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厚重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民俗风情、秀美的田园风光……乡村文化旅游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现代人的目光。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深挖文化内涵是第一要务。每一座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积淀。有的村落诞生了杰出的历史人物,有的传承了数代的手工技艺,有的保留了日渐稀少的民俗活动……如何盘活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成交融,是我们必须思考的课题。
乡村的文化瑰宝,需要创新的眼光去梳理和提炼。比如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口耳相传的故事、传说记录下来,制作成视频、动漫等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又如因地制宜开发文创产品,让游客带走一件件承载乡愁记忆的纪念品……唯有创造性地激活文化遗产,让历史文化“活”起来,才能焕发新的生机。
创新旅游体验也至关重要。在“网红”经济时代,打卡式的观光旅游已经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他们渴望亲身参与,渴望沉浸式的体验。一些极具创意的旅游项目,如“农场主的一天”“老酒作坊探秘之旅”等主题活动,让游客化身“农夫”“工匠”,在角色扮演中收获了别样的快乐,这正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创新之举。
发展乡村旅游,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生态文明理念要落实到规划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呵护当地的青山绿水,发展生态农业、林下经济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不会竭泽而渔,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从另一个角度看,乡村文化旅游不只是“卖风景”,更要“卖风情”。乡村,不止有如诗如画的风景,更有充满韵味的风情。那风情,来自村民纯朴而善良的心灵,来自乡邻间和谐共处的温情。
引领村民投身旅游事业,经营民宿,迎接四方来客。让远道而来的游子,走进农家小院,与村民围炉夜话,感受淳朴生活的温馨。游子在乡间漫步,看斜阳柳影,听犬吠鸡鸣,品茶烟炊香,心无芥蒂,身有桑榆,此情此景,怎不教人心醉?
这就是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所在。它不单是欣赏自然美景,更是走进淳朴民风,与善良村民促膝交谈,在他们简单质朴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慰藉。那炊烟袅袅,茶香氤氲,勾起游子心中久违的乡愁,抚慰每一颗疲惫的心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唯有从“资源驱动”走向“创新驱动”,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让乡村旅游成为新时代传播中华文化的窗口,让世界重新发现乡村中国的独特魅力,我们在路上。
希望乡村文化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心声。在乡村,他们能够放下繁杂的工作和烦琐的人际,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美丽风光。在乡村,他们可以与淳朴的村民交谈,感受人情的温暖。在乡村,他们能够放慢脚步,去体验一种简单而惬意的生活。
这种慢生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它让人们暂时脱离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去享受生命本该有的从容与闲适。在慢生活中,人们能够听到内心的声音,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去重新认识自我。
我真切地希望,乡村文化旅游能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走进乡村,让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时尚。在快与慢的交替中,在乡村与都市的穿梭里,人们方能找到生活的平衡,获得内心的安宁。
乡村文化旅游不仅仅关乎旅游业的发展,更承载着传承中华文明、实现乡村振兴的使命。让我们携手共进,在创新和可持续中,走好乡村文化旅游这条康庄大道。让世界通过乡村,重新认识中国、爱上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