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功臣孟善与大孟家村

发布时间:2016-09-13 08:24:18   96910

距无棣县老县城(原无棣镇政府)东南2公里处,有一元代建立的村庄,因明朝开国功臣孟善葬于此,故名孟家坟村,即今之大孟家村。

据《孟子世家流寓海丰支谱》载:“元代,孟子第五十五代孙孟克兴由随州枣阳县迁棣州无棣县城南三里许建村,名为孝里村。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孟克兴曾孙——孟善病逝,葬于村西,更村名为孟家坟。清末,小孟家坟立村后,该村改名大孟家坟。中华民国时期,改称今名大孟家。”

孟善(?—1412年),山东海丰人,为“亚圣”孟子(约前372—前289)第五十八代孙,因随明太祖、明成祖征战有功,被封为保定侯,官至右军都督同知(从一品)。元末明初,元朝统治者走向没落,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孟善“弃元投明”,随朱元璋(1328年—1398年)起兵造反,屡立战功,明太祖朱元璋曾钦赐世袭铁券,可免世代死罪。据《明史·孟善列传》记载:“(孟善)明初归附,从大军北征,授定远卫百户。从平云南,进燕山中护卫千户。”

明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1377年—?)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了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1360年—1424年)起兵反抗朝廷,发动“靖难之役”。孟善随燕王左右,骁勇善战。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攻破明朝京城南京。同年,燕王即位,即明朝第三代皇帝——明成祖朱棣。因孟善战功显赫,被明成祖朱棣封为“保定侯”,赠“滕国公”,谥“忠勇”。据《明史·孟善列传》记载:“(孟善)燕师起,攻松亭关,战白沟河,皆有功。已,守保定。南军数万攻城,城中兵才数千,善固守,城完。累迁右军都督同知,封保定侯,禄千二百石。永乐元年镇辽东。七年召还北京,须眉皓白。帝悯之,命致仕。永乐十年六月卒。赠滕国公,谥忠勇。”

“老子英雄,儿好汉”。孟善的儿子孟瑛(1383年—1445年),大智大勇、能文能武,为朱棣起兵“靖难”及“北伐”屡建功勋,升任指挥使,袭封“保定侯”。《明史》载:“子瑛嗣。将左军,再从北征,督运饷。仁宗即位,为左参将,镇交阯。坐庶兄常山护卫指挥贤永乐中谋立赵王事,并夺爵,毁其券,谪云南。宣德六年放还,充为事官于宣府。英宗即位,授京卫指挥使。卒,子俊嗣官。天顺初,以恩诏与伯爵。卒,子昂嗣。卒,爵除。”

弹指逾六百年,大孟家村钟灵毓秀,今孟善后裔遍布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仅从大孟家村迁出的孟氏后裔就在无棣县境内建立新村5个——后孟桥(距县政府驻地东北15公里处,孟氏后裔于明代由孟家坟迁此立村,因北侧朱龙河上有一桥,取村名孟家桥。后孟姓又于村南一公里处建村,亦取此村名,为示两村区别,该村位北,故曰后孟家桥);前孟桥(距县政府驻地东北14公里处,孟氏后裔于明代由孟家坟迁此立村,因处孟家桥之南,称前孟家桥。1982年地名普查时称今名。);小米河孟家(距县政府驻地东9公里处,孟子第六十三代孙于明朝由县城东南三里许孟家坟迁至小米河北岸建村,取姓氏冠以河名为村名,曰小米河孟家。);孟家邢王(距县政府驻北18公里处,孟子第六十七代孙于清朝从孟家坟迁此立村,初名为孟家,后因临近邢王庄,缀以“邢王”二字成今名。);孟家(距县政府驻北17公里处,孟子第六十九代孙于清朝由孟家坟迁此立村,原名孟家。后因村附近高塘河上修了一座小桥,故更村名为小桥孟家。1984年复原名)。


(作者:张海鹰)

责任编辑:王光磊 实习编辑:张文忠

网友评论