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滨州,以龙为名的村庄特别多,龙王崖、龙凤张、龙王庙、黑龙村、龙一村、周龙村、伙龙聚村、乌龙塘……
滨城龙王崖村:传说大禹治水在此地赶走黑龙
该村隶属于滨城区梁才街道,紧邻黄河。话说上古黄河水泛滥,民不聊生。大禹奉命治理黄河,忽然发现黄河一条黑龙由西向东游去,黄河水骤然上涨,水漫黄河大堤。大禹恍然大悟,治理黄河必先擒得此黑龙。然而,黑龙游走不停,很难抓获。大禹每日观察发现:黑龙不喝黄河水,每次到达入海口附近饮一古井之水解渴。于是,大禹与众人埋伏在古井附近,赶走黑龙,黄河水患从此杜绝。此地便称“龙王崖”。黑龙饮水古井从此称为“龙井”。古时,该地有镇龙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毁,大铁钟也不知去向。但龙王崖“龙井”依然存在,一直被村民视为村里的龙脉。
惠民伙龙聚:传说龙子龙女在此地相聚,降雨救民
相传,惠民皂户李镇刘家、吴家、马家、韩家、曹家、东吕家六村中央的大湾,以前叫青龙潭。龙王三子青龙就封居于此。一年初春,几个孩童玩火不慎,把一座龙王庙烧了干净。龙王大怒,诏令青龙三年不雨,惩罚此方庶民,深恐青龙久受此方人香火,不肯听命,继续派七子虬龙、九子白龙及三公主碧莲前来监行。众乡民向前跪倒,祈求龙族,许以重修龙庙,乞降甘雨。龙子龙女见盛情难却,许以三日内定降甘雨。随即步入潭中而没。天上一日,人间一年。龙子龙女聚此三日,此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年。此后,龙走潭涸,成为大湾。因为这一传说,就有了伙龙聚之名。
滨城乌龙塘:庄稼人眼里的“滨县小延安”
乌龙塘村位于滨城区的西北方,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子,只有60余户人家,200口人,人均耕地不到一亩三。但这里在滨县的历史上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滨县的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这里。在这,“不识字的英雄汉”张汉三建起党支部,鬼子眼皮底下耍花枪。1945年夏季的一个夜里,我党攻打滨县县城,乌龙塘村几乎全村出动。儿童团站岗放哨,妇救会做后勤,党员民兵大多拿起了枪。
沾化黑龙村:书生娶了龙女为妻,一胎生了四个男孩,人称此地“黑龙窝”
传说,沾化有个叫刘文清的书生。十岁那年,有媒婆到他家说是作了个梦,梦见镇守徒骇河的龙君托她给它的女儿保媒,但文清的父亲根本不信。文清长大后,果然与龙女成亲。龙女一胎生了四个男孩,并很健壮,刘家后代特别多,人们称他家为黑龙窝。由于这件事传得很远,很远的人讹称这个庄子为黑狗窝。黑龙村有种古老的文艺,叫做“风秧歌”。传说,演的是秦琼家人逃出登州城的故事。
今年四月份,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杜店街道办事处大安定村村民在村委会北侧约一百米处挖掘生产排水沟时,发现一块断裂的石碑。经鉴定,这块石碑为清乾隆七年六月重修元代古寺龙吉寺时所建。消息一出引起轰动,大安定石碑的出土,对于研究当地古村落文化、佛教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石碑的出土,对于研究政区的沿革、文化的延续、寺庙文化的兴盛、大清河带来的文化繁荣,也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区大安定村:青龙街和龙吉寺
在该村,有条南北街叫青龙街,相传此事传到了当时的乾隆皇帝耳中,怕有真龙天子出现,于是乾隆下令建了十座庙,力求压住真龙。这庙叫做安平镇龙吉寺。近年,在村委会附近挖出了石碑,杜受田曾祖杜鼒大名赫然碑上。石碑时间落款为:“乾隆七年岁次壬戌荔月(公元1742年农历六月)”。按照捐资修建庙宇刻碑留念的惯例,碑文之后镌刻了当时参与“重修安平镇龙吉(寺)”的当地名流的名字,其中,“丁巳科进士候选知县郡人杜鼒”的大名赫然其上。
关于滨州村庄的龙文化,您还知道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