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前亲历者陈德元: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

发布时间:2016-07-20 21:38:38   23853

说起62年前的支前,阳信县劳店乡官庄村陈德元老人依然唏嘘不已:“天天扛着担架跟在部队后面风里来雨里走,在枪林弹雨中穿,能活到现在真不容易!”


抬的第一个伤员竟是老乡  


据陈德元介绍,那次支前,本来是奔着淮海战役去的,但他们到达时,战役已基本结束。于是,他们就跟着部队南下。陈德元说:“那次支前光劳店区就去了一个营,500多人。东西官庄去了12个。西官庄有我和陈炳德、李振华、段德荣等6人。我们是一起去又一起回来的,多次受到领导表扬,也算给咱阳信和山东争了光。”

陈德元所在的担架队是在二道火线上,前线的伤员运下来,到这里经过简单包扎后,再由他们抬到简易医院救治。陈德元和段德荣抬的第一个伤员竟是老乡。

由于第一次抬,虽然枪炮声离得很近,不时有子弹从身边飞过,但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快到目的地时,他们放下担架稍事休息,这时那个伤员说,“真谢谢你们了,你们是哪里的老乡?”陈德元说:“俺们是阳信劳店区的。”那个伤员就说:“哎呀,咱还真是老乡,俺是阳信劳店区陈楼乡的。”这么说着,那个伤员说啥也要下来走几步,说是让老乡少受点儿累。但他们哪里肯让,硬是把伤员放到担架上,将他抬到简易医院。

作为北方人最受不了的是南方的天气,天天下雨,衣裳每天都是湿的,捂在身上难受。陈德元所在的连一多半人捂出了疥疮,那东西长在大腿根,流脓化水,走路不敢并腿,但即使这样每天还要走六七十里路。


过长江差点与国民党军舰碰了头  


过长江时,部队专门挑了一个窄地方。就是这个窄地方,也有十几里路。陈德元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往江边上一站,头都大了。见此情形,有人开始打退堂鼓,不敢过。

陈德元他们6个人一商量,决定过去:“解放军顶着枪子都过去了,咱为啥当孬种不过?”当时,解放军没有军舰,也没有大船,只有坐2个人的小船。而且,虽然江两岸被我军占领了,但江上还有国民党漏网的残兵败将。

为了保险起见,部队选择了让他们晚上过江。那天天刚蒙蒙亮,陈德元他们就坐上了小船,“上了船才知道啥叫‘无风三尺浪’,船到江里后就像一片树叶,忽上忽下,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只有在心中默默祷告,千万别出啥闪失。”

快到对面时,忽听船夫朝他们喊,“快趴下!”原来,船夫从远处密密麻麻的枪炮声中,听出来有军舰的声音。他们刚趴下,就听军舰“呜呜”地过来了,还朝着他们打炮,身边的浪头窜起老高老高。一会儿军舰走远了,船夫才又划船。船夫说,那些人也是瞎放炮,给自己壮壮胆儿。


陈毅司令员对他们的支前工作表示了肯定和感谢  


陈德元介绍说,部队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过了江以后,他们跟着部队去打昆山。昆山是上海的外围,都认为昆山难打,可事实上不到半天(一说两个小时)就打下来了。那里的国民党想坐火车跑,但铁路早就让解放军给毁了,他们坐火车走出没多远,就被解放军的大炮打垮了。打昆山时,陈德元他们抬了一次伤员,再回去时,已经解放了。

打上海时,国民党的心早就散了,所以打下吴淞口后,上海就解放了。陈德元他们休息了一个星期后。领导传下话来说,“往后就是撵着国民党往南跑了,没有大仗打了,你们准备回去吧。”临回来那天,部队里给他们发了复员证、过江证、奖章等,陈德元还立了三等功。在火车站,陈毅司令员、刘伯承司令员给他们开的大会。陈毅司令员说,“谢谢你们了。你们跟着我们打国民党,从山东打到江南,过黄河,渡长江,每天风里雨里的跟着部队前进,真不容易。俺陈毅谢谢你们了。”说着,陈司令朝他们鞠了一个躬,还留下了眼泪。陈德元算了算,可不,几个月下来,转转悠悠咋着也走了有八九千里路了。回家时,陈德元和几个老乡坐的火车。走到哪个车站,都有群众和少先队朝他们喊口号,“欢迎胜利归来”,并送上油饼和热饭汤。见他们一个汗毛也没伤着回到家,村里高兴,雇了尹树生说了三天大鼓书。

(作者:陈德泽 王春利

责任编辑:王光磊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