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滨州援川十周年 | 2008年滨州日报记者的抗震救灾一线见闻

发布时间:2018-05-11 07:27:05   45601 作者:钱杰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按: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10年倏然而过,从“汶川不哭”到“汶川加油”再到“汶川涅槃”,一个崭新的汶川已重新建构。10年前的记忆依然在脑海:2008年7月,时任滨州日报采访中心主任的钱杰同志,是滨州市市级新闻媒体首批赴四川灾区采访的记者。在北川,钱杰看到了震后的惨象,也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救灾故事。尤其是灾难面前,四川人民没有屈服,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纷纷伸出援手,与巴蜀儿女共克时艰。远在渤海之滨的滨州人民,迅速打响了支援灾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战役——


责任,使我忘却艰辛

滨州日报  钱杰


7月21日上午,我接到市援川指挥部和报社领导的指令:作为我市市级新闻媒体首批赴四川灾区采访的记者,克日启程!

此时抗震救灾是在全国压倒一切的大事,作为党报政治记者,第一时间就应亲临一线,震后两个多月才去,我甚至都觉得这个命令来得迟了些。

没有任何犹豫,我抓紧处理完手头的稿件,匆匆给两边的父母挂了个电话,只说三两天就回来。妻子默默帮我打点好行装,清凉油、花露水之类的带了一大堆。因我感冒初起,咳嗽不止,又带了一大包感冒药。

第二天下午,我们飞抵成都,当晚住在绵阳。晚上出来散步时,发现全国各地救援力量都已云集于此,我用相机拍下了一辆贴有“辽宁水利援助安县”标语的满是泥水的越野车。据先期来到的同志说,一个多星期前,绵阳市区街道上还随处可见防震帐篷,现在形势已大为缓和,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和祥和。但就在这天深夜,绵阳又发生一次轻微余震,因我睡得很沉,并没有感觉到。

援川滨州工作人员住的帐篷。

7月23日,我们随胡炳山副市长向我市对口援建的北川县禹里乡进发。行至江油市至北川县都坝山路途中一急转弯处,我们看到一大堆刚从山上滚落的碎石,车辆勉强通过。司机告诉我们就在前一天下午他经过这里时路还是好好的,“这路几乎一天一个样。”一旦突遇余震造成的滑坡,司机的选择就只能是猛踩油门,硬着头皮往前冲,听天由命。

交通极不方便,摩托车是最快的交通工具。

到达禹里吃完午饭后,在指挥部帐篷外,草丛里一条蠕动着的蛇把我们吓得够呛。这里夏天的气候非常奇怪,白天温度高得很,日头毒得能把人的额头晒曝皮,可偶尔吹来一阵风却是又凉又潮。工作人员的被褥都很潮,但白天却不能晾晒,而是要套在塑料袋里。原因就是晾晒根本起不了祛潮效果,反而很容易钻进一些小毒虫,晚上睡觉可就麻烦了。

钱杰在帐篷里写稿。

尽管我们来川后一直是给家里报平安,但现在的信息传播很快,透明度很高。到禹里后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24日早晨,青川发生5.6级地震,北川一带震感较明显。家里的亲人、单位的同事和朋友们马上纷纷打来电话。而在禹里,援建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对每天都要两三次的有感余震已习以为常,称之为“解闷”。我们一律回电说,青川北距北川200多公里,我们没什么感觉。这里风景如画,我们吃得好、睡得香、干活很带劲!

在北川县城采访。

在北川,我们看到了震后的惨象,也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救灾故事。7月30日,我们来到震后的北川县城。尽管此前在报纸、电视、网络上了解到不少北川的情况,但身临其境,还是分外震惊。

在北川县城附近的山腰上,不少群众挂起挽联、陈列香火,遥祭死难的亲友,场面极其压抑。来自安徽颍上的一对五十来岁的夫妻带着小女儿在山腰上痛哭流涕。他们的大儿子在北川做生意,震灾中殉难。祭奠过程中,悲恸至极的母亲几次欲纵身跳下山崖去找自己的儿子。一直陪同我们的北川县建设局公用事业科王官洪科长心情沉痛地告诉我们,北川县建设局四十多名工作人员,当场死亡十六人;他的胞弟、弟媳在震灾中遇难,至今都还掩埋在废墟下。

北川中学变形的小课桌。

在北川中学,我们看到几张被砸得变了形的小课桌上,满满当当摆放着家长们给遇难的孩子送来的糖果、点心。这些孩子们平时爱吃的食物,现在成了祭品。在被厚厚的石灰覆盖的废墟上,还散落着几只鲜艳的文具盒……唉,现在回想起这些,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

进川支援的人民子弟兵。

灾难面前,四川人民没有屈服,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纷纷伸出援手,与巴蜀儿女共克时艰。远在渤海之滨的滨州人民,迅速打响了支援灾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战役。

全国各地、世界各地向震区纷纷伸出援手。

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支用不惜用生命诠释责任和使命的团队。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一声令下,辞父母,别妻儿,驰骋千里,履艰蹈险,义无反顾。市建筑设计院的一位工程师,来到禹里乡的当天,正是七十岁老母亲的生日。父母打电话问他在哪里,他不愿意年迈的老人为自己担忧,迟疑了一下,说:“我在北京”;开发区的一位年轻司机,正在装修自己的小家,接到出发命令,马上把孩子送到老人那里照顾,星夜兼程,开车赶赴四川……在禹里乡的日日夜夜,我为能和这样一群可敬的伙伴并肩战斗,感到万分荣幸。这段不寻常的经历,成为我记者生涯的宝贵财富。

身临一线采访,留下难忘的记忆。

真实是新闻的灵魂,责任是记者的王冠。在抗震救灾这场伟大战斗中,身临一线报道灾区的真实情况,挥洒激情讴歌抗震英雄的壮举,这就是人民和时代赋予我们新闻记者的神圣责任。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使我忘却艰辛,奋力前进,无怨无悔!                                                                                            2008年1026

(注:钱杰同志现为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宣传办主任)




责任编辑:邱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