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着门缝看历史】(114)黄河底下长眠着一座齐东县城,繁盛时号称“小济南”

发布时间:2020-07-02 13:07:15   102242 作者:侯玉杰

美景如画的邹平梯子坝,本来的功能是为了保护齐东县城。梯子坝还在,齐东县城呢?告诉你个不幸的消息,齐东县城虽然还在,不过,你看不见它,它在梯子坝的怀抱里,在黄河的泥沙里。


(俯瞰梯子坝,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齐东原本就是邹平县的一个镇,早年,这里叫赵岩口,金朝时改为齐东镇。元朝太宗七年(1235年),元兵修筑土城,这是齐东修筑城池的开始。元宪宗二年(1252年),元朝以齐东镇为基础设立齐东县,这是齐东县建县的开始,自此,齐东镇成为齐东城。


(齐东县城一角)


明朝成化元年(1465年)正式筑城,周长五里余。正德十年(1515年),在齐东历史上颇有作为的知县萧敬谏不仅首次倡修了《齐东县志》,而且因为齐东城临近大清河,重修、加固了城墙。整修后,齐东城墙周长五里有余,高一丈七尺,宽一丈二尺,城外护城河宽七尺,深一丈。县城开六门,东曰迎旭、西曰迎恩、南曰凝秀、东南曰放海、北曰拱极、东北曰通汲。其后,万历二十二年(1594)、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嘉庆十二年(1807年)均重新修整过。


(齐东县老县城西门)


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本来就受河水威胁的齐东县城更加危险了,官府组织在县城西边修筑了大坝,企图保护城池。大坝从岸边伸到黄河中流,迫使黄河向北流,可惜,黄河是不受约束的。光绪十八年(1892年)伏汛,黄河水位上涨,水灌齐东城,整个县城淹没在黄水之下。来年,知县康鸿达奉命将齐东县城迁往九户镇,此后,旧齐东县城渐渐被黄河吞噬,沉入河底,被人遗忘。1949年,齐东县政府又迁到麻姑堂村;1952年,再迁到魏桥镇。1958年,齐东县撤销,部分并入邹平县。

探古寻幽,抒发对过往的怀念。发思古之幽情,凭吊一下历史,讲几句溢美之词,是人之常情。齐东人怀念齐东县城,写下了许多纪念性文章,读来令人唏嘘。

民国《齐东县志》收录了齐东乡贤李炳炎和不知名人士的凭吊齐东县城的诗文,整理如下。

 

  其一:吊旧城

  李炳炎

  

 金城团聚压齐州,簇簇楼台绕四周。

  莫挽狂澜从北倒,可怜胜境付东流。

  鱼龙悲啸乾坤转,波浪奔腾日月浮。

  试看当年歌舞地,夕阳天外起沙鸥。

 

其二:吊旧城文

前人(无名氏)

 

元朝巨镇,济郡名城。域近百里之邦,地据三朝之胜。衣冠不似乡愚,文物居然都会。七湾八庙,作歌者高唱迎仙(歌曰:七大湾,八大庙,对头狮子迎仙桥);五门六街,通商者俨如归市。财物繁兴,凭大清河之顺利;人物潇洒,有小济南之名称。湖海客来,缙绅人至。魁星楼上魁星灵,王状元春风及第(王文烨,元朝状元)。武官庙后文官果(南门外关帝庙后有文官果树),胡镇台位列总戎(胡璻升福州海坛总兵)。上丁下丁,学士齐登大成殿;南李北李,元宵斗富不夜城。兴也勃焉,何其盛与。于是,时来河下,偶立滩头,听款乃之声,看秋波之涨。赵岩口素号名津(北门外即大清河,称赵岩口渡口),东皋门早升皓月(东门名东皋门,八景有东皋望月)。往来如织,踏破红尘,水路相通,财连银汉。人语啾唽之中,南商北客;市情繁华之处,车载斗量。盐艘联帆而东来,路通海运;粮船逆流而西上,货输汴京。白云十里,雨后悬篷;翠袖两行,埠头招客,此北关下河亦东省小商埠也。不料,世情下降,天变为灾,造物时有低昂,浇风酿成孽障。麻姑不来,田变为海;河伯肆虐,民其为鱼。遥堤横野而南边,渐成绝地;大河夹城而东下,直撼危垣。郭家皇厅,尽成蛟殿龙宫;李氏花园,纯为水乡泽国。五百年地覆天翻,其间横无名世;三万户降丘宅土,后兴尚有凡民。此情殷吊古者,观其盛衰,不禁感慨系之矣。

扒着门缝看历史。历史本来就是模糊的,连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们都说不清楚,更何况是被黄河淹没的历史。《邹平县志》等资料记载,金宣宗兴定年间(1217-1221年),元兵在齐东筑城,这是齐东修筑城池的开始,而《山东通志》却是另外的记载。齐东县本来就是小县,穷县,屡受大清河的威胁,因为其悲剧性的结局,让人产生无限的同情,所以,后人的凭吊多为溢美之词。

扒着门缝看历史。历史的脚步是阻挡不了的,黄河的脚步更是不可阻挡的,黄土不仅埋人也埋城。在滚滚的黄土流沙之下,一座县城,不过是螳臂当车。正如孙中山所说,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敬畏黄河,顺应黄河,保护黄河,应当成为我们的基因传承下去,成为我们的血液流淌下去。


侯玉杰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