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宋金山:堪称“男版刘胡兰” 面对敌人铡刀从容赴死

发布时间:2017-03-24 16:03:05   52241

在邹平县焦桥镇刁宋村村南头,有一座高大的烈士墓,革命烈士宋金山就长眠在这里。

宋金山,原名宋锦山,又名宋元秀,1902年出生在邹平县焦桥镇刁宋村(时为长山县六区宋家村)一农民家庭。当时,宋家人丁兴旺,兄弟八人有外出经商的,有在家务农的,个个精明能干,排行老八的宋金山尤为出众,在附近小有名气。

 

  担任刁宋乡公所乡长,以织布作坊为掩护领导当地抗战工作

 

宋金山结婚后,先是在家开设织布作坊,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怀着抗日救国理想,1937年5月参加了革命工作,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根据组织安排,宋金山先是担任交通员秘密传递情报,由于机智勇敢,工作突出,很快被党组织任命为长山县六区刁宋乡公所乡长(后人在拆除旧房子时曾发现一枚代号“301”乡的印章),以织布作坊为掩护,领导当地的抗战工作。


(宋金山相关资料)


得益于邹长地区抗日民主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到1940年,邹长抗日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已经成为抗日活动的游击区。此时,宋金山领导的刁宋乡公所抗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上级党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策反伪乡长时不慎暴露身份,面对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

 

可是,不幸的事发生了。1941年6月,根据组织安排,宋金山深入邹平县六乡(现韩店镇小店村)对伪乡长开展策反工作,不慎暴露身份。随后,国民党山东保安独立第六团派人到宋家村将宋金山及其七哥宋金钦(又名宋元钦)抓走(据老人讲,宋金钦有时担任交通员协助弟弟工作),带至设在邹平城北东范村的据点。


(1983年民政部颁发的宋金山革命烈士证明书)


(2014年民政部颁发的宋金山烈士证明书)


因宋金山是邹长地区较早入党的中共党员,六团企图从其口中获取中共党组织在附近的详细情况,对他们弟兄两人,特别是宋金山进行了长时间、高强度的审问。宋金山临危不惧、坚贞不屈,虽被打得遍体鳞伤,始终未透露任何信息,反而指斥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拙劣行为。一无所获的敌人气急败坏,割去了宋金山的舌头,最后决定杀害宋金山全家。

 

  烈士从容赴死,一家五口罹难

 

农历六月初一上午,敌人将宋金山兄弟两人用骡马驮回,并派人包围了宋家村,抄了宋金山的家,将正在家中包水饺准备祭祖的妻子、嫂子(宋金钦妻子)及三岁的小儿子绑至村中学校前面一场院内,并派人将正在学校上课的大儿子也拖了出来。当时刚从济南回家的六哥宋元镇闻讯赶到场院,也被捆住。

敌人将宋家村全村村民召集了起来,当众对宋金山及哥哥宋金钦参与中共党组织的“罪行”进行了揭批,并宣布处死他们全家。

这时,乡亲们都眼含热泪跪到地上,苦苦哀求不要杀人,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六团没有丝毫让步的意思,并准备好了铡刀准备杀害宋金山、宋金钦。

大义凛然的宋金山怒视六团后(已不能说话),自己躺在了铡刀座上,年仅39岁的宋金山就这样壮烈牺牲了。接着敌人又铡死了宋金钦,并将宋金山的妻子(当时怀有八个月的身孕)、嫂子用枪打死。

这时,宋金山十岁的大儿子吓得紧紧抱着六伯父的腿哇哇大哭,后者用双腿紧紧夹住孩子苦苦哀求。残忍的敌人二话没说,将孩子拖出来打死了。当时宋金山年仅三岁的小儿子被母亲紧紧抱在怀里,母亲倒地后被压在了身下,凶狠的敌人用刀狠狠地刺了孩子一刀,孩子即刻昏死过去。

 

  三岁幼子幸免于难,英雄有后夙愿得偿

 

当时,场院内惨不忍睹,整个宋家村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敌人怀疑宋元镇参与中共组织,故撤退时将其带回东范据点进行审查,因宋元镇长期在济南经商,对家中的事情所知不多,审查至凌晨,只好将其放回。

待敌人撤退后,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乡亲们在惨案现场竟然发现宋金山的小儿子苏醒了过来,于是偷偷送到他位于焦桥的姥姥家。第二天,宋元镇胆战心惊地回到家中,怀着悲痛的心情与乡亲们将遇难的五人进行了安葬。据老人讲,宋金山一家被杀害的当天傍晚,天空出现了火烧云似的景象,仿佛是对烈士一家的沉痛哀悼。


(宋金山烈士的英雄事迹已镌刻进历史)


可以告慰烈士的是,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烈士当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杀害烈士的山东保安独立第六团成员也一一伏法,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宋金山幸存的小儿子(取名宋万贵,现头部右侧仍有十多厘米长的疤痕)后来由其姥姥和六伯父宋元镇抚养长大。建国后,宋万贵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上了大学、参加了解放军,先后供职于广东省公安厅、邹平县体育委员会,现退休在家安度晚年。

宋金山烈士永垂不朽!

 

  后记:笔者是听着烈士的英勇事迹长大的,对烈士一直崇敬有加。在清明节来临之际,笔者走访了宋金山烈士的后人及刁宋村老人宋守云、宋修正,在材料整理过程中,邹平县原政协副主席、史志办公室主任曲延庆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郭传宝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