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是滨州重点项目建设元年!这年蒲园开放,首日涌进万名游客

发布时间:2019-08-27 08:45:29   54305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编者按:7月7日起,滨州网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滨州成长的足迹》大型专题报道,将持续到国庆节。敬请收看!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更是推动“富强滨州”建设的奋斗之年,滨州发展将掀开新的一页。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此,引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六问”之“梦想之问”——在滨州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梦幻之旅”的成功实践。在苦海沿边的烂泥滩上建设滨州港曾是一个梦,几十年干下来,梦想变成了现实;把一个个大土坑、一片片低洼地变成“四环五海”,十几年干下来,梦想变成了现实;曾经是光秃秃、白花花的盐碱地,十几年的“林水会战”干下来,变成了林河湖草生态系统完善的园林城市,梦想变成了现实······

让我们一起深刻回顾1949年以来,在滨州这片热土上曾经的奋斗足迹,也期望无数前辈的奋斗成为我们前行的强劲动力。】

年度大事

1.1月20日,经地区交通处和沾化县交通局、航运公司积极筹备,从无棣东风港试航大连港和营口港成功。1987年3月,正式通航。

2.1月20日至21日,全区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有关指示,在农村有领导、有条件、有步骤地推行“独女户”间隔式生育。

3.2月19日,行署第三次专员办公会决定建立惠民地区电视台。1987年10月1日建成试播,1988年5月1日正式开播。

4.3月3日,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确定1986年八个重点建设项目: 滨州电信大楼、滨州化工厂热电站、滨州毛纺厂、黄河大桥接长工程、北郑路滨县段接线工程、张北路博兴段四桥改造工程、济青公路邹平段改线工程,总投资7200万元。

5.5月10日, 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李丰山烈士追悼大会在惠民县城召开。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军分区领导及烈士所在部队领导,烈士家属,县乡干部和群众共2000余人参加大会。

6.5月10日至20日,滨县民间剪纸在北京工艺美术学院展出。  

7.7月4日至6日,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到惠民地区检查指导工作,听取了地委、行署领导关于全区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察看了滨州活塞厂、沾化万亩养虾池、黄河引桥工程和滨州市容,就发挥当地优势,搞活经济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8.7月14日至16日,为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促进经济协作,地委、行署在北京召开首次经济技术信息发布会。行署专员王道玉等地区领导及在渤海区工作过的住京老同志参加会议。会上,惠民地区与北京市西城区确定意向性的经济和技术协作项目38个,签订了关于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技术协作关系议定书。

9.7月18日至21日,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在滨州召开扩大会议,将渤海黑牛列入全国八大名牛、十大良种之一。

资料片

10.9月30日,滨州市举行蒲园开园剪彩仪式。滨州蒲园于1985年5月动工,总投资400多万元,占地24公顷。省委书记梁步庭为之题写匾额。

11.10月24日,“引黄济青”工程惠民地区段正式开工。渠首从打渔张引黄闸起,经博兴县蔡寨、庞家、纯化、陈户、寨郝等乡镇,由阎坊乡进入东营市广饶县,区内全长42公里。区内工程有300多名指挥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及5万多名民工参加,共完成土石方750万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4.07万立方米,投入工日120万个,永久性占地1.1万亩,总投资约1亿元。1989年11月25日开闸放水,惠民地区暨博兴县在博兴县城隆重举行引黄济青工程胜利通水祝捷表彰大会。

12.10月31日 明朝农民起义女领袖唐赛儿跃马舞剑大型塑像在滨州黄河公路大桥北端落成。塑像连同基座高40米,塑像高31米,重4.2吨,外部由2.5毫米的紫铜板焊接而成,内部为不锈钢骨架。此为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时代印记

1986 滨州重点项目建设元年

翻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若干滨州史料,在1986年赫然出现了“重点建设项目”这一名词。“1986年,惠民地委、行署第一次提出建设重点项目,当年共有8个项目,”2014年8月26日,记者采访主持1986年重点项目建设的时任惠民行署副专员赵延孝同志时,从他的言谈中印证了“1986年——滨州重点项目建设元年”的准确性。

八大重点项目之一——电信大楼(资料片)

基础设施是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赵老介绍:1986年,是国家“七五计划”第一年,那时的滨州,农业不先进,工业刚起步,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相当落后。基础设施的落后成为制约滨州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当时,国家的大势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全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4年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国家的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惠民地委行署深入贯彻党中央决定,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发展,提出加快工业发展,扩大工业规模,加快发展速度,提高经济效益。赵老说:“从1986年,一直到九五计划时期,滨州掀起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高潮,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而加快发展工业,基础设施是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地委行署多次召开会议讨论重点项目建设问题。”

八个项目入选当年建设重点

惠民地委行署最终确定的1986年八个重点项目是:滨州电信大楼,土建6568平方米,初装自动电话交换机5000门,终装容量1万门;长途电话线路初装258条,终装660条,总投资450万元。要求年底完成大楼主体工程。滨州化工厂热电站,总投资1370万元,共两台机组,装机容量6000瓦,要求10月1日投产一台,年底两机组全部投产。滨州毛纺厂,一期粗纺纱锭1200枚,毛纺织机40台,年总产量60万米。总投资940万元。要求7月1日试车,年底全部开启设备。黄河大桥接长改建工程,要求1986年国庆节建成通车。滨州市渤海五路改建工程,全长2.4公里,路面宽30米,投资420万元,要求1986年国庆节正式通车。北郑公路滨县段接线工程,全长16.6公里,路面宽11米总投资366万元,要求7月完成路面工程,年内完成桥涵改造27座\397.6米任务。张北铁路博兴段四桥改造工程,即柳桥、博昌桥、溢洪桥、支脉沟桥。四桥全部加宽到23米,总投资450万元,要求年内通车。济青公路王潍段邹平段改线工程,全长10.9公里,路面宽14米,桥涵72座,投资概算300万元,要求年内建成通车。

为什么这八个项目能够入选当年的重点建设项目目录呢?且看1980年代的滨州概貌。

先说电话通信,赵老说,那时的滨州用的还是“摇把子”,“人们打电话只能先打到电信局的总机,告诉话务员你要的单位,话务员用手工的方式进行线路连接。由于中转环节太多,一处有问题,电话就没法打通,那时滨州打北京的长途好了1个小时,不走运的时候的一天的功夫”。

用电方面,1965年,北镇建起专区第一个110千伏变电站,是从张店引过来的。但到1980年代,电力非常紧张,企业不能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有时要让为人民生活用电而限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厂生产和效益。

交通方面,1983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很少,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干线公路也没几条,乡村柏油路更是空白,公路状况落后,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北镇南出口的黄河大桥,1972年建,只有主桥没有引桥,凡遇黄河洪水,主桥以北路面及整个滩地淹没,致使南北交通中断,严重影响生产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北镇西出口,北镇到济南自解放后20多年一直没有直达路,从北镇去济南不走南路,就走北路。走南路要从北镇到张店向西或到淄川向西到济南。走北路要从北镇到惠民、再经商河、临邑到济南。走南路北路都至少半天功夫。市区内的黄河二路渤海五路坑坑洼洼,路面破损严重车辆行驶困难,直接影响到西到济南北到京津唐道路的畅通。

这样的背景下,要加快经济发展,1986年的八个重点项目真的是需要迫不及待解决的大问题。地委行署强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确保全区八个重点建设项目按时建成投产发挥效率。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八个重点项目建设

1986年3月3日,惠民地区行署召开了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地委副书记刘殿金,行署副专员胡安夫、赵延孝,地区计委、建委、经委、财政、物资、金融和滨州市、滨县、博兴、邹平县政府负责同志,八个重点建设项目和主管负责部门的负责同志。

会议指出,抓好重点项目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振兴全区经济的实际措施,符合集中优势打歼灭战的方针。地位行署从全区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在七五计划第一年集中抓好八个重点项目有着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确定行署副专员赵延孝分工八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好各方面关系。需要协调处理的事情,有赵延孝主持,苗仲德、蔡玉昌、赵春江、阎启俊、郭宝玉等参加,及时解决研究。重大事情协调解决有困难的,再提交专员办公会以及地委讨论解决。各级各部门都要把8个重点建设项目列为自己的工作重点,纳入议事日程。各级负责人不仅要检查督促和指导,还要深入第一线帮助基层研究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会议要求,邹平、博兴、滨县、滨州市和地直各部门要本着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精神,认真组织力量,抓紧抓好。财政、银行、物资、劳动、施工和各业务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密切配合,主动协调,为重点项目提供优质服务,按国家计划和建设进度及时提供贷款、资金,搞好物资供应。监督建设单位合理使用资金和物资,使国家的每一分钱都能发挥应有作用。

物资匮乏,资金匮乏,技术匮乏,在这样的困境中一样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八大重点工程建设。

滨州化工厂热电站项目建设过程中,赵延孝先后7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解决困难。1986年1月7日,化工厂热电项目与内蒙古电力安装公司签约安装,8月全部开工。整个工程建设速度快,质量好,9月初在滨州召开了全省小型热电现场会,推广滨州化工厂热电建设经验。项目装机容量为3000千瓦机组两台,很大程度缓解了滨州化工厂用电紧张状况,也给滨州企业自建电厂增添了信心。

城区内的渤海五路路面破损严重,赵延孝跟当时的公路局局长杨成敏商量,无论多困难,都要把这条路修起来。1986年省交通厅厅长赵为武来检查工作,对滨州的工作支持,解决230万元资金,当年黄河二路和渤海五路就修好了。黄河大桥北引桥1987年建成通车,改造后黄河大桥全长2932米、124孔,比原来增长1541。39米,增加80孔,从此大桥通行无阻,再也不怕洪水漫滩了。

1986年北郑路滨县段建成通车。之后去济南再也不用“走南闯北”了。1986年及随后的几年里,八个重点项目一一保质保量完成,毋庸讳言,这些项目为当时的惠民地区加快发展经济发展砸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积累了经验。 

撰稿:邱芹 卢艳

往事钩沉(一)

蒲园开放首日涌进万名游客

据《滨州地区志1979-2000》记载,1986年9月30日,滨州市举行蒲园开园剪彩仪式。滨州蒲园于1985年5月动工,总投资400多万元,占地24公顷。省委书记梁步庭为之题写匾额。

蒲园,滨州第一个城市公园,独特的黄河桥头公园,一座由老蒲城演变来的水边公园。它一度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公园,在28年的历史中,它陪伴了几代人滨州人的生活,它创造了许多个滨州生活第一次:它是我市首个儿童乐园,引进了滨州第一台意大利冰激凌机,迎来滨州首架真飞机,建成滨州第一个商业游泳池,第一个旱冰场。在这里,多数滨州市民头一次喝到速溶咖啡,第一次看到假山和裸女雕像……

蒲园开放首日,创造了日进游客万人的纪录

说起蒲园,不得不提蒲湖水库,而说起蒲湖水库,又不得不提900年历史的老蒲台县城。蒲台县始设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撤销于1956年3月。当1850年黄河抢夺大清河河道开始,蒲台县日渐被侵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蒲城各村逐渐搬出,老县城成为一片水洼。1981年,蒲城水库开始修建。而随着北镇黄河大桥引桥的修建以及蒲园、蒲湖风景区的修建,滨州首座人民公园呈现在世人面前。

摄影:李建国

蒲园管理处第一任主任鞠先生说:“蒲园的价值何在?要从整个滨州历史来看,那时候,市民这样描述滨州市容,‘臭水沟太阳晒、柏油马路黄土盖、烈士陵园谈恋爱、电话不如跑得快’。而蒲园让孩子们有了玩处,恋爱的青年有了安静的地方,老年人有了健身的场合。”

1986年10月,蒲园正式建成开放,开放当日创造了日进游客万人的纪录。不仅是老北镇居民,还有远至博兴、广饶、惠民等地的游客闻名而来。五分钱一张的门票,三毛钱一只的冰激凌,五毛钱一杯的速溶咖啡,在黑白电视机上玩的魂斗罗游戏,让人影变形的哈哈镜,这都让滨州市民印象深刻。大门口北侧的门市部引进了滨州第一台意大利冰激凌机,为尝到来自异国他乡的新鲜风味,游客们排起了长队。

蒲园的游泳池当年是个时髦场所,敢于第一批下水的女青年来自北纺等单位的青岛家庭。蒲园风景区管理处主任沈波回忆,那时公园还负责出租泳衣泳裤。女式泳衣都是连体样式,裙子也不短,而今天的三点式在当时不敢想象。蒲园也是当年交谊舞传播场合之一,沈波介绍,那时最好的舞者是文革前就学舞的老者,男青年不敢邀请陌生女孩子来跳,只好与老太太甚至是同性来搭档。

自控飞机是建园之初就有的“高级设备”

进入蒲园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玻璃钢制成的金色毛主席塑像。这尊容易勾起历史记忆的塑像,是1994年由滨州(北镇)柴油机厂捐赠的,花岗岩做成的底座则是博兴一家石材厂免费建造。在毛主席塑像背后,是山水相依,绿树相伴的“将军峰”景点。1985年建园时用碎石堆砌了这座假山,第二次改造后命名为“将军峰”。在2009年蒲园大改造中,则在原有的基础上,用钢筋制成框架,浇盖混凝土,做成塑石,塑石颜色处理为豆沙色。

蒲园内有一架部队退役的歼教5型教练飞机,这是1986年沈阳军区赠予蒲园的,也是“降落”在滨州的首架真飞机。在园林景观区偏东的自控飞机,是建园之初就有的“高级设备”,这套能自己控制升降的组合装置,曾经给无数滨州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建园之初,公园购置了自控飞机、动物狂欢、游龙戏水、小灵通、宇航车等五大游乐设备,当年曾被人们誉为公园“五大件”。这是带孩子逛蒲园必须感受的项目,周末坐自控飞机要排起长队购票等候。随着公园的几次改造,原有的五大件已经撤掉了四件,自控飞机是惟一留下来的。现在,公园对“自控飞机”外表进行了装饰,内置机械部分也进行了更新改造。

蒲园将逐渐完善功能,成为大型旅游景点

赏月亭下,低头奋蹄的铁牛朝水伫立。时任地区计划委副主任的孙现夫老人介绍,为了改变滨州当时的落后面貌,滨州领导干部跑项目跑资金,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倾注心血建设滨州。建设蒲湖水库时,滨州干部群众齐上阵,不喊苦不叫累,凭着革命的“老黄牛”精神建成了这座水库。为了纪念蒲湖水库的胜利建成,负责项目建设的刘之申副专员提议搞一个牛的雕塑,体现滨州干部群众的老黄牛精神和滨州领导干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寓意。除此之外,民间也有传说该牛还有防洪镇水之意。

据侯玉杰、孙明编著的《刘之申》一书记载,为倡导建设蒲园的儿童乐园,刘之申夫人还捐出了500元钱。刘之申原本设想中的蒲园要更加宏伟。他曾设想建设一座跨黄河的大型公园,南桥标为两座黄河三角形标塔,从塔底开始计划由乍启典等画家从黄河源头画起,绘成完整的黄河入海流巨幅画作,标塔高45米,内设转梯,登上可壮观黄河。

蒲园东门门口,是国道205的故道,往北百余米的大桥,则是原来进出老滨州的重要桥梁。该桥于1972年建成,1985年底,新205国道改造通车后,老桥退役,但留在蒲湖风景区的这段桥梁成了人们回望老滨州历史的标点。

沈波说,蒲园是滨州城区面积最大、建园时间最长、植被种类最多、功能最完善、生态环境最和谐的一处综合性公园,独特优势明显。他这样展望:蒲湖风景区将跳出老蒲园,日渐完善功能,走向吃住行游玩购为一体的大型旅游景点。

撰稿:刘清春 常梅玲 王红霞

往事钩沉(二)

唐赛儿塑像:曾经的城市标志

据《滨州地区志1979-2000》记载:1986年10月31日,明朝农民起义女领袖唐赛儿跃马舞剑大型塑像在滨州黄河公路大桥北端落成。塑像连同基座高40米,塑像高31米,重4.2吨,外部由2.5毫米的紫铜板焊接而成,内部为不锈钢骨架。此为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在高高的黄河堤坝上,31米的塑像一度成为滨城区的制高点。又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多年来,唐赛儿塑像一度被视为滨州的城市标志。

摄影:张中梁

作为雕像制作全程见证者之一,原滨州电视台副台长张中梁回忆:“在北引桥建设过程中,滨州黄河大桥总指挥刘之申等人就有树立雕像的设想。除唐赛儿,还有老渤海精神等主题选项。在当时领导、专家的反复商量后认定,女英雄唐赛儿的老家就在桥头水库底下的老蒲城,她的故事在百姓心中流传甚广,她是最适合立在桥头的人物。”

在征集到的小样中,有写实、写意、抽象等多种类型的唐赛儿设计图。张中梁说:“刘之申思维超前,看中了略带抽象色彩的设计图,如战马雕像都有变形,更有动感和冲劲,很有些现代派风格。这在当时产生了不少争议。塑像材料可以选择大理石或者是水泥,但刘之申等人坚持选择了相对造价更高的铜像。这些超前思维让这座雕像更富有价值。刘之申还曾想在唐赛儿底座制作渤海英雄浮雕,但考虑到大桥行车安全,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

建成后,该塑像立即成为当时滨州乃至山东黄河段的一个地标性景观,很多过往大桥的人都要在塑像下拍照留念。后来,滨州制各种邮品和各机关企业自制的礼品袋大都选择将该塑像作为形象标识,“唐赛儿塑像”甚至被印在了小学生作业本上。

据侯玉杰、孙明编著的《刘之申》一书介绍:除了这塑像,刘之申还主持建设了唐赛儿祠、巾帼英雄纪念碑。1986年,我区文艺爱好者还根据唐赛儿书记编写了电视剧剧本,省广播电视厅决定拍摄5集电视连续剧。那么,唐赛儿何许人也?

史料显示:唐赛儿(1399~?),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领袖,山东滨州蒲台县人。1420年(永乐十八年)在益都(今青州)卸石棚寨率众起义,震动京师,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

明初,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相传,唐赛儿是蒲台县人,林三之妻。林死后据说唐偶得一石匣,内有宝剑兵书,唐研习后通晓法术兵法,以传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数千,于永乐十八年二月(1420年)在益都卸石棚寨(今青州市境内)起事。

唐赛儿起事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军队,杀了青州都指挥使高风,各地民众纷纷响应。朝廷派出京师精兵,由安远候总兵柳升与都指挥刘忠统领,前来征讨。明军仗人多势众,包围了唐赛儿山寨。唐赛儿假作投降,乘机夜袭官军。明军大乱,刘忠战死。唐赛儿突围而出。唐的部众攻下莒州、即墨等地,包围安邱。唐赛儿部最后被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击溃消灭。

唐赛儿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性起义军领袖而为国人熟知,其剪纸为马的故事在滨州流传至今。

刘之申爱好地方文史,对唐赛儿事迹很感兴趣。在滨州黄河大桥建设中,他就在桥北设计了唐赛儿跃马舞剑的雕塑,并由山东艺术学院教授设计完成。在刘之申提议下,还在桥北树立了唐赛儿碑,由原渤海区知名的剿匪司令马千里同志题写了碑文。1986年6月,在刘之申等人的支持下,由滨州人王文田和王笑宗担任编剧的电视剧《唐赛儿》在惠民县桑落墅镇开拍。之后,《唐赛儿》又在高青县和东营市取景,1986年12月底录制基本结束,在山东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全省观众的热烈反响。

而到近年,关于唐赛儿塑像是否能代表滨州成为很多人的疑问。不论将来唐赛儿雕像何去何从,这座雕像无疑是城市形象塑造的先行者……

从唐赛儿雕像开始,滨州的城市雕塑日益密集,主题风格日益丰富,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撰稿:刘清春

责任编辑:杨孟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