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滨州成长足迹:1960年胡耀邦视察孤岛造林途经北镇与当地干部合影留念

发布时间:2019-07-22 08:25:15   65027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编者按:7月7日起,滨州网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滨州成长的足迹》大型专题报道,将持续到国庆节。敬请收看!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更是推动“富强滨州”建设的奋斗之年,滨州发展将掀开新的一页。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此,引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六问”之“梦想之问”——在滨州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梦幻之旅”的成功实践。在苦海沿边的烂泥滩上建设滨州港曾是一个梦,几十年干下来,梦想变成了现实;把一个个大土坑、一片片低洼地变成“四环五海”,十几年干下来,梦想变成了现实;曾经是光秃秃、白花花的盐碱地,十几年的“林水会战”干下来,变成了林河湖草生态系统完善的园林城市,梦想变成了现实······

让我们一起深刻回顾1949年以来,在滨州这片热土上曾经的奋斗足迹,也期望无数前辈的奋斗成为我们前行的强劲动力。】

年度大事

1.1月1日,根据国家制定的黄河综合利用规划要求,黄河王旺庄枢纽工程动工兴建,并举行万人开工典礼,中共淄博地委第一书记兼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王成旺到会讲话。全部工程包括南北引水闸、拦河泄洪闸、电站、船闸、拦河坝等,共调集干部141人,工程技术人员834人,工人2500人,民工4.1万人,到年底已耗资1156万元。翌年停工缓建。1962年废弃。

王旺庄水利枢纽工程全图(资料片)

2.2月8日,淄博专区大批青年赴渤海荒滩兴建大面积林业基地。淄博专区九县市的15000名青年组成远征造林师,开赴大孤岛开发荒滩,植树造林。13日,山东省青年开发绿化渤海荒滩誓师大会在孤岛举行。李范代表共青团山东省委将一面绣有“绿化渤海荒滩的尖兵”的锦旗授予在孤岛建起山东省第一个机械化林场的淄博远征造林师。 

3.3月8日,胡耀邦来淄博专区视察工作。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在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林萍、淄博地委第一书记王成旺的陪同下,赴大孤岛慰问了淄博远征造林师,参观了蒲松龄故居。10日下午,胡耀邦在团地委机关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勉励青年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和将来实现共产主义而奋勇前进。

4.3月10日,山东省农业中学现场会在邹平县召开。山东省副省长余修、教育厅厅长李芸生、淄博专署副专员王健民等出席了会议。

5.沾化县富国小学、沾化县泊头公社季姜大队幼儿园、邹平县南范业余文艺创作组、惠民中心医院被授予“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北镇师范杨鸣岐、北镇农校叶志民、邹平乐礼幼儿园邓红凤、博兴县小营油棉厂曹金刚、邹平韩坊糖厂颜世发被授予“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往事钩沉(一)

胡耀邦视察孤岛造林大会战

途经北镇与当地干部合影留念

1960年1月,共青团山东省委响应省委“开发黄河口渤海荒滩”的号召,组织全省数万名共青团员和优秀青年,于2月中旬开赴黄河口大孤岛,进行垦荒造林大会战。其中,仅共青团淄博地委组织的“淄博远征造林师”就有15000人之多。他们浩浩荡荡地来到人烟稀少的孤岛后,砍荆条,搭窝棚,挖土井,喝咸水,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以满腔热情和冲天干劲打响了建设山东省第一个机械化林场的战斗。

照片中前排右起第四人为胡耀邦。这是他惟一一次来滨州(北镇)时的留影。

就在这时,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于3月上旬来山东视察青年工作。当他听取了团省委负责人关于孤岛造林大会战的情况汇报后,认为这种做法很好,值得提倡和推广,并表示一定要到现场亲眼看一看,慰问那些披荆斩棘绿化祖国的青年拓荒者们。

3月8日,胡耀邦在时任团省委第一书记林萍、淄博地委第一书记王成旺的陪同下,由济南经张店,于中午时分来到淄博专区所属惠民县机关驻地北镇。在此就餐稍事休息,并应邀与县机关部分干部青年合影,于是留下了这幅珍贵照片。其中,前排右起第四人是胡耀邦,第三人是王成旺,第五人是林萍。从整幅照片看,留影人个个表情自然,坐次亦不严格讲究,表现了胡耀邦平易近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高尚风范。

当日下午,胡耀邦一行驱车赶往位于孤岛的垦利县委驻地友林。晚上,听取了县委书记姜芳萍的工作汇报。9日上午,胡耀邦等人直奔造林工地现场。他与正在干活的团员青年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劳动生活情况,勉励大家安心劳动,不放松学习,以最大的决心和干劲如期完成任务,让荒滩变绿洲,孤岛变宝岛。被青年们的劳动热情所感染,胡耀邦不顾旅途劳顿,毅然脱下大衣,拿起铁锨,与青年们一起挖坑,亲手栽下了几棵小叶杨树,以示对青年们的褒扬和鼓励。

9日中午,胡耀邦结束对孤岛林场的视察,返回垦利县委驻地后,还应县委领导的请求,挥毫泼墨,在两张白纸上题写了两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诗篇。其一是:“青年干得欢,大战渤海滩,造起万顷林,木材堆成山。”另一首是:“黄河万里送沃土,渤海健儿奋双手,劈开荆棘建新舍,定教荒岛变绿洲。”

(本文发表于本报2012年10月30日第五版,原题《52年前胡耀邦曾来滨州》,作者为孙向忠)

往事钩沉(二)

王旺庄水利枢纽:滨州治黄的一次尝试

在滨城区和利津县交界的黄河滩内,伫立着24堵“石墙”, “石墙”内裸露着锈迹斑斑、扭曲变形的根根钢筋。这些石墙,就是当年盛极一时的王旺庄拦河枢纽工程的遗迹。

王旺庄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在当时堪称“高大上”

《惠民地区黄河志》写到:遵照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综合规划报告》和相应决议的精神,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和省区,根据黄河规划,对第一期灌溉工程进行勘测设计和施工。采取“节节蓄水,分段拦泥,尽一切可能把黄河水用在工业、农业和运输事业上”的方针,实行梯级开发,规划确定在黄河干流上兴建多级拦河枢纽工程,王旺庄枢纽是44个梯级最后一个。根据黄河综合利用规划要求,王旺庄枢纽工程包括南北引水闸、拦河泄洪闸、电站、上下游通航船闸、穿黄船闸、防沙闸、拦河坝、防洪堤等。

作为滨州第一本黄河志《惠民地区黄河志》编纂者之一的高庆久说:“按照当年对黄河下游综合利用规划的要求,王旺庄枢纽主要是为了满足黄河南北两岸900万亩土地灌溉的需要而建设的。同时,人们还希望它能够沟通黄河干流及两岸的航运,结合下游渔业用水,举办小型水电站。”

根据设想,王旺庄水利枢纽工程全部建成后,可保证惠民地区黄河两岸650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提高张肖堂、刘春家引黄渠首枯水引水位,以利两灌区灌溉;打渔张、韩墩两灌区修建总干枢纽和中小型水库,调节灌溉、航运和小型发电;南北穿黄闸沟通桓(台)、无(棣)运河、环海运河,有利国防交通;顺黄河通航轮船,铁路、公路在黄河两岸沟通,发展运输事业;拦河枢纽发电2600千瓦,为生产生活服务,保证海口及沿海用水,大力发展渔盐业。

工程遗址(资料片)

对泥沙问题严重估计不足,造成工程最终“烂尾”

1960年1月1日,黄河王旺庄水利枢纽工程在博兴县王旺庄举行万人开工典礼,中共淄博地委第一书记兼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王成旺到会讲话。全部工程包括南北引水闸、拦河泄洪闸、电站、船闸、拦河坝等,共调集干部141人,工程技术人员834人,工人2500人,民工4.1万人。

一位住在附近的李姓村民回忆,自己十来岁时常看到大人们在施工现场忙碌。“当时是从两个村子之间挖了一条300米宽、好几公里长的引河,用土坝拦了起来,准备修水闸让黄河顺着引河绕个弯再流到下游去。”

治理荒碱洼。

从1960年1月开工至年底,拦河土坝、拦河闸防洪堤、生产堤、引河等挖筑土方工程共完成280多万立方米,仅占计划的47%;混凝土浇筑工程完成3.8万立方米,占计划的95%;石方抛砌工程完成1.8万立方米,占计划的14.6%;实用工日275万个,占计划的48%;耗资1156万元,占计划的74%。

据资料记载,当时人民生活已经十分困难,劳力不足,病员增多,给养贫乏,民工情绪不稳,物料供应及运输不及,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在左倾思想影响下,却欲罢不能。

而在年近八旬的高庆久眼中,经济上的困难绝非“病根”,激进思想“绑架”下的不科学不理性决策,才使得失败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当年,人们对自然认识不深刻,对黄河泥沙问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是造成枢纽最终“烂尾”的根本原因。

除保留两岸引黄灌溉工程外,拦河枢纽工程全部废除

1961年,该工程被列入停缓建维护工程项目,1962年中共山东省委下达指示,王旺庄枢纽工程停建,机构撤销,人员调离归队,财产物料移交惠民地区水利建设指挥部。1962年汛期,河道恢复正常泄洪。

1956年兴建的打渔张引黄闸干渠和韩墩引黄闸干渠,作为王旺庄枢纽工程配套工程,直到今天仍在发挥功效造福百姓。

“当时经济落后和科技水平不高,前苏联专家对黄河泥沙量估计严重不足,而绝大部分人,对外来和尚念的经,却深信不疑。”高庆久说,“人们认为,只要三门峡建成了,那黄河上游的泥沙就被拦截住,下游就再也没有什么问题了,可以大刀阔斧地搞水利建设了。殊不知,前苏联专家只是机械和教条地将本国经验搬到中国来用,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  

撰稿:田政

参考资料:朱庆光、郭笑《王旺庄遗迹:滨州人治黄的未竟梦想》,《滨州地区志》、《惠民地区黄河志》

责任编辑:杨孟子

网友评论

快乐 2019-07-23

886 2019-07-22

伟伟 201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