)推出《致敬老渤海·为烈士寻亲》专题报道,与市民一同回顾这场跨越万里的寻访之旅,聆听那“80年来家的呼唤”,向英雄致敬,让烈士心安!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英烈,都是老家人的骄傲。寻访中,滨州一行常常听到当地有关部门、村两委在骄傲地回忆烈士故事。
3月20日下午,在无锡市宜兴市官林镇南庄村,说起烈士吕铁波的生前事迹,官林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郑站长、村委会工作人员、吕铁波烈士侄子吕昌明都兴奋激动,竞相对滨州来客介绍:“他献身革命二十年!”“他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涟水战役!”“他动员过很多人抗日,其中还有个和尚!”……
的确,吕铁波烈士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根据当地提供的《宜兴革命遗址遗迹纪念设施汇编》、《宜兴英烈》等书可知——1933年,吕铁波在方砚小学任校长时入党。1937年,他动员龙池山方丈恒海和尚参加革命。在宜兴山区,恒海和尚的抗日游击队坚持和日伪作战,直到牺牲。1944年,吕铁波任宜南大队大队长、龙池区大队长,与日伪作战。后调任堰头区区长,出色完成天目山反顽战斗的支前工作。1945年10月,他随军北撤,先后担任营教导员、教导团教导员,参加苏中七战七捷、涟水战役等。1948年10月在滨州因伤亡故。
遗憾的是,吕铁波的儿子吕鲁捷因身体原因不能到滨州扫墓,而由吕铁波侄子吕昌明代表全家参加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