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着门缝看历史】(103)为何针对这35年特意将《惠民县志》“续修”一次

发布时间:2020-02-22 14:12:40   74900 作者:侯玉杰

1936年,惠民县知名人士、山东省政府委员代理主席兼农矿厅长阎容德担任总纂兼总校的《续修惠民县志》初稿完成。阎容德为续修县志撰写了《叙言》。


(阎容德像)


他概括的当时社会政治变化和动荡,读来令人不寒而栗。国民党元老自己描述的民国社会,对于我们历史研究者来说是最值得重视的第一手资料。其原文如下



此次修志,上接逊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知惠民县事柳堂所修之“补志”,迄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中间三十五年。经过清末之筹备立宪、辛亥革命、满清逊位、建设共和民国,四五年间,袁氏称帝,改元洪宪。袁死,又复还共和民国。六年,段氏逼走总统,解散国会,张勋叛国,清帝复辟,不一星期,民国又亡而复存。十三年,奉直战罢,群不悔祸,段祺瑞自足执政,代行大总统职权。十六年,张作霖拥兵坐镇北京,又以大元帅名义统制华北。十七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建国民革命政府于南京,实行民主集权制,一党专政统制全国,延至于今。

试观中国,自有史以来,国体、政体变化繁巨有甚于时者乎?国体、政体一变,一邑之法制、功令与地方事实,亦多随与俱变,因革损益、纷如乱丝。



扒着门缝看历史。我认为,动荡的社会环境里不可能有百姓的好日子。在《滨州通史》中,我对民国的基本评价是:“此时期,在意识形态上,虽引进了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但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在政治上,新旧军阀、买办官僚把持国家政权,人民并未赢得真正的民主和自由。纵观民国时期,先有军阀混战,后有日寇入侵,然后是解放战争,动乱、震荡、新生是一个贯串始终的主题。”我对北洋政府时期的基本总结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朝令夕改,新的政策未及执行就已变更。混战的12年,北京政府有8任国家首脑,4个摄政内阁,24届内阁,4部宪法或者基本法,还有一次短命的12日复辟。”只要城头经常更换大王旗,就一定没有百姓的好日子。

扒着门缝看历史。政权的频繁更换,必定失去对地方的控制,由此必定产生割据势力和各路草莽英雄。所谓草莽英雄,多数被百姓称作土匪。仅以滨州一带为例,整个民国时期,从辛亥革命成功起到新中国成立,土匪横行。甚至新中国成立后,滨州仍有土匪暴动。北洋时期、解放战争初期,是滨州一带土匪祸害的最盛期。在《滨州通史》中,我总结说:“土匪能够公然地耀武扬威驻扎县城,对抗官军,也是北洋时期境内的一大特点。”1934年,滨州的土匪在渤海湾劫持英国商船“顺天”号,绑架外籍乘客,从而引起国际关注的“顺天轮”事件是土匪横行的最典型事件。土匪横行的年代,哪里会有百姓的平安生活?

 

侯玉杰

2020年2月19日,星期三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