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滨州援川十周年 | 2009年滨州日报记者走进北川 感受坚强

发布时间:2018-05-11 15:35:00   47241 作者:记者 韩俊亮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按:汶川大地震后,滨州日报先后有4位记者按照上级指示,走进北川采访。2009年,记者韩俊亮赴北川禹里采访,他感触最深的是灾区人民的坚强、全国人民对北川重建的强力支援——


走进北川 感受坚强

滨州日报 韩俊亮

如果不是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我也许至今都不知道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北川这么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2009年6月8日至10日,在汶川大地震一年之后,怀着伤感的心情,带着满满的希望,我踏上了去北川禹里的征程,第一次零距离感受这片历经磨难的土地……

36公里,361个惊险弯道

雨中的禹里

9日早上,我乘越野车从绵阳出发前往北川禹里乡。据司机李师傅介绍, 从绵阳到禹里距离100公里多一点,时间大约在3个小时。主要是从北川擂鼓镇至禹里乡的一段路太难走了,除了越野车别的车上不去。

出了绵阳城,天空中飘起了细雨。一个小时之后,到了擂鼓镇,我们的车队转入了一条泥泞的道路,这就是传说中的擂禹路。因为雨多雷电多,当地人戏称“雷雨路”。

这时,雨越下越大,道路十分泥泞。越野车驶出四五公里后开始爬坡,顺山谷盘旋而上。路的左边是高耸入云的大山,地震时造成的山体裂痕依旧十分明显,松垮的泥土,滑落的碎石,还有横七竖八倒在半山腰的枯树残枝;路的右边是深深的峡谷,山上滚落的巨石,被洪水冲下的废砖烂瓦,形如一座座小山丘。这是一条泥土路,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很少,大部分是越野车。在路的两旁,不时有穿着黄色衣服护路工人在平沟壑、排稀泥、防滑坡、淬碎石……

绵阳至禹里道路难行

擂禹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有些路段非常陡且有急拐弯。汽车行驶在上面颠簸得很,路上不时可见从山上滑落下来的一堆堆石头,不断有警示牌提醒我们:小心落石,观察通过。越往上走,雨越大,路越来越险,气温越来越低。我感觉两耳发胀,有点恶心。李师傅说,这到了山顶,海拔在2200米左右,翻过了山就到了禹里。

下山时,迎面过来一辆越野车,我们只好向后倒,找一块比较宽的地方,贴到路边了,对面的越野车小心翼翼贴着我们的车过去了。到了禹里,用了两个小时。李师傅说,这算很顺利的,没有堵车。一般都得三四个小时。

这一路上,记者数了数,从上擂禹路开始,到达终点禹里乡共计36公里的路程,就有361道弯,大部分转弯处半径较小,其中弧度最小的仅有30度,是最危险的地段,这种地段占了所有弯道的近四分之一。

“你们这就很幸福了!我们去年来禹里时,震后需绕道都江堰市、汶川县、茂县,全程顺利的话需要8个多小时。”滨州市援川前线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孙宝伟说。他是去年7月来禹里的。

据了解,擂禹路是第二炮兵某工程团用了半年时间才打通的一条通往禹里的“生命线”。因为路太险,不时发生事故。在返回时,我们指挥部的一辆越野车就滑出了公路撞到了山坡上,万幸的是没有人受伤。

山路崎岖难行

滨州市援川前线总指挥张英峰告诉我们,前不久,省援川办的李主任前来禹里指导工作,回去后就说,擂禹路是他有生以来走过的最危险的一条路,并告诫大家今后不要走这条路。

人们常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走了擂禹路,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

老北川,难忘的悲痛

一道铁门,将老北川与世隔绝。

在北川老县城景家山村道拐口处,当地群众用建筑钢架在山坡上搭建了两个平台,以方便回乡缅怀纪念的北川群众和游客俯瞰北川县城,并取名望乡台。走上望乡台,经受5·12特大地震和9·24洪水泥石流肆虐的北川县城尽收眼底。

俯瞰禹里

虽然大地震已过去整整一年,但目睹地震遗址,仍然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面对眼前的一切,我们见证了什么叫山崩地裂,什么叫地震无情。

我们进入了北川老县城,首先看到的三辆被砸得面目全非的汽车。像小山一样的石头,几乎堵塞了全部路面。而穿过滚石阵,后面的景象让人目瞪口呆——水泥路面高高隆起,成房脊形,路旁就是高到几十米的深渊,一栋三层老式楼房孤零零地躺在深沟中间,8级地震的威力在此显露无遗。

北川老县城

尽管这场震惊中外的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了、尽管我早就从报纸电视上看到过很多血雨腥风的报道,可当我亲临灾难现场的感受还是大不一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满目疮痍、惨不忍睹的一片废墟,到处是残垣断壁,随处可见被砸坏的车辆、家具,70%以上的建筑物因地震垮塌,没有倒塌的楼房大多被淤泥掩埋了数层,离我们最近的一幢六层楼只有两层露出了地面。“这楼被9月24日的泥石流淹了。”和记者一起进入遗址的北川县政府的工作人员介绍。

5.12地震一周年纪念

距铁门外五十米的山坡上就是北川中学,废墟已被警戒线围起来。“深切悼念5·12地震遇难同学”的横幅在风中飘荡,旁边的废墟上,能看到残缺不全的学习用品,还有大大小小的窟窿。我的眼睛湿润了,不是亲眼所见,文字无法描述出北川的惨况。

陪同我们的北川县委书记陈兴春指着山坡上的几座摇摇欲坠的楼悲痛地说,那就是我们县委县府的办公楼和宿舍楼,好多同志都埋在了下面。

此时,北川县副县长、禹里乡党委书记杜勇的眼圈湿润了。杜勇的妻子至今还埋在北川县城的废墟中,跟了他6年的秘书也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消失于瓦砾中。9岁的女儿在废墟下被埋两天后才被救出,住进医院。

杜勇一直忙着灾后救助工作。等他返回县城再看一眼埋在废墟里的爱妻,但是,北川已经封城。后来,他又挑起了禹里乡党委书记的重担。杜勇一直超负荷工作,但他脸上总挂着笑容,一副乐天派的模样:“悲伤已经过去,我们干部要带头,整天愁眉苦脸会影响到群众的情绪!”说归说,每次到县城,他都忍不住流下泪水。据了解,像杜勇这样经历的干部,北川还有很多。

5·12特大地震一周年的悼念

穿过四川纪念512特大地震一周年的大门,我们来到大地震纪念碑前。北川县的工作人员沉沉重地告诉我们:纪念碑的下面掩埋遇难同胞遗体,有一万多具。这里已经摆满了不少鲜花,亲人们用鲜花来祭奠这些像花一样逝去的生命,希望他们的灵魂在天堂安息!

在纪念碑对面的山坡上,滚落的乱石堆中,一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它似乎象征着在灾难面前永远也震不倒的北川人民,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此时此刻,看到此时此景,我相信即便是满目疮痍的群山,也不能阻挡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脚步!

新北川,破土而出

在北川,我感触最深的是灾区人民的坚强。震后从绵阳通往禹里的路上,“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这句标语随处可见。经历了大灾大难的北川人,掩埋好亲人的尸体,揩干净身上的血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山东人民一道共建美好家园。在他们平静的表情背后,是绝不向震魔低头的坚强!灾区人民的坚强,总是在不知不觉地鼓舞和激励着我们。

北川新县城效果图

在禹里街头,记者看到,道路上挖掘机轰鸣,滨州援建的街道已经破土动工;圆木、砖块、沙石等建筑材料堆满了各家院落,有的房屋已基本上修建好了,有的还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在青石板的路上,不时有追逐打闹的儿童。不远处山坡上的学校里,传来阵阵的读书声。

在去老县城的途中,我们看到幸存下来的灾区人民摆着小摊子,卖着北川地震时的纪念碟子、照片以及有关地震的书籍,还有北川特色小吃,许多游人在摊位前驻足观看、购买。在他们的脸上我们已看不出悲伤,看到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看到的是他们对祖国的真情回报。

滨州援建的项目效果图

一路上,那“山东好兄弟,北川感谢你”、“山东援建,大爱无疆”、“滨州与禹里人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等醒目标语,每一句都凝聚着中华儿女对灾区人民的牵挂,每一句都是那么的促人奋进,那么温暖人心,这更加坚定了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

记者随后来到安昌河畔的新县城建设工地,这里是车声隆隆,尘土飞扬。在离公路100多米的河坝上,一块写有“一定要把北川建设好”巨幅宣传牌预示着新北川的诞生。

正在施工的禹里街道

据悉,北川县可供建设和耕种的平地不足千分之三,在有些乡镇村民找块平地建房子都很难,我见到的一些房子一角悬空,用一根石柱支撑着。北川县城需要异地重建,但整个北川县境内连几平方公里建县城的地方都不好找,省里只好调整规划,把毗邻的安县的安昌和永安两镇划到北川,取名永昌建设北川新县城。

6月8日,山东援建北川新县城暨产业园区首批项目开工 ,根据北川重建发展需要,山东省确定了北川新县城和产业园区共6大类工程59个援建项目,包括山东大道等道路设施和农业示范园区等基础设施项目。滨州就负责安昌河的衬砌工程。

我们走进新县城工地附近的新县城规划建设展示厅。厅内墙壁上悬挂的一幅幅图片向我们描述了未来北川新县城的美好蓝图。许多北川的群众从远处来赶来看他们的新家乡。

陈兴春指着新县城的模型满怀信心地说:“按照温总理提出的‘要把北川县城建成标志性工程,成为城建工程标志、抗震精神标志和文化遗产标志’的要求,我们制定了《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按照这个规划,三年内,北川将初步建成一个能容纳5万人,功能比较齐全,以旅游业和新型工业产业为支柱,具有鲜明的羌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化新县城。”

“北川变成了一片废墟,北川完了!”这是汶川大地震后北川给外界传递的一个信息。

如今,北川却要告诉世人这样一条信息:震后一年的北川,已经从废墟中站了起来!一个崭新的北川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2009年10月

责任编辑:王志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